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
金山区规划事务和地名管理中心组织编撰的《金山地名寻踪》正是以地名为视角,讲述了金山地名所蕴含的风土人情、沧桑变化和文化积淀。让我们跟随本书一起开启地名历史文化之旅,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
柘湖遗迹:水库村水库村位于漕泾北部一带,以河多水多而闻名,所以称作水库村。全村拥有70多座小岛,33条大小河道,河道总长约有23000米,水体面积占到村域总面积的28%,是金山全区水面覆盖率最高的村庄。
水,是水库村最大的特点和“亮点”。但在过去,因为偏僻闭塞,这里被称为“水库里”,百姓连出村都是难题,也没什么外来人口。1958年,这里建水库大队,“水库”才正式成为地名。1967年称胜利大队,1984年称水库村。
关于水库村的形成,还得追溯到遥远的西汉时期。
金山地区历史上最早属于海盐县。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秦设海盐县,隶属于会稽郡。海盐县的治所,大致位于今天金山区东南境一带,是今天上海行政范围内第一个县治。西汉时期,因为地质结构的变化,海盐县城突然一夜之间陷落,形成了一片大湖,名叫柘湖。据说当年柘湖的面积非常大,有资料显示为5119顷,即314.27平方千米,故又有“柘海湖”之称。其湖面的相当一部分就在今天金山漕泾、山阳与奉贤柘林一带。
到宋朝时,柘湖区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沙洲,及至清代已基本变成平地。但至今漕泾沙积、阮巷、水库村等一带还是水网密布。尤其是水库村,“河中有岛,岛中有湖”,村子长期被水网包围,恐怕还是当年海盐县城沉陷为柘湖后留下的遗迹。
水库村地形复杂,河浜九曲十弯,江塘盘根错节,圩滩似连非连,芦苇茅草遮天蔽日,不是当地人,一旦进入,犹如走进迷魂八卦阵,半天也休想出去。因此,曾经有很多土匪在此盘踞,漕泾曾有俗语云“水库里出强盗”,还有一则关于“黑衣队”除恶安良的传说。
据说,新中国成立前有个江洋大盗路天喜,看中了水库村的有利地形,以这里为据点,干尽*人、行劫、绑票的勾当。路天喜当过伪军,在长江里抢过大轮船,号称“*人魔王”,手下50多人。自从他盘踞水库后,不知有多少人家遭了殃。
1948年3月,水库里来了一支新的队伍,全部身穿黑衣裳。这支队伍纪律严明,丝毫不惊动百姓,只在屋檐下露宿,喝凉水吃干粮。慢慢地,人们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浦东大队四中队的一个小分队,队长叫刘肃风,指导员叫肖斧,是前来铲奸除恶的。“黑衣队”驻扎水库村后,连续镇压了几个罪大恶极的乡保长,老百姓谈起来都竖起大拇指。
1949年4月,“黑衣队”了解到路天喜的情况,决定消灭这群惯匪,为民除害。一天夜里,“黑衣队”潜入路天喜家,将睡梦中的路天喜抓获,又逼其喊来了中统特务陈志良,把两人带到水库化人滩处决。之后,“黑衣队”又抓住有利时机,先后袭击了欢庵自卫队,缴获长短枪十余支,攻击了法华桥自卫队,缴获短枪六支、手榴弹几十枚及子弹数百发。
“黑衣队”的活动震摄了水库一带的小土匪,他们有的收敛,有的改恶从善并加入了“黑衣队”,百姓无不拍手称好。1949年5月漕泾解放后,浦解四中队也随大军南下,但他们在水库村为民除害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当地人民的心中。
经过多年的治理建设,当年贫瘠荒凉的水库里,已经变成了桃花源。来此观光旅游的人们,泛舟于水上,漫步于阡陌,满眼都是江南好风光。2015年,水库村入选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017年,水库村又获得“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2018年,水库村被纳入上海市首批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相信水库村的明天会更好!
2022-10-21 13:01
来源:i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