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8期,原文标题《我们与猫的情感问题》
文/黑麦
厨师刘鹏为朋友家的猫做了一顿丰盛的猫食(宝丁 摄)
于我们而言,猫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它很早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视野中,早到说不清年代。先是一双眼睛,像刚被弹进洞的黑芯玻璃球,机警地盯着一个方向,一旦立定,眸子中央顷刻出现一个亮点,那是这种小生物读取世界的方式。不一会儿,它们便会转换情绪,从警惕、征服转化成悠闲、无奈,内心中像是切换了一个文明的进程。我们终究搞不清楚,在猫的脑海中,存在着一个怎样的世界。
从古代成语例如照猫画虎、猫鼠同眠、猫噬鹦鹉中,可以依稀辨别出当时的中国人对于猫的情感顾虑,那是一些形容体态与狡猾的特征的字眼儿。后来猫的功能性被放大了,从以狸饵鼠、捉鼠拿猫到近代的捕鼠能手,似乎都在把它归类为一个正面角色。现代形容词中的可爱、小巧、温顺、灵巧、善变、好奇……几乎无人再提,如今只剩得一个“萌”字。猫似乎成为“萌”的代言物种,不仅如此,它也几乎成为了“网络世界的第一生产力”。
猫是一种没有年龄感的动物。即使是一只年迈的老猫,也会保持着步履的优雅;小猫也偶有惺惺作态的老练。这是一种猫科动物独有的身姿与美感,作为神秘和力量的象征,猫科动物也常常被艺术家和作家们充当创作的主题,而据说古埃及人之所以撸猫,就是为了享受爱抚狮子的乐趣。
猫也是一种没有时间感的动物。无论是流浪猫还是家猫,它们的出现时间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仿佛它总能猜透你的预期,而做出背道而驰的反应。这种毫无规律的作息与状态,使猫与人的关系中也充满一种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