大家都知道,长江全面禁渔的时间是2021年1月1日,但事实上从去年9月份开始,不少地区就已经先行禁渔。以四川省为例,封江禁渔已满一周年,效果已经超乎专家们的预料!
2021年9月9日,《中国环境报》发布了一则好消息: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人员在赤水河等流域重新采集到了鳗鲡、鲈鲤等珍稀的土著鱼类!这两种鱼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动物,生存状态为濒危,如今双双现身赤水河,可以说为长江禁渔开了一个“好彩头”。
赤水河
在禁渔之前,赤水河仅能采集到32种鱼类,禁渔后上升到了37种,这说明一些比较少见的鱼类正在变多,资源恢复初见成效。相信只要长江禁渔能坚持下去,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珍稀物种再次出现!
长江为什么要禁渔,而且一禁就是10年?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长江禁渔只有一个目的:为了恢复渔业资源。这种观点并不全面,长江十年禁渔挽救的不仅仅是渔民的“饭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
长江被誉为“鱼类基因的宝库”,全流域共分布有416种鱼类,其中纯淡水鱼类有362种,长江特有鱼类178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淡水鱼原种场。让人深感震惊的是,长江这个“资源宝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生态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糟糕。
2020年全球首份《长江生命力报告》显示:长江干流的生命力指数仅有0.66,被评估为B-,其中长江源头的评级为A,长江中游评级为C,上游和下游评级均为B-。长江的各大附属湖泊,生态状况更加堪忧,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评级为C,太湖为D,巢湖为D-(太湖和巢湖的“营养病”已经很严重,常年爆发蓝藻水华)。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长江生态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很多濒危物种消失的时间节点就发生在最近20年间。
著名的长江鲥鱼,在1974年还曾有1575吨的捕捞产量,资源相当可观,但到了90年代就基本上在长江绝迹了;“长江女神”白暨豚,最后一次被发现是在2004年,此后再无踪迹;而作为长江中的“淡水鱼之王”,活体白鲟最后一次被发现是在2003年,并最终于2019年被宣布野外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