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3岁的王石坐上了去东北的火车。他盯着窗外不断远去的风景,离开了母亲的身边。
从这时开始,王石成了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跟着东北的姥姥一起生活。尽管留守儿童的生活并不快乐,但在那个年代,能够保持温饱,无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平淡无奇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他的十七岁,一场“狂浪”惊扰了众人,也惊扰了王石。这时的王石,脑海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我要投身军营。
1968年,王石成功投身军营,成为了一名汽车驾驶兵,也随之开启了他为期半年的学车生涯。
然而,军队的生活对于王石来说并不轻松,他被分配到戈壁滩开车,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侵蚀着每一名战士的身心。
在戈壁滩一待就是五年,这五年里,王石白天扛着酷暑开车,晚上伴着寒风苦读。即使条件艰苦,王石也始终在坚持学习。彼时的他心里早就有了念头:我想学习,我想上大学。
带着这个念头,王石在1973年选择了复原。为了能够取得读书的机会,他没有选择继续开车,而是选择去更苦更累的工厂里,成为一名水电工人。也正是这样一个大胆的决定,成为了王石学业的转折点。
在他不断努力工作下,成功获取了厂子中上大学的名额,接下来的他,即将奔赴人生的新跑道——兰州铁道大学。
努力了五年,23岁的王石终于如愿上了大学,了却了上大学的心愿的他却并不高兴。
原来王石上了大学,却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他的内心更倾向于学经济。但毕竟结果无法改变,选择认命的王石并没有选择认输。
除了精心专攻专业知识外,王石在闲暇时间总会一门心思地扑在经济学上。一本名为《政治经济学》的书,成为了王石日后发力的关键。
常言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命运似乎在反复拨弄王石的线,看看它什么时候会断。因为环境的动荡,原本四年的大学生活变成了三年,学习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边的同学没有人再专心读书,老师们也变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王石没有,他在坚持,他觉得这是对他的考验,他相信他会迎来转机。
王石的预感是正确的,向他走来的不仅仅是事业,还有爱情。
1978年,王石毕业后到了深圳铁路线附近的工地上班。在这片炎热和蚊虫交织的土地上,王石用蚊帐搭出一块自己的空间,继续读书学习。
他的行为与一旁看电视的工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因此吸引了一位名为“王江穗”的女孩。
这位被王石称作“小江”的姑娘,家庭背景雄厚,其父亲是广东省赫赫有名的*。处于青年期的两人,很快便开始了热恋,但当时的王石怎么也没想到,“小江”会成为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王石和王江穗在1980年完婚,也就在同一年,王石通过招聘由工人变成了“公务员”,成为了机关单位的干部。
当上干部的王石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觉得身着西装远比汗臭的工作服更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