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很多人可能有疑问,秦始皇到底是姓什么。有人说姓秦;也有人说他是姓赵,赢氏;也有人说他姓赢,赵氏。都公说公理,婆说婆理。这里不去讨论。我们还是关键看姓和氏的来源、区分和如何被统一的。
夏禹,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
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有写:“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意思是说姓是大宗的族号,氏是由大宗分出的支系小宗的族号。此外这书还提到的:神农氏姜姓,长于姜水,以火承木,故为炎帝。由此可见姓与氏两者自古已有。
南宋的大学者郑樵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姜文说姜姓
在夏、商之前是奴隶型社会,仍保留着母系社会的很大特征。其中“姓”就是一种证明。“姓”字,左边女,右边生。原本指称人由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姓”是母系氏族社会里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最古老的一些“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姒、姜、姚、嬴、妊等,从中我们看的出来“姓”和母亲更为密切。
远古时期,人们在血缘关系相近,往往住在一起形成部落。部落之间为了相互区别,就会有不同的名称,这就是古姓起源的根因。有学者统计确认过,先秦时期已存在的古姓约有50个。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由母系社会逐渐向父系社会转变,加上因为人口不停地增多,同姓下的“氏”就不断地分化出来。氏的分化起源非常复杂和多样,衍生到战国时期,“氏”的种类数量就有上千种了。宋代的《通志.氏族略》细分成了32种情况不同“氏”的来源。氏来源主要的几种:
以国名为氏,周朝时,周天子为姓姬,是天下大宗,但周天子下面还有许多的姬姓小宗,有如鲁、卫、晋、郑、吴等,这里的百姓就用国名为氏。
以采邑为氏,东、西周的诸侯国,同样通过赏赐卿、大夫田邑。
以新地为氏,一些氏族迁移到了新地会重新改“氏”,如东郭、南宫、百里等。
有以官爵作氏,如史、帅、军、司徒、司空,王、公、候等。
以排行次第为氏,如伯(或孟)、仲、叔、季
以技艺为氏、以德行为氏 诸如此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