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不用介绍了,大家都知道。平常不知猫在何处,喂食时就出来了。这只泥鳅真是从泥里捞出来的。泥鳅也适合用地笼等捕捉。
虾虎鱼
一种对水中氧气需求比较高的鱼类,别的鱼都不容易缺氧,虾虎鱼会。这种野鱼喜欢趴在水底,用捞网贴着水底,由远及近,抵到岸边,一般都能捉到。
三、造成野采小鱼死亡的主要原因与解决方法按理说,原生鱼是生活在本地的,不会非常难养。造成野采的小鱼大面积死亡,和野采过程有关,也和到家后不合理饲养产生应激反应有关,特别是应激反应,很多人都忽略了。
① 野采过程不合理,造成受伤或缺氧
主要包括取鱼和运送回家这两个环节,通常是因为鱼受伤或缺氧而死亡。
野采过程中,鱼出水时会乱蹦乱跳,容易因碰撞而受伤。取鱼时也是如此,很多人是直接用手去捏,特别是家里的小朋友,这样鱼非常容易受伤。受伤和家养环境,两者叠加,很容易应激死掉。解决方法也简单,尽量不要直接用手去捏,可以直接倒入鱼桶或用手捧入。
缺氧有两方面,一是鱼桶选择不当,例如很多人直接用饮料瓶装,不仅放入瓶中不方便,难免会拿捏鱼,容易使鱼受伤,而且因为瓶口小,和空气接触面有限,非常容易缺氧。二是在野外耽搁的时间过长,鱼桶毕竟水量有限,溶解的氧气也有限,随着鱼密度增加,难免会出现缺氧,特别是对氧气需求比较大的鱼,如虾虎等,很容易因此而死亡。解决方法是,建议选择敞口或者带透气网的鱼桶,同时整个野采过程不要超过三个小时,兵贵神速,早去早回,越快越好。
② 水质不适合而死亡
与乌龟相比,鱼对水质的要求更高。特别是野采的原生鱼,如果直接用自来水,十有八九是要团灭。因为鱼是用鳃呼吸,需要通过鱼鳃不停的吸进排出水,自来水中的余氯等消毒剂,会对鱼产生毒害。解决方法是,不要临时起意,要提前一两天将水准备好,这样余氯就挥发掉了。
提前准备好饲养用水再野采
③ 饲养环境不合适而应激反应
原生鱼生活于自然界水体,无拘无束野性惯了,不像纯观赏鱼,早已适应人工环境。这一点,大家通常容易忽略。实际上,饲养环境的营造,对保证原生鱼初期不大面积死亡,非常重要。经常养原生鱼的朋友,都很熟悉,有些野性强的鱼,到了家养环境以后,通常会跳缸而死。典型的如黑鱼、斗鱼、虾虎等,都是跳缸高手。原因就是,它们猛然从野外生活环境,转移到家养环境,变化太大,没有安全感,这些鱼受不了,产生了应激反应。
我们都知道乌龟有应激反应,其实原生鱼到家初期的大面积死亡,也主要是因为应激反应。这一点,同样很多人也都忽略了。所谓鱼的应激反应,是指当鱼受到某些因素刺激,引起生理上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应激反应状态下的鱼,通常表现为体态异常、呼吸困难、频繁游动、浮头、冲动性顶跃、呆滞沉底等,也有可能因此带来免疫力低下,产生其他病变,甚至是猝死。对于野采的原生鱼,捕捉过程中的惊吓、运送过程中的颠簸、家养与原生环境的突变等,都有可能引起鱼的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