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二仙五彩瓷枕(清)
在我国民间文化中,和合文化是喜庆的一种,由此衍生出的和合二仙更是以和乐祥和、一团和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明代学者田汝成在其所著笔记《西湖游览志余·委巷丛谈》中谈到:“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万回。”在作者看来,和合之神是万回。不过,和合神为寒山和拾得的说法,在民间更为广泛。正如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中所言:“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于是,民俗便以寒山和拾得取代万回,将二人并称为“和合二仙”。雍正年间,皇帝下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寒山和拾得的思想正符合和合文化,著名的“寒山问拾得”可见一斑。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正是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髓。
笔者收藏的一个清代的五彩瓷枕(上图),描绘的正是和合二仙图。瓷枕呈长方体型,长55.5厘米。前后两面均绘有和合二仙。前面整体有铺满的团线纹,点缀有缠枝纹。中间开窗,是一幅图案:地上绿草成片,野花盛开,芭蕉叶绿,假山耸立,飞鸟翩翩;在假山旁,有两个散发的老者为和合二仙,一人手举一枚铜钱,一人肩扛一筐铜钱,笑呵呵、乐融融。后面情景相似,和合二仙散发披肩,袒胸露乳,一人骑凤鸟,一人骑金蟾,身边鸟雀起舞,身后青松苍翠,远方山水静默、芳草萋萋。在上下两面,各有一首题诗,上面为“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下面为“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和。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像和合二仙的自说自话——如果世人都能和合,世界便能永远和谐。在左面,中间镂空雕刻正方形,四周各有椭圆形,组成铜钱图案,边缘有一圈回形纹,内部铺满冰裂纹,四角各点缀有梅花纹;在右面,中间镂空雕刻有四瓣花朵纹。
在古代,和合文化的内涵极广,可以是夫妻之间的琴瑟和鸣,可以是朋友之间的患难与共,可以是家和万事兴,因此,和合神也经常被绘制成两个孩童手拿荷花的模样。如今,和合文化依然有积极意义,不管是夫妻和顺,还是朋友和乐,抑或是家庭和谐,都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循吏列传》言:“施教导民,上下和合。”君子和而不同,是处世和合;万邦协和,是世界和合;天人合一,是宇宙和合;人人和合,世界大同。看来,传承和合文化,无疑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吕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