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圪坨,更多地方的官名叫猫耳朵。吃圪坨和做饺子一样,全家男女老幼都上阵。可以在案板上做,也可以不用案板直接在手上做。因个人手法力道不同,做出来的圪坨大小形状薄厚不一,一家人比比谁做的更好看更快,充满欢乐。
做圪坨并不难,和面醒面是关键。这个活得经验丰富的大人们做。我记得每次做圪坨,和的面都比吃手擀面和的面多。面和水的比例都掌握在大人的手里,并不像现在的人们喜欢用计量器。面里也不添加盐,鸡蛋等其它东西。和好面,用湿布盖上,然后三揉三醒,充分醒到位。
招呼手上没活的人都围过来。家庭主厨拿出面案,用擀仗把面团,擀薄至筷子那么厚,先切成条,再切成小丁,给每人分一把小丁,大家各自开工。
有的在面案上,用大姆指轻轻压扁向前一推,面丁推成一个小窝勺形状,酷似猫耳,所以又叫猫耳朵。有的把面丁放在左手手掌心,用右手大姆指推。还有的用右手拿一根筷子,筷子头对准左手里的面丁捅个窝,又圆又整齐乖巧好看,做法不同速度也不一样。大人负责切面丁,小孩们负责推圪坨,嘻嘻哈哈中就干完了。
吃圪坨最重要的是做好臊子或者面卤,我们家最喜欢用西红柿鸡蛋卤。烫几个西红柿去皮,切丁,打4个鸡蛋放点盐搅均。先炒鸡蛋,炒至七八成熟就出锅,重新倒油,下葱花煸出香味下西红柿,炒出汁水,开始调味儿。都是最简单的家常调料,放点盐,花椒粉,姜粉,胡椒粉,酱油,醋,然后放入炒好的鸡蛋,炒到一起,再加入适量开水,西红柿多的话也可以不加水,直接熬十来分钟,这时扔一把芫荽和香葱碎,颜色亮,味清鲜,出锅。
换锅煮水,水开下圪坨,圪坨比手擀面费火,需要多煮一会儿。
剥点蒜切成片。西红柿圪坨面,每个圪坨窝里面都是满满的西红柿汤汁,每个人都吃着咂吧嘴。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味儿分外的香,吃的分外的多。 嚼上蒜,那滋味顿生悠扬。想起冯巩说的一句台词:饭里面最香就是这面,面里最香就是这蒜。
吃圪坨最高境界是荞面圪坨羊肉臊子。荞面是粗粮,和面要1:1掺白面,加点盐,还可放点碱,和好醒到,荞面圪坨不好推,粗粮延展性不好,所以加点盐让它起筋,纵如此,同一个人同一个手法,往往做出来的荞面圪坨比白面(我们叫好面)做的大,大了就不美观漂亮,当然面窝大更易饱含臊汁。羊肉臊子选肥瘦相间羊肉切丁,最好切的和圪坨面丁一样大,热锅凉油,炒至羊肉水干,锅底羊油清亮,沿锅边倒料酒去腥,沿锅边嗞入酱油炒上色,下入大片姜葱,花椒粒,干辣椒,胡椒粉(多放)继续炒出料香,然后加适量开水(一定一次加足),改小火先炖半小时,放盐,继续炖半小时,也可以加红黄胡萝卜丁进去,炖至胡萝卜软烂,关火盛出。
羊肉臊子浇在荞面圪坨上,芫荽娇艳出场,几点翠绿给山村一丝生机给生活一缕清香,缭绕升腾,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顿悟什么是人生一大快事,如果吃手擀面吃一碗的话,吃荞面圪坨至少得连咥(我们吃面叫咥面)两碗!
吃圪坨费时费力费火费面费卤费臊子 ,但一场酣畅淋漓后,一切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