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主张宋高宗赵构是*害岳飞元凶的学者中也存在着分歧,对于赵构为何要*害岳飞有着几种不同的观点。
&01
一种观点认为是“帝之忌兄,而不欲其归”。
这种说法认为宋高宗赵构有一块难言的心病,就是看到岳飞一心要“迎二圣”,担心岳飞一旦收复了中原,金朝势必送还他的哥哥宋钦宗(父亲宋徽宗死于绍兴五年),而徽、钦二帝回来,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所以赵构害怕中原光复,因而*了岳飞。
&02
另一说法,则认为“迎二圣”并不是高宗要*岳飞的原因。
这种说法认为赵构*岳飞,主要原因是怕他久握重兵,从而跋扈难以控制。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只要武将功大、官高而权重,就意味着对皇权构成威胁。
岳飞个性很强,不容易和人合作,史书上说他“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而且,还有两件事犯了宋高宗的大忌。一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上书奏请高宗立储,道:“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二是这一年岳飞又因守母丧,未经高宗批准便自行解职,把兵权交给了部将张宪。
另外,再加上高宗有过在金营作为人质,从扬州南渡等惊险经历,对金兵始终心存恐惧。他对战争前景有两怕:一怕全胜,二怕大败。胜则怕武将功高兵多而权重,败则怕欲为临安布衣而不能。因此一心求和,想当个安安稳稳的太平皇帝。
当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民众都在为收复失地而高兴,为战争的胜利而庆贺时,赵构和秦桧等人却忧心忡忡,他们一方面害怕岳飞的进攻会招来金朝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岳家军和义军的壮大会构成他们统治的威胁。
所以,秦桧利用岳飞部下的诬告来证明岳飞的跋扈,正好迎合了赵构害怕岳飞立盖世之功而挟震君主之威的心理,加上岳飞又是反对和议最有力量的主战派,故而下令*了岳飞。
&03
还有一种新的说法,认为岳飞的死是由于宋高宗赵构思母所致。
有一位台湾学者李安经过对《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大金国志》、《三朝北盟会编》等史籍的考证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岳飞之死是由于高宗思念母亲而导致的。
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太后是宋徽宗的贤妃,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与徽、钦二帝一同被金人俘虏北去。赵构南渡临安后,特别思念母亲。尤其是他的儿子赵尃死后,赵构更感到自己虽有天下,但却无父无子,处境很是悲凉。因而曾说道:金人若将韦太后送回,“余皆非所问也”。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赵构又伤心的表示:“太后春秋已高,朕朝夕思念,欲早相见,故不惮屈己,以冀和议之成者,此也。”
秦桧了解到金朝的和谈决策后,便利用赵构思母的心理,请求金人以放回韦太后为条件,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11月21日达成和议。
这个时候,高宗又对秦桧说:“然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既无及矣,太后年逾六十,日夜痛心!今虽与之立誓,当奏告天地宗庙社稷明言若归我太后,朕不惮屈己与之和,如其不然,则此要盟,神固不听,朕亦不惮用兵也。”
但是金朝怎么会轻易放回韦太后?他们利用高宗思母心切,又以“释母”必须先*掉岳飞为要挟。因此,赵构便为了一己私利而下毒手*害了岳飞。
此种说法还未被证实,不得不说若是史实的话,高宗思母固算孝义,但他辨不清形势,为了一老妇竟使岳父这样智勇冠世的一代名将遭此横死,的确可惜可叹!
--那么,岳飞最终葬于何处?如今一般认为杭州栖霞岭的岳飞墓是其所葬之地,前往凭吊这位十二世纪爱国将领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来到这里为民族英雄岳飞鞠躬悼念。
但是,有些人也认为栖霞岭岳飞墓是个假坟,墓里是否有岳飞的遗骨,始终是历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民间传说中,杭州众安桥下17号被认为是岳飞所葬之处。此地是南宋临安城中比较繁华的地方,紧靠着御街。清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杭州府司狱吴廷康正式确定此地为岳飞葬地,并且筹集大量银两营建了岳飞墓和岳飞庙,又刊印了《岳忠武王初瘗志》,在当地影响很大。
而一些史料记载,岳飞葬于杭州九曲丛祠旁的北山,即今天杭州昭庆寺以北一带。据说岳飞遇害后,当时临安有个狱卒隗顺不惜冒着*头的危险,趁着黑夜把岳飞的尸体背出城外,埋葬在九曲丛祠旁。为了使以后便于识别,隗顺把岳飞身上佩带的玉环系在遗体腰下,还在坟前种了两棵桔树为记号。
史籍《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飞死于狱中,枭其首”,《朝野遗纪》则载有“狱卒隗顺负其尸出,逾城,至九曲丛祠中。故至今九曲王显庙尚灵。顺葬之北山之漘。”
其它的如明万历十年刊本《汤阴精忠庙志》、明嘉靖时期刻印的《西湖游览志》、清康熙时编的《钱塘县志》等史料均采用了此说法。
从当时的情况看,岳飞遇害的大理寺在钱塘门内,而《西湖游览志》中记载“钱塘门沿城而北,旧有九曲城”,《咸淳临安志》记载有宋代绍兴时期建的王显庙则在钱塘门外九曲城下。所以说,狱卒隗顺背负岳飞尸体逾城,就近出往钱塘门来到王显庙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