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中央军委作战部长张震将军奉命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代军长代政委,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夏季反攻作战。
8月,经历了40多次战斗的张震乘车前往桥岩山高地考察。在爬坡途中,因为汽车刹车失灵,汽车后退下滑。为了防止汽车滑向旁边的深谷,张震从汽车上跳下来,岂料司机猛然掉头,车轮从张震的腹部轧了过去,张震头部被重撞,陷入了昏迷之中,经过抢救才脱险。
回到北京,张震的头部伤口还在愈合之中,他已经开始投入工作,在一次会议上,张震突然头痛欲裂,服用了三次止痛药都没有效果,送到医院之后,医生为他做了全身的检查,在他的右肩上取下了一枚子弹头。
图|张震将军
这枚子弹头已经在他身上10年了,张震看到它时,就仿佛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战场,心绪万千。他叮嘱夫人马龄松一定要将这颗子弹头保留好,把它留给子孙后代,要让他们牢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他说,这是他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在日记之中,张震简单记下了这枚子弹的由来。
1945年2月中旬,张震担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兼十一旅旅长、淮北军区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当时驻守徐州的日伪军队正在集中兵力扫荡刚刚恢复没有多久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张震率部在安徽宿州市祖老楼正面阻击,仗打得很激烈。
张震在前线指挥作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之时,一颗子弹向他飞来,射入他的左肩,鲜血立刻染红了他的军装。
这是他从军以来第五次负伤了,身边的将士们都劝他赶紧下去疗伤,而张震忍着疼痛,在关键时刻坚决不下火线,对同志们说:"这点小伤算个啥?"
图|左起: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
军医迅速为他包扎止血,他依旧在指挥着战斗。新四军越战越勇,此战终获胜利,拔除了祖老楼和青龙集两个日伪军据点。
战争一刻不等人,张震也顾不上住院疗伤,经过了56天的奋战,最终解放了宿南地区。各级领导听说张震负伤的消息之后都来慰问,中共华中分局*邓子恢专门找了张震谈心,春寒料峭,他见张震衣服单薄,还送了他一件绒衣。
1946年2月,张震正在江苏淮安参加高干会议,负伤的右肩开始出现阵痛,他在闲暇时去了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右肩胛处的子弹一定要马上住院动手术取出来。但战争形势紧张,时局多变,他谢绝了医生和战友们好意:"大战在即,不能住院取子弹,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会议后,张震马上回到灵璧北部九纵队驻地投入了战斗指挥之中。
图|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时的张震
张震曾经6次受伤,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这导致他后来体质越来越差,经常会头痛、怕光、食欲不振。这枚子弹取出之后,他不但没有憎恶,而是悉心保管,它凝聚着一位老将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深情。
张震出身贫苦,因为父亲早逝,母亲余朵莲无力抚养四个孩子,无奈将他送给了镇上的篾匠张继纶收养。张继纶为张震起名为张见生,养父母没有子女,将张震视为亲生骨肉疼爱培养,也从来没有告诉过张震他并非亲生。
1919年,5岁的张震被父母送往私塾,一年之后前往万寿宫小学念书。7岁这年,张震听闻了岳飞的故事,对这位历史英雄产生了崇拜之情,因为岳飞之子都是以"雨"字头的单字命名的,所以他将自己改名为"震",年纪尚小的他已经有了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决心。
父母靠着编箩筐和打豆腐的手艺来维持生计,供张震念书这么多年已经是极限了。张震考入县立第二高级小学之后,实在无钱购买纸笔等学习用具,他就到处找废纸或者石板,在河边用树枝在沙滩上练字和做算术题。
在学校,张震受到了进步教师的影响,他们向学生们讲授《共产党宣言》,有时候会在课堂上分发小册子,下课之时就立刻收回。日积月累,张震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挣脱穷苦命运的希望,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向往。
与此同时,张震的养父患上肺痨,家里的经济情况更加紧张。张震不忍心再花父母的钱上学,决定辍学去找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