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达生》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梓庆的出色匠人,削刻的作品活灵活现,如有神附。鲁侯问他如何做到,他回答:我准备做工时候,都要闭门斋戒,静养心思。斋戒到三天时,已置荣辱于一旁;五天时,忘记了世俗风评;七天时,便已经超然物外,木人一体,做出来的东西,古朴而纯真,自然充满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啊!
这个故事中的匠人,给人一种修仙般的神圣感,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仿佛伯牙爱琴,王羲之写书,高洁自持,让人对“木匠”这个行业,敬意横生。
然后,当你看完木匠界的圣经——《鲁班书》,可能就会推翻这种敬意,三观俱毁。
据传《鲁班书》分上下两册,上册精深技艺与思维想象互相结合,是中国建筑与堪舆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但下册却包括万象,不仅有奇门遁甲,还有各种符咒和巫法邪术——说白了,就是教你怎么“害人”!
一面是超然物外、掌握了草木经纬的大自然“圣手”,另一面是藏人身后、阴险狠毒的暗算小人,天与地,水与火,木匠仿佛是集天使与魔鬼一体的双面人。那真实的工匠到底是怎么样的?
《鲁班书》又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
《鲁班书》的起源:大历史中的小人物先来看看,几千年历史中,木匠是种什么样的存在。
对于重农抑商的农业历史,读者第一印象恐怕是“重农抑商”——商人似乎永远处于社会金字塔的低端。实际上,这种观念只不过是如今掌握了社会话语权的商人的翻身仗,在农业社会,有一些职业,远比商人更不受待见,这便是百工。
《师说》中,将“百工”定义为“巫医乐师”,而追溯到《礼记》中,便可知木匠在周朝,就成为了“百工”的核心部分(天子之六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革工,典制六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