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汽车门上的皮鼓起来了怎么办(汽车车门鼓包怎么处理)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2-10-29 02:52:3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鼓「鼓」129

周鼓,◆指石鼓文。古人以為刻於[周]代,故稱。○[宋][蘇軾]《文勛篆銘》:“[安國]用筆,意在隸前:《汲冢》[魯]壁,[周]鼓[秦]山。”○[宋][呂祖謙]《駕車駕幸秘書省》詩:“若寫鴻猷參大雅,定非[周]鼓頌畋漁。”

戰鼓(战鼓),◆1.古代作戰時為鼓舞士氣所擊的鼓。○[北周][庾信]《奉報寄洛州》詩:“雷轅驚戰鼓,劍室動金神。”○[唐][駱賓王]《蕩子從軍賦》:“隱隱地中鳴戰鼓,迢迢天上出將軍。”○[清][吳偉業]《高郵道中》詩之三:“雪滿防旗暗,風傳戰鼓酣。”◆2.泛指戰爭。○[清][曾國藩]《祭湯海秋文》:“是時[淮海],戰鼓殷酣。”

韻鼓(韵鼓),◆敲鼓聲。○[北周][蕭撝]《上蓮山》詩:“沙崩聞韻鼓,霜落候鳴鍾。”

魚鼓道情(鱼鼓道情),◆即道情。以唱為主的一種曲藝,原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後來用一般民間故事做題材。因演唱時常用魚鼓簡子伴奏而得名。

魚鼓(鱼鼓),◆1.魚形木鼓。寺院中擊之以報時。○[唐][真覺]《詠魚鼓》之一:“我暫作魚鼓,懸頭為眾苦。師僧喫茶飯,拈槌打我肚。身雖披鱗甲,心中一物無。”○[宋][陸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間道馳出城宿石佛院》詩:“徑投野寺睡正美,魚鼓忽報江天明。”○[清][朱彝尊]《兜率院》詩:“六時響魚鼓,四面圍筠杉。”○[清][蔣景祁]《瑞鶴仙‧慈仁寺松》詞:“歎支離相伴,一篝佛火,沸徹僧寮魚鼓。”◆2.一種竹製打擊樂器。詳“魚鼓簡子”。

一鼓,◆1.古以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四石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孔子家語‧正論解》:“[趙簡子]賦[晉國]一鼓鐘,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王肅]注:“三十斤謂之鐘,鐘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2.擊鼓一次。引申謂一舉,一戰。○《晉書‧溫嶠傳》:“[峻]([蘇峻])勇而無謀,藉驕勝之勢,自謂無前,今挑之戰,可一鼓而擒也。”○《三國演義》第十九回:“[操]若攻將軍,[宮]引兵擊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後;不過旬日,[操]軍食盡,可一鼓而破。”○[碧野]《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二章:“一鼓打下[太原],不令敵人跑掉一個!”參見“一鼓作氣-一鼓作氣”。

牙鼓,◆衙門前設置的鼓。供開衙升堂或百姓喊冤之用。○《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鼕鼕牙鼓響,公吏兩邊排。”

信鼓,◆佛教禮懺時擊鼓以喚起虔敬信仰之心,故稱此鼓為信鼓。○[唐][崔曙]《宿大通和尚塔敬贈如上人兼呈常孫二山人》詩:“然燈見栖鴿,作禮聞信鼓。”○[唐][劉禹錫]《樂天少傅五月長齋廣延緇徒因以戲之》詩:“賓閣田衣占,書堂信鼓鳴。”

小軍鼓(小军鼓),◆見“小鼓”。

小鼓,◆1.樂器名。民族樂器。為羯皮鼓之變製,又稱“單皮鼓”、“板鼓”。以其發聲清脆,故俗稱“脆鼓”、“崩子鼓”。演奏時以單簽或雙簽敲擊鼓心,為歌唱、戲曲和民間吹打樂中點拍節奏之用。○《宋書‧樂志一》:“[孝王]([梁孝王])築[睢陽]城,方十二里,造倡聲,以小鼓為節,築者下杵和之。”◆2.西洋樂器。亦稱“小軍鼓-小軍鼓”。演奏時以兩根木槌敲擊鼓面發音,為軍樂、管弦樂中點拍節奏或和聲之用。◆补证条目■乐器名。为羯鼓之变制,又称“单皮鼓”、“板鼓”。以其发声清脆,故俗称“脆鼓”、“崩子鼓”。演奏时以单签或双签敲击鼓心,为歌唱、戏曲和民间吹打乐中点拍节奏之用。○《普曜经·所现象品》:“其王宫裏大鼓小鼓,箜篌琴瑟筝笛簫笳,不鼓自鳴,演悲和音。”

五鼓,◆1.五種鼓。○《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楊士勛]疏:“五鼓者,[糜信][徐邈]並云:東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黃鼓。”◆2.五更。○[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亦指第五更。○《晉書‧良吏傳‧鄧攸》:“[攸]去郡,不受一錢,百姓數千人留牽[攸]船,不得進,[攸]乃小停,夜中發去。○[吳]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拖不留,[謝令]推不去。’”[唐][李德裕]《述夢詩四十韻》序:“其夕五鼓未盡,涼風淒然。”○[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五‧孫文定》:“為童子時,常五鼓入塾。”○[郭沫若]《前茅‧哀時古調》詩之五:“五鼓、三更,[關公]走[麥城]。”

土鼓,◆1.古樂器名。鼓的一種。○《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鄭玄]注引[杜子春]云:“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晉][袁宏]《後漢紀‧和帝紀》:“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汙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唐][李白]《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乃登豳歌,擊土鼓,祀蓐收,迎田祖。”○[清][曹寅]《琴塼歌》:“稗官流傳號琴薦,土鼓康瓠函宮商。”○[清][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此言有異乎土鼓之祭,其實升平也。”◆2.方言。墳墓。諺語:“正月打雷土鼓堆,二月打雷麥鼓堆,三月打雷穀穀堆。”

通鼓,◆傳令擊鼓。○《周禮》謂一人先擊鼓,眾人跟着擊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賈公彥]疏:“通鼓者,兩司馬振鐸,軍將已下即擊鼓,故云通鼓也。”○[孫詒讓]正義:“以鼓者非一人,故振鐸,令其一人先鼓,眾人遍應之。通者,傳達周遍之謂。”

田鼓,◆農人使用的鼓。多用於社祭和催耕。○[宋][梅堯臣]《依韻奉和永叔社日》:“老櫪半黃田鼓鳴,樹下宰[平]誰似玉。”○[元][馬祖常]《石田山居》詩之四:“田鼓春迎社,鄉巫夜賽祠。”○[清][孫枝蔚]《題梨園圖》詩:“君不見[堯]為天子曾微行,鼕鼕乃是田鼓聲。”

天鼓,◆1.天神所擊之鼓。傳說雲天鼓震則有雷聲。○《史記‧天官書》:“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雲仙雜記》卷九引[晉][葛洪]《抱樸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唐][李白]《梁甫吟》:“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天鼓鳴》:“[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時,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響。”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四章第二節:“雷聲隆隆,好像誰在猛擊天鼓助威風!”◆2.道家的一種法術。中央牙齒上下相叩。○[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廣知》:“夫學道之人,須鳴天鼓以召眾神也。左相叩為天鐘,卒遇凶惡不祥叩之。右相叩為天磬,若經山澤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雲笈七籤》卷三一:“叩齒之法……中央上下相對相叩,名曰鳴天鼓。”◆3.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牽牛北,天鼓也。”

堂鼓,◆1.舊時官府公堂上設置的鼓。擊以聚眾,或申報緊急公務。○《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巡道﹞不發牌,也不飛票,三不知,帶了二三十名兵快,巡到[武成縣]來,也不進察院,一直徑進縣堂上坐下,擊了三下堂鼓,那些三班六房衙役漸漸齊攏來。”京劇《四進士》第十一場:“本道放告,自有日期,你為何擅擊堂鼓!”◆2.打擊樂器。又名同鼓。以木為框,形略圓,鼓腹,兩面蒙牛皮,演奏時懸於木架,以木槌敲擊。常用於戲曲樂隊和民間樂曲演奏。

太平鼓,◆1.打擊樂器。舞蹈時用。在一個帶長柄的鐵圈上蒙以羊皮或驢皮,飾以彩畫,柄上綴十餘小鐵環,用細長鼓槌敲擊,即發出咚咚錚錚的聲響。參閱[清][王夫之]《雜物贊》、[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太平鼓》。◆2.民間舞蹈。表演時一邊擊太平鼓,一邊舞蹈或演唱。按[唐][張祜]《周員外出雙舞柘枝妓》詩云:“畫鼓拖環錦臂攘,小娥雙換舞衣裳。”是[唐]時已有此類舞蹈。○[宋]代民間有鼓笛拍板演唱,名“打斷”,[政和]初年禁用鼓板唱北曲,民間改名曰:“太平鼓”。○[明][清]時民俗,春節期間,使兒童撾鼓跳舞,歌“太平年”,為迎年之樂,亦名“太平鼓”,為古代臘鼓逐疫之遺風。現流行於[河北]、[東北]、[內蒙]東部等地農村的民間曲藝“太平鼓”也叫“單鼓”、“羊皮鼓”。參閱[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一》、[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燈市》、[清][李聲振]《百戲竹枝詞‧太平鼓》。

說鼓書(说鼓书),◆曲藝的一種。說大鼓書。○《老殘游記》第二回:“你們此地說鼓書是什麼頑意兒?何以驚動這們許多的人?”[瞿秋白]《文藝雜著‧荒漠裏》:“說鼓書,唱灘簧,廉價的舊小說,冒牌的新小說--他們的思想雖舊,他們的話卻是[中國]話。”

書鼓(书鼓),◆擊樂器。鼓身扁圓,兩面蒙皮。是北方麴藝大鼓書的伴奏樂器。

手鼓,◆[維吾爾]、[哈薩克]等少數民族的打擊樂器,扁圓形,一面蒙皮,周圍有金屬片或環,常用做舞蹈的伴奏樂器。○[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苦伶仃]跪在中間,手持帶銅環的手鼓,用手拍打,開始唱着。”

石鼓文,◆[東周]初[秦國]刻石文字。在十塊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韻文,記述[秦國]國君的游獵情況。後世亦稱為“獵碣”。○[唐]初在[天興](今[陝西省][寶雞市])[三畤原]出土。○[杜甫][韓愈]等都有詩篇歌詠,[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都極推重其書法。現在一石字已磨滅,其餘九石也有殘缺。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唐][韓愈]《石鼓歌》:“[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清][黃遵憲]《己亥雜詩》之五二:“象形文字鴻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銘。”○[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三》:“最著名的是[東周]初年的所謂‘石鼓文’。”參見“石鼓-石鼓”。

石鼓,◆1.[東周]初[秦國]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個,上刻籀文四言詩,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唐][張說]《大唐開元十三年隴右監牧頌德碑》:“頌皇靈兮篆石鼓,萬斯年兮群玉府。”○[宋][蘇軾]《石鼓歌》:“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古圖書》:“書學之用大矣。篆之獵碣則文石鼓,勒之鼎彝則為款識,摹之範金則為印章。”○[清][趙翼]《擬秋獮應制》詩:“盛朝校獵成年例,石鼓[岐陽]豈足誇。”參見“石鼓文”。2.鼓形大石。○《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鴻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鳴,聲隆隆如雷,有頃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鳴,有兵。”○[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鮑丘水》:“南逕[燕山]下,懸巖之側有石鼓……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鄴西鼓山]東北有石鼓,俗傳石鼓鳴則兵起。”○[清][吳偉業]《聞臺州警》詩之三:“石鼓響來開峭壁,干將飛去出滄浪。”

聖鼓(圣鼓),◆傳說中有神異事跡的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洭水》:“[洭水]又南逕縣故城西,《耆舊傳》曰:往昔縣長臨縣,輒遷擢超級,大史逕觀,言勢使然,掘斷連岡,流血成川,城因傾陀,遂即傾敗。閣下大鼓,飛上[臨武],乃之[桂陽],追號聖鼓。自[陽山]達乎[桂陽]之[武步驛],所至循聖鼓道也。其道如塹,迄于[鼓城]矣。”○《初學記》卷十六引[南朝][宋][王韶之]《始興記》:“[秦]鑿[楊山],[桂陽縣]閣下鼓便自奔逸,息於[臨武],遂之[始興]、[洛陽],遂名聖鼓。今[臨武]有[聖鼓城]。”

散堂鼓,◆官吏辦公完畢所打的退堂鼓。○[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摺:“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散鼓,◆設置為儀而不敲擊之鼓。○[宋][范鎮]《東齋記事》卷二:“[景祐]中,[馮章靖]公言雷鼓、靈鼓、路鼓並當考擊,而散鼓請準[乾德]四年詔廢不用。然不言鼓之制非,是甚可怪也。”

三鼓,◆1.渭三度擊鼓。○《左傳‧莊公十年》:“[齊]人三鼓。”○[宋][楊萬里]《仲良見和再和謝焉》詩:“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寬。”◆2.三更。○[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紅樓夢》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清][昭槤]《嘯亭雜錄‧馬僧》:“未三鼓,公起視,自飼馬。”

起鼓,◆猶起更。古代擊鼓報更。“起鼓”,指第一次打更。○《西游記》第九七回:“漸漸天晚,聽得樓頭起鼓,火甲巡更。”○《醒世姻緣傳》第八一回:“至起鼓以後,[惠希仁]兩個剛到[狄]家門首,正待敲門。”○《天雨花》第一回:“扇兒收好起抬身,譙樓早已來起鼓。”參見“起更”。

齊鼓(齐鼓),◆鼓名。齊,通“臍”。○《舊唐書‧音樂志二》:“齊鼓,如漆桶,大一頭,設齊於鼓面如麝臍,故曰齊鼓。”○《太平御覽》卷五八二引《大周正樂》:“齊鼓,如漆桶,大一頭,設齊於鼓面如麝齊,故曰齊鼓。”○《淵鑒類函‧樂部‧鼓一》:“﹝齊鼓﹞[西涼][高麗]之器。”

路鼓,◆鼓名,古時祭享宗廟所用的四面鼓。○《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鄭玄]注:“路鼓,四面鼓也。”○[唐][皮日休]《九夏歌‧肆夏》:“杳杳陰竹,坎坎路鼓。”鼓,一本作“鼓”。○[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二:“王執路鼓,諸侯執賁鼓,將軍執晉鼓。”○[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序》:“大司寇大僕樹肺石,建路鼓,以達窮遽。”

六鼓,◆指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周禮‧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教為鼓而辨其聲用,以雷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軍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晉鼓鼓金奏。”○[鄭玄]注:“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神祀天神也。靈鼓,六面鼓也。社祭,祭地祇也。路鼓,四面鼓也。鬼享,享宗廟也。大鼓謂之鼖,鼖鼓長八尺。鼛鼓長丈二尺。晉鼓長六尺六寸。”

令鼓,◆一種小鼓,飲宴時有節奏地敲擊,以行酒令。○《紅樓夢》第五四回:“[鳳姐兒]因[賈母]十分高興,便笑道:‘趁着女先兒們在這裏,不如咱們傳梅,行一套‘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賈母]笑道:‘這是個好令啊!正對時景兒。’忙命人取了黑漆銅釘花腔令鼓來,給女先兒擊着。席上取了一枝紅梅,[賈母]笑道:‘到了誰手裏住了鼓,吃一杯,--也要說些什麼纔好!’”

靈鼓(灵鼓),◆六面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鄭玄]注:“靈鼓,六面鼓也。”○[漢][張衡]《東都賦》:“撞洪鐘,伐靈鼓,旁震八鄙,軯磕隱訇。”○[隋][盧思道]《駕出圜丘》詩:“黃麾引朱節,靈鼓應華鍾。”○[宋][蘇軾]《渚宮》詩:“[楚王]獵罷擊靈鼓,猛士操舟張水嬉。”

量鼓,◆古量器名。○《禮記‧曲禮上》:“獻粟者執右契;獻米者操量鼓。”○[孔穎達]疏:“量是知斗斛之數,鼓是量器名也……[東海][樂浪]人呼容十二斛者為鼓以量米,故云量鼓。”

連鼓(连鼓),◆相連之鼓,傳說[雷公]擊此化作雷響。○[漢][王充]《論衡‧雷虛》:“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纍纍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後因以指雷震。○[南朝][梁簡文帝]《霹靂引》:“時聞連鼓響,乍散投壺光。”○[宋][范成大]《雷雨鄰舍起龍》詩:“連鼓一聲人失箸,不知挂壁幾梭飛。”○《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閃爍爍曳兩道流光,鬧轟轟鳴幾聲連鼓。”

軍鼓(军鼓),◆戰鼓。○《左傳‧昭公五年》:“使臣獲釁軍鼓,而敝邑知備,以禦不虞,其為吉,孰大焉?”○《三國志‧魏志‧陳登傳》“[陳登]者”[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登]手執軍鼓,縱兵乘之,賊遂大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睢水》:“作茲征鉞軍鼓,陳之于東階。”

禁鼓,◆設置在宮城譙樓上報時的鼓。○《水滸傳》第五六回:“早聽得譙樓禁鼓,卻轉初更。”○《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五年》:“[權德]因條上衢巷廣袤及禁鼓昏曉,皆復[長安]舊制。”◆补证条目■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宋吴潜《点绛唇》词:“禁鼓三敲,參旗初挂闌干角。”

進鼓(进鼓),◆古代戰爭中作為進軍信號的鼓聲。○《晉書‧桓溫傳》:“眾懼欲退,而鼓吏誤鳴進鼓,於是攻之,[勢]眾大潰。”

金鼓,◆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鐲、鐃、鐸。六鼓指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金鼓用以節聲樂,和軍旅,正田役。見《周禮‧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屬製樂器和鼓。○《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楊伯峻]注:“[莊]十年《傳》云‘夫戰,勇氣也’,此氣即勇氣;又云‘一鼓作氣’,足見金鼓所以勵勇節氣者。金鼓以聲為用而制其氣,故曰聲氣。”○[南朝][梁][沈約]《齊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揚悲笳而啟路。”○[宋][梅堯臣]《送王道粹學士知亳州》詩:“金鼓鳴兩旁,壺漿擁通逵。”○[明][何景明]《送季公從地官》詩:“城邊金鼓花時發,海畔樓船日夕過。”○[何其芳]《畫夢錄‧岩》:“我耳邊已隱隱有金鼓殺伐之聲。”◆2.鉦。○《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摐金鼓,吹鳴籟。”○[顏師古]注:“金鼓謂鉦也。”○[王先謙]補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節鼓(节鼓),◆古代樂器。狀如博局,中開圓孔,恰容其鼓,擊之以節樂。○[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鳥囀歌來,花濃雪聚,玉律調鐘,金錞節鼓。”○《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一》[宋][郭茂倩]題解:“三曰大橫吹部,其樂器有角、節鼓、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七種,凡二十九曲。”○[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次列數架,大鼓,或三或五,用木穿貫,立於架座上。又有大鍾,曰景鍾,曰節鼓。”

火鼓,◆火炬和戰鼓。○《孫子‧軍爭》:“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李筌]注:“火鼓,夜之所視聽。”○[賈林]注:“火鼓旌旗,可以聽望,故晝夜異用之。”○《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晝列旌旗,遮映山川;夜設火鼓,震明天地。”

會鼓(会鼓),◆謂鼓點集中,急擊緊打。○《楚辭‧九歌‧禮魂》:“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王逸]注:“會鼓,急疾擊鼓。”

花鼓戲(花鼓戏),◆流行於[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地方戲。用花鼓作伴奏。○[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開會的人還沒到齊,先來的男女們分散在各間房裏打撲克,看小人書,拉胡琴子,唱花鼓戲。”

花鼓,◆1.指鼓框繪有彩飾的鼓。○[元][張憲]《李天下》詩:“吹玉笙,擊花鼓,十萬貔貅介胄雄,三千粉黛煙花主。”◆2.流行於[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一種民間歌舞。一般由男女兩人對舞,一人敲小鑼,一人打小鼓,邊敲打,邊歌舞。○[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揚州]花鼓。扮[昭君]、漁婆之類,皆男子為之。”○[阿英]《關於北京<燕九竹枝詞>》:“首先是記花鼓秧歌之盛……也有小兒女們演唱的,很逗人笑,‘小兒花鼓[鳳陽]調,士女周遭拍手笑’。”參見“花鼓戲”。

胡鼓,◆古代北方民族的樂器。用手拍擊。○《舊唐書‧音樂志二》:“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而纖腹,本胡鼓也。”○《資治通鑒‧梁敬帝太平元年》:“﹝[齊顯祖]﹞漸以功業自矜,遂嗜酒淫泆,肆行狂暴……或令[崔季舒]、[劉桃枝]負之而行,擔胡鼓拍之。至乃臥鼓邊亭,滅烽幽障者將三十年。”○[胡三省]注:“胡鼓,以手拍之成聲。○[劉昫]曰:‘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而纖腹,本胡鼓也。’”

河鼓,◆星名。屬牛宿,在牽牛之北。一說即牽牛。○《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司馬貞]索隱引[孫炎]曰:“河鼓之旗十二星,在牽牛北。或名河鼓為牽牛也。”○《文選‧張衡<思玄賦>》:“觀壁壘於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李善]注:“《爾雅》曰:‘河鼓謂之牽牛。’今[荊]人呼牽牛星為檐鼓,檐者荷也。”○[宋][陳師道]《題桂》詩之一:“桃李摧殘風雨春,天孫河鼓隔天津。”○[明][張綸]《林泉隨筆》:“‘河鼓臨星紀兮。’今按兩《雅》、[柳氏]《乞巧文》,河鼓蓋牽牛之異名。○[俞]註以為其位在斗牛之間,不知的指何星也。”○[郭沫若]《星空》詩:“目光炯炯的大犬、小犬,監視在天河兩邊,無怪那牧牛的河鼓,他也不敢出現。”

和鼓,◆I[元]代一種鼓名。○《元史‧禮樂志五》:“和鼓,制如大鼓而小,左持而右擊之。”◆II與鼓聲相和。○《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鄭玄]注:“樂作鳴之,與鼓相和。”◆2.喻態度依違兩可的人。《宋史‧張士遜傳》:“[曹利用]在樞府,藉寵肆威,[士遜]居其間,無所可否,時人以‘和鼓’目之。”

行鼓,◆舊時鹵簿中所用的鼓。○《清通典‧樂四》:“行鼓,一名陀羅鼓,上大下小,匡貼金,銅釘鈸環,繫以黃絨絛,跨于馬上,下馬陳樂,則懸之于架。”

關鼓(关鼓),◆報夜晚開始的鼓聲。

鼓作,◆1.形容聲音如鼓聲大作。○《文選‧郭璞<江賦>》:“砯巖鼓作,漰湱澩灂。”○[呂向]注:“砯巖,江岸坎穴也。餘皆水激射聲。”○[唐][趙冬曦]《三門賦》:“苞巒祕隒,砯其鼓作。”◆2.鼓舞振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下:“夫含生稟血,鼓作鬥爭,雖死不省者,氣使然也。”○[宋][李綱]《與趙相公書》:“重念某[靖康]間被命宣撫兩[河],得兵二萬,方欲有所設施,鼓作兩[河]之人,以捍大敵。”○《朱子語類》卷一三三:“[孝宗]即位,銳意雪恥,然事已經隔,與吾敵者,非親殺吾父祖之人,自是鼓作人心不上。”

鼓足,◆鼓架的四足。借指鼓架。○《禮記‧明堂位》:“[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縣鼓。”○[鄭玄]注:“足,謂四足也。”○《隋書‧音樂志下》:“[夏后氏]加四足,謂之鼓足。”

鼓子曲,◆曲藝的一種。流行於[河南]及[湖北]北部,約有一百多年歷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頭曲等四類。伴奏樂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箏、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業餘愛好者圍桌坐唱,後來才上舞臺演唱。

鼓子花,◆1.草花名。即旋花。○[唐][鄭谷]《長江縣經賈島墓》詩:“重來兼恐無尋處,落日風吹鼓子花。”○[宋][辛棄疾]《臨江仙‧簪花屢墮戲作》詞:“鼓子花開春爛熳,荒園無限思量。”亦省作“鼓子”。○[清][黃宗羲]《小園記》:“因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鈴兒、鼓子、忘憂、含笑。”◆2.比喻容色不佳的妓女。○[宋][陳師道]《後山詩話》:“[張子野]老于[杭],多為官妓作詞,與[胡]而不及[靚]。○[靚]獻詩云:‘天與群芳十樣葩,獨分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子野]于是為作詞也。”○[元][喬吉]《揚州夢》第三摺:“你題情休寫香羅帕,我寄恨須傳鼓子花。”○[明][俞弁]《山樵野語》卷十:“詩人以妓女無顏色者謂之鼓子花。”

鼓子詞(鼓子词),◆[宋]代一種說唱文學,用同一曲調反覆演唱,並夾有說白,用以敘事寫景。說唱以鼓合之,故稱。現存鼓子詞有[北宋][歐陽修]詠西湖景物的《采桑子》、[趙令畤]詠《會真記》故事的《商調蝶戀花》。○[宋][元]話本《刎頸鴛鴦會》(載《清平山堂話本》)一般認為也是鼓子詞作品。

鼓子,◆1.[春秋]時[鼓國]的國君。○《國語‧晉語九》:“[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苑支]來。”○[韋昭]注:“[苑支],[鼓子][鳶鞮]也。”◆2.古軍中樂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狀,如軍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3.見“鼓子花”。

鼓轉(鼓转),◆更鼓轉換。表示時間推移。○[宋][陸游]《謝王彥光提刑見訪並送茶》詩:“颿回鼓轉東城暮,酒冽橙香一笑新。”

鼓眾(鼓众),◆1.擊鼓聚集眾人。○《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救水以鼓眾。”○[楊士勛]疏:“鼓眾者,謂擊鼓聚眾也。”◆2.激勵眾人。○[漢][揚雄]《<法言>序》:“立政鼓眾,動化天下,莫尚於中和。”○[宋][蘇舜欽]《<石曼卿詩集>序》:“而[曼卿]之詩,又特振奇發秀。蓋取古之所未至,託諷物象之表,警時鼓眾,未嘗徒役。”

鼓樂手(鼓乐手),◆即吹鼓手。吹打彈奏樂器的人。○[茅盾]《子夜》二:“十點半鐘以前,這一班的八個人有時還能在大門口那班‘鼓樂手’旁邊的木長凳上尖着屁股坐這麼一二分鐘,撩起腰間的白布帶來擦臉上的汗。”

鼓樂(鼓乐),◆1.擊鼓和奏樂。○《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周書‧宣帝紀》:“數十里間,幡旗相蔽,鼓樂俱作。”○[周立波]《參軍這一天》:“這時候,從門外遠處隱隱傳來鼓樂的聲音。”◆2.借指樂隊。○[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三‧趙解元》:“頃之,鼓樂騶從駢闐而至。”○《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到了吉期,鼓樂前導,花燭雙輝,把[張金鳳]姑娘一乘彩轎迎娶過來。”

鼓員(鼓员),◆鼓師。徐珂《清稗類鈔‧戲劇‧後場》:“琴師、鼓員等曰後場,亦曰場面。”

鼓魚(鼓鱼),◆鼓和木魚。僧尼敲打的響器。○[明][宋濂]《廣利禪寺碑銘》:“禪師起繼芳躅,益殫志慮,當鼓魚寂寥之時,熾然建立。”

鼓音,◆1.戰鼓的聲音。○《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漢書‧陳湯傳》:“[延壽]、[湯]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圍城。”◆2.謂彈琴。○[漢][袁康]《越絕書‧外傳春申君傳》:“[春申君]曰:‘何能?’對曰:‘能鼓音,讀書通一經。’”

鼓義(鼓义),◆謂為正義的事情而奮起。○[唐][呂溫]《皇帝親庶政頌》:“如天之燾,如地之容,鼓義為雷霆,奮仁為風雨。”○[明][歸有光]《宋史論贊‧趙子崧》:“[汴京]失守,[宋]已易姓,[康王]名號未正,[子崧]雖鼓義而起,可也。檄文不遜,何罪哉!”

鼓下,◆古代軍中戮人之處。○《左傳‧襄公十八年》:“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縛[郭最],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後漢書‧岑彭傳》:“[光武]知其謀,大怒,收[歆]置鼓下,將斬之。”○[李賢]注:“中軍將最尊,自執旗鼓。若置營,則立旗以為軍門,並設鼓,戮人必於其下。”○[唐][杜牧]《臺城曲》之二:“[王頒]兵勢急,鼓下坐[蠻奴]。”

鼓物,◆《易‧繫辭上》:“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韓康伯]注:“萬物由之以化,故曰鼓萬物也。”後以“鼓物”指使萬物生長。○[晉][陸雲]《南征賦》:“振南箕以鼓物,冒慶雲而崇蔭。”○[晉][陸雲]《贈鄭曼季詩‧谷風》:“流芳鼓物,清塵拂林。”

鼓談(鼓谈),◆鼓吹,宣揚。○[唐][沈亞之]《送洪遜師序》:“故有瞑坐而短行,毀刑而鼓談之道,歧於是也。”

鼓司,◆[宋]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宋]《燕翼詒謀錄》卷二:“[太宗皇帝][淳化]三年五月辛亥,詔置理檢司,以[錢若水]領之。其後改曰登聞院,又置鼓於禁門外,以達下情,名曰鼓司。○[真宗][景德]四年五月戊申,詔改鼓司為登聞鼓院。”

鼓說(鼓说),◆瞎說,亂說。○[清][陳確]《與張考夫書》:“此學者萬世之計,故不覺其憂之深而言之長如此,皆出惓篤請教之誠,非敢騁詞而鼓說也。”

鼓書(鼓书),◆大鼓。曲藝的一種。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各省市,兼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區。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數十個曲種。各種大鼓多數由一人自擊鼓、板,一至數人用三弦等樂器伴奏,也有僅用鼓、板的。大都采用站唱形式。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和十字句。○[老舍]《駱駝祥子》十五:“平日,這裏的說相聲的,耍狗熊的,變戲法的,數來寶的,唱秧歌的,說鼓書的……都能供給他一些真的快樂,使他張開大嘴去笑。”

鼓手,◆1.樂隊中打鼓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衙門外傳了一班鼓手、兩個儐相進來。”○《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姑娘跪在東間,朝外望着,但見一對對儀仗,一雙雙鼓手,進門都排列兩邊。”◆2.比喻鼓動者。○[楊朔]《寶石》:“[米欣達]的詩寫得又多又好,確實不愧是位戰鬥的鼓手。”

鼓石,◆謂鼓風煽火,冶煉礦石。○[漢][王符]《潛夫論‧思賢》:“鑽燧不得火,鼓石不下金。”○[汪繼培]箋:“[昭]廿九年《左傳》云:‘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疏云:‘冶石為鐵。用橐扇火,動橐謂之鼓。’”

鼓師(鼓师),◆戲曲演出的樂隊中擊鼓的人。徐珂《清稗類鈔‧戲劇‧胡琴鼓板與唱戲之關係》:“[乾][嘉]時,某崑部中,有鼓師[朱念一]者,將登場,鼓箭為人竊去,將以困之也。”

鼓人,◆1.古樂官名。○《周禮‧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宋書‧符瑞志上》:“使鼓人拊鞞鼓,擊鍾磬,鳳皇鼓翼而舞。”◆2.古代[鼓國]的人。○《左傳‧昭公十五年》:“[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漢][劉向]《說苑‧貴德》:“[中行穆子]圍[鼓],[鼓]人有以城反者,不許。”

鼓曲,◆1.鼓樂聲。○[隋][薛道衡]《奉和月夜聽軍樂應詔》:“笳清喧《隴水》,鼓曲噪《漁陽》。”◆2.擊奏鼓樂。○[宋][何薳]《春渚紀聞‧木果异事》:“昔[唐明皇]曉起苑中,時春候已深,而林花未放……亟命取羯鼓,鼓曲未終而桃杏盡開。”

鼓門道(鼓门道),◆即鬼門道。○[宋][元]時戲臺上通向後臺的門。

鼓亂(鼓乱),◆煽動禍亂。○[明][劉基]《郁離子‧虞卿諫賞盜》:“趨而不禁,人盡盜矣。是鼓亂也,不臧孰甚焉?”

鼓龍胡(鼓龙胡),◆見“鼓嚨胡”。

鼓令,◆鼓弄支使。○《醒世姻緣傳》第五七回:“我那日若不是聽了嫂子的好話,幾呼叫他鼓令的沒了主意,卻不也就傷了天理?”

鼓老,◆對戲曲樂隊中鼓師的尊稱。徐珂《清稗類鈔‧戲劇‧後場》:“場面之位次,以鼓為首,一面者曰單皮鼓,兩面者曰荸薺鼓,名其技曰鼓板,都中謂之鼓老,猶尊之之意也。”

鼓口,◆謂空口宣傳。○[漢][桓寬]《鹽鐵論‧救匱》:“若疫歲之巫,徒能鼓口耳,何散不足之能治乎?”

鼓金,◆指冶鐵。○[漢][桓寬]《鹽鐵論‧刺權》:“鼓金煮鹽,其勢必深居幽谷,而人民所罕至。”○[馬非百]注:“指煉鐵。”

鼓節(鼓节),◆1.古代行軍時擊鼓鉦以為節,指示進退。○《三國志‧魏志‧鮮卑傳》:“故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宋史‧樂志》:“鐲,鉦也。形如小鍾,軍行鳴之,以為鼓節。”◆2.儀仗之類,表示官階。○[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永熙]元年,補子都督,并加鼓節軍儀,除[桑乾]太守,輔補都督。”○《周書‧李延孫傳》:“[孝昌]中,朝議恐其為亂,乃以[長壽]為防蠻都督,給其鼓節,以慰其意。”

鼓角,◆1.戰鼓和號角,兩種樂器。軍隊亦用以報時、警眾或發出號令。○《後漢書‧公孫瓚傳》:“[袁氏]之攻,狀若鬼神,梯衝舞吾樓上,鼓角鳴於地中,日窮月急,不遑啟處。”○《宋書‧張興世傳》:“﹝[張仲子]﹞嘗謂[興世]:‘我雖田舍老公,樂聞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興世]素恭謹畏法憲,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唐][杜甫]《閣夜》詩:“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宋][蘇軾]《和陶移居》之一:“歌呼雜閭巷,鼓角鳴枕席。”○[明][梁辰魚]《浣紗記‧被擒》:“聽譙樓鼓角亂吹,望營門殺氣迷離。”○[清][李漁]《比目魚‧神護》:“本處的鄉風,但是祭奠神靈,都吹這件樂器,叫做鼓角。”◆2.鼓角聲。○[前蜀][韋莊]《登漢高廟閑眺》詩:“參差郭外樓臺小,斷續風中鼓角殘。”○[宋][梅堯臣]《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軍》詩:“蛟龍驚鼓角,雲霧裛衣裘。”○[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鼓合,◆扇動糾合。○[宋][陳亮]《甲辰秋答朱元晦秘書熹書》:“最好笑者,獄司深疑其挾監司之勢,鼓合州縣以求賂。”

鼓行,◆1.擊鼓行軍。○《周禮‧夏官‧大司馬》:“鼓行,鳴鐲,車徒皆行。”○《史記‧淮陰侯列傳》:“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唐][高適]《李雲南征蠻詩》:“鼓行天海外,轉戰蠻夷中。”鄧慕韓《史堅如事略》:“吾欲收[廣東]為根據地,鼓行[湘][鄂],直討[幽][燕]。”◆2.引申為大張聲勢地前去。○[清][唐甄]《潛書‧去名》:“天下之士聞之,益高其義,莫不鼓行而往,願為之繼也。”◆3.盛行;風行。○[唐][劉禹錫]《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始以章句振起於[開元]中,與[王維]、[崔顥]比肩驤首,鼓行於時。”○[宋][洪適]《<元氏長慶集>原跋》:“[微之]以文章鼓行當時,謂之‘元和體’。”

鼓風機(鼓风机),◆產生氣流的機械裝置。用於各種爐灶的送風,建築物和礦井的通風、排氣等。

鼓風(鼓风),◆扇風。○[唐][李德裕]《黃冶賦》:“圓方為鑪,造化為冶,鼓風為橐,熾陽為火。”○[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紅汗》:“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

鼓發(鼓发),◆1.擊鼓出發。○[唐][張說]《岳州觀競渡》詩:“鼓發[南湖溠],標爭[西驛樓]。”◆2.鼓舞激發。○《明史‧高弘圖傳》:“請聲逆賊之罪,鼓發忠義。”

鼓兒詞(鼓儿词),◆曲藝名。用小鼓(或戰鼓)、犁鏵片(或檀板、簡板)擊板演唱。有吟有頌有說有唱。又叫“單大鼓”或“大鼓”。由於流行地域和吸收其他藝術形式的不同,唱腔又有區別。曲目多為長篇大書,如《封神演義》、《西游記》、《列國》、等。○《紅樓夢》第一一九回:“你這樣一個伶俐姑娘,沒聽見過‘鼓兒詞’麼?這上頭的法兒多着呢。”○《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我的少爺,你這可是看‘鼓兒詞’看邪了。你大概就把這個叫作‘臨陣收妻’。”

鼓動(鼓动),◆1.鼓之使動;吹動。○[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鼓動陶鑄而不為功,庶類混成而非其力。”○[唐][韓偓]《寄禪師》詩:“萬物盡遭風鼓動,唯應禪室靜無風。”○[宋][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故誠之感人,如四時之氣,鼓動萬物,遠近無不被也。”○[郭沫若]《虎符》第一幕:“在園中徘徊,時時鼓動鼻翼,嗅吸桂花香氣。”◆2.用語言、文字等激發人們的情緒,使人們行動起來。○《後漢書‧黨錮傳論》:“[李膺]振拔汙險之中,薀義生風,以鼓動流俗。”○[宋][王安石]《翰林學士除三司使制》:“高文典策,足以鼓動當世。”○《明史‧張岳傳》:“又陳時政,極言講學者以富貴功名鼓動士大夫,談虛論寂,靡然成風。”○[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記蘇聯版畫展覽會》:“他的浪漫的色彩,會鼓動我們的青年的熱情。”◆3.煽動。○《新唐書‧崔群傳》:“邊鄙無事,乃[群]鼓動,欲以買直,歸怨天子。”○《英烈傳》第二回:“凡在部下繫紅巾為號,鼓動這些愚民,如神如鬼敬他。”○[巴金]《沉默集‧知識階級》:“不過校長說有人在暗中鼓動風潮,好些學生受了利用。”◆4.激動。○《後漢書‧齊武王縯傳論》:“大丈夫之鼓動拔起,其志致蓋遠矣。”○《朱子語類》卷一三二:“某少年過[莆田],見[林謙之]、[方次榮]說一種道理,說得精神,極好聽,為之踊躍鼓動!”◆5.引動。○[明][吳承恩]《采茶歌》:“見如今庭下有桂花飄,麒麟種,鳳凰毛,待桃花鼓動[禹門]濤。”◆6.顫動。○[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五:“儘管是怎樣化了石的[廣州],經受着抗戰的大風暴,也微微地有生命的脈搏在鼓動。”○[葉聖陶]《一課》:“他跟着他們望去,見一個白的蝴蝶飛舞窗外,兩翅鼓動得極快,全身幾乎成為圓形。”◆7.更鼓振響。指夜晚。○[南唐][陳陶]《贈溫州韓使君》詩:“嚴城鼓動魚驚海,華屋樽開月下天。”○[宋][陸游]《城東醉歸深夜復呼酒作此詩》:“[五門]鼓動燈火鬧,意氣忽覺如[章臺]。”亦指絕早。○[唐][白居易]《早朝》詩:“鼓動出[新昌],雞鳴赴[建章]。”

鼓辭(鼓辞),◆見“鼓詞”。

鼓詞(鼓词),◆亦作“鼓辭”。◆曲藝的一種。○[明][清]時流行於我國北方。○[清][賈鳧西]作有《木皮散人鼓詞》一說鼓詞即鼓書,為大鼓的舊稱。也有人認為,鼓詞即[元][明]間流行的詞話,或系詞話的直接發展。現在則多指各種大鼓的唱詞腳本。徐珂《清稗類鈔‧音樂‧鼓詞》:“唱鼓詞者,小鼓一具,配以三絃。二人唱書,謂之鼓兒詞。亦有僅一人者,[京][津]有之。大家婦女無事,輒召之使唱,以遣岑寂。”○[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中》:“[明][清]兩朝,南曲為盛,中[清]以後,曲就衰微。其行世者,鼓辭絃索諸調,聲益變而辭益紛。”○[蔡元培]《貧兒院與貧兒教育的關係》:“兼且成年的人愛看的書報與圖畫,愛聽的笑話與鼓詞,不免有不宜於兒童的。”

鼓成,◆鼓動促成。○《南史‧王融傳》:“先是,太學生[會稽][魏準],以才學為[融]所賞,既欲奉[子良],而[準]鼓成其事。”

鼓車(鼓车),◆載鼓之車。古代皇帝出外時的儀仗之一。○《漢書‧燕剌王劉旦傳》:“建旌旗鼓車,旄頭先敺。”○《南齊書‧王融傳》:“卿國既異其優劣,聊復相訪。若千里日至,聖上當駕鼓車。”○[唐][杜牧]《驌驦駿》詩:“遭遇不遭遇,鹽車與鼓車。”

鼓步,◆邁着大步。○《太平廣記》卷一三一引[唐]無名氏《廣古今五行記‧李嬰》:“遙見山下有人長三丈許,鼓步而來。”

鼓兵,◆1.擊鼓並陳列兵器。○《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眾。”○[楊士勛]疏:“救日以鼓兵者,謂伐鼓以責陰,陳兵示禦侮。”◆2.擊鼓進軍。○[宋][周密]《齊東野語‧鴟夷子見黜》:“又云:‘[范蠡],[越]則謀臣,[吳]為敵國。以利誘[太宰嚭],而脫彼[勾踐],鼓兵卻[公孫雄],而滅我[夫差]。’”

鼓筆(鼓笔),◆奮筆書寫。○《雲笈七籤》卷十六:“大運將期,數終甲申,洪流蕩穢,凶災彌天,三官鼓筆,料別種人,考算功過,善惡當分。”

鼓半,◆五鼓之半。謂夜深。○[唐][李商隱]《公子》詩:“一盞新羅酒,凌晨恐易銷。歸應衝鼓半,去不待笙調。”○[馮浩]箋注:“衝鼓半,謂夜深始歸。”

負鼓(负鼓),◆1.擊鼓。負,通“掊”。○[宋][蘇軾]《葉濤致遠見和二詩復次其韻》之二:“笑我老而癡,負鼓欲求亡。”○[王文誥]輯注引[施元之]曰:“《莊子‧天運篇》:[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耶?’”按,[劉師培]《<莊子>斠補》曰:“負,讀為掊,掊猶擊也。”○[宋][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之四:“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2.背負着鼓。○[宋][梅堯臣]《觀楊之美畫》詩:“雷部處上相與期,人身獸爪負鼓馳。後有同類挾且搥,次執電鏡風囊吹。”

風聲鼓動,◆指消息传扬开。○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張昌儀爲洛陽令,借易之權勢,屬官無不允者。風聲鼓動,有一人姓薛,賫金五十兩遮而奉之。”

放鼓,◆古代禁門有放鼓、止鼓。放鼓契出,放鼓聲響,告知可出入禁門。○[宋][章淵]《槁簡贅筆》:“禁鼓,古有契,契有二:一曰放鼓,二曰止鼓。其制:以木刻字于上,凡放鼓契出,禁門外擊鼓然後作;止鼓契出,亦然。而更鼓之契,傳自[唐],至本朝,有司嘗欲易新,不許。”

法鼓,◆佛教法器之一。舉行法事時用以集眾唱贊的大鼓。亦指禪寺法堂東北角之鼓,與茶鼓相對。○《法華經‧化城喻品》:“擊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晉][孫綽]《游天臺山賦》:“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唐][李白]《登瓦官閣》詩:“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紅樓夢》第十五回:“早又前面法鼓金鐃,幢幡寶蓋:[鐵欖寺]中僧眾擺列路旁。”○[趙樸初]《東京大街上大步踏》詩:“廣播車在前面講着話,僧人的法鼓在後面打。”

二鼓,◆二更天。○[宋][王明清]《惲麈後錄》卷一:“夜漏已二鼓五籌,眾前奏丐罷,始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漏下二鼓,我遙聞北窗外吃吃有笑聲。”

耳鼓,◆耳膜。亦泛指耳朵。○[葉紫]《夜哨線》:“微風將一陣凄切的嗚咽聲送進到他的耳鼓中來。”○[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在這個不拘形式的討論會上,各種各樣的意見,撞擊着[永生]的耳鼓。”

定音鼓,◆打擊樂器。形狀像鍋,用銅製成,在開口的一面蒙皮,裝有螺旋,能鬆緊鼓面來調整音高。主要用於交響樂隊。

大鼓書(大鼓书),◆曲藝的一種。由一人自擊鼓、板演唱,一至數人用三弦等樂器伴奏。唱詞多采用民間流傳的歷史故事等,用韻文編成。一般認為[清]初形成於[山東]、[河北]的農村。主要流行於北方,兼及[長江]和[珠江]流域的部分地區。因地區、方言和曲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京韻大鼓、樂亭大鼓、東北大鼓、山東大鼓、湖北大鼓、廣西大鼓等,總稱為大鼓書,簡稱大鼓。

大鼓,◆1.打擊樂器。(1)大型鼓類的俗稱。常指我國民間吹打樂、鑼鼓樂、秧歌和戲曲音樂中使用的大堂鼓。鼓框四周有銅環,平懸於鼓架。(2)軍樂隊及管弦樂隊中的大軍鼓。發音低沉宏大。◆2.見“大鼓書”。

打退堂鼓,◆1.古時官吏打鼓退堂。○《蕩寇志》第九四回:“[賀太平]見了摺子,打鼓退堂,遂教[天錫]內衙相見。”◆2.比喻中途退縮。○[童邊]《新來的小石柱》第七章:“皮破了有肉,肉爛了還有骨頭,俺才蹭破一點點手皮,就該打退堂鼓啦!”○《當代》1981年第3期:“我們有的同志就頂不住了嘛,想打退堂鼓囉。”◆补证条目■古时官吏打鼓退堂。后用以比喻中途退缩。○《闽都别记双峰梦》第一九一回:“有甚恩怨之處,祈説明,以解疑抱,亦免蔡姐姐以爲是説嘲他,臨時打退堂鼓也。”○《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幾個紳士一聽這話,起先是靠了大衆公憤,故而敢與領事抵抗,如今聽説要拿他們當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大半都打了退堂鼓了。”■亦省作“打退鼓”。○《续传灯录·洪州泐潭洪英禅师》:“僧問:‘黄龍一曲師親唱,佛手驢脚略借觀。’師曰:‘老僧打退鼓。’”○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二:“氣力弱者入得佛境界,往往於魔境界打退鼓。”

打退鼓,◆见“打退堂鼓”。

打花鼓,◆戲曲傳統劇目。屬於民間小戲。寫[鳳陽]一對逃荒夫婦,流浪賣藝,遭受富家公子戲弄的故事。歌舞並重。劇中曲調《鳳陽歌》、《鮮花調》等流傳甚廣。

打和事鼓,◆见“打和鼓”。

打和鼓,◆谓在旁帮腔撺掇、凑趣说合。○《株林野史》第四回:“靈公酒興帶了風情,又有孔寧大夫從旁打和鼓,酒能暢懷,不覺其多。”亦作“打和事鼓”。○《廿载繁华梦》第五回:“〔小朵兒〕又在一旁打和事鼓,不由得周庸祐不妥,當下就應允代聯元籌劃二三十萬元,好去打點打點。”

打鼓,◆1.擊鼓。○[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敦]﹞自言知打鼓吹。”○[劉孝標]注:“[敦]嘗坐[武昌]釣臺間,聞行船打鼓嗟稱其能。”○[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詩之二:“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宋][姜夔]《鷓鴣天》詞:“移家徑入[藍田縣],急急船頭打鼓催。”○[沈從文]《從文自傳‧辰州》:“我不會吹號,卻能打鼓。”◆2.特指敲打小鼓收買廢雜舊貨的小販。○[清][無名氏]《燕京雜記》:“有荷兩筐擊小鼓以收物者,謂之打鼓。交錯于道,鼓音不絕,貴家奴婢每盜出器物以鬻之打鼓,旋得旋賣。”○[清][楊米人]《都門竹枝詞》之八一:“可憐貧到無錐處,百物都歸打鼓收。”○[清][無名氏]《燕臺口號》之六三:“小鬟拾得零星物,高叫街頭打鼓兒。”○[老舍]《駱駝祥子》二十:“他叫來個‘打鼓兒的’,一口價賣了十幾塊錢。”◆3.形容心裡忐忑不安。○《乾隆下江南》第三回:“[輔臣]隨着小徒弟來到掌櫃屋中……掌櫃笑嘻嘻的說沒什麼事情,先請坐,不忙哪,[輔臣]心想,向例掌櫃沒有這們客氣過,料非好事,不由心裏直打鼓。”○[巴波]《你是在為人類服務嗎?》一:“我又看了一遍[巴老師]的信,心裏的確有點打鼓,去不去赴約呢?”

傳鼓(传鼓),◆擊鼓通報。○《後漢書‧南匈奴傳論》:“龍駕帝服,鳴鐘傳鼓於[清渭]之上。”○《水滸傳》第九八回:“守城軍士,隨即到幕府傳鼓通報。”○[清][孔尚任]《桃花扇‧爭位》:“轅門傳鼓,說四鎮到齊,伺候參謁。”

城鼓,◆1.戰時城上傳令的鼓聲。○《墨子‧備梯》:“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又聽城鼓之音而入。”◆2.報更的鼓聲。○[清][黃景仁]《對月詠懷》:“唾壺擊缺月落去,靜聽城鼓撾過三。”

朝鼓,◆古代君臣上早朝時所鳴之鼓。○[南朝][梁元帝]《和劉尚書侍五明集詩》:“金門練朝鼓,玉壺休夜更。”○[唐][韓愈][張籍]《會合聯句》:“君胡眠安然,朝鼓聲洶洶。”

長鼓(长鼓),◆1.[朝鮮]族的打擊樂器。又名杖鼓。鼓身圓筒形,木製,中段細實,兩端粗空,用繩繃皮做鼓面。◆2.[瑤]族的打擊樂器。長筒形,鼓身木製,兩端蒙皮,腰細而實。

八角鼓,◆1.打擊樂器名。八角形小鼓,單面蒙皮,周圍七面嵌有響鈴,無鈴一面飾雙股長穗。演奏時用指擊鼓面發出鼓聲,搖動鼓身發出鈴聲。今為曲藝單弦的主要伴奏樂器。◆2.滿族曲藝的一種。原為滿牧民歌曲,流行於[東北]、[內蒙]。○[乾隆]時發展成坐唱形式,並有專業藝人演出。後漸趨衰落。○[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封臺》:“八角鼓乃青衣數輩,或弄弦索,或歌唱打諢,最足解頤。”◆3.單弦的別稱。因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故名。

鼓「瞽」040

不瞽不聾(不瞽不聋),◆見“不癡不聾”。

發瞽披聾(发瞽披聋),◆張開瞽目,打通聾耳。猶言恢復視覺和聽覺能力。○[漢][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工瞽,◆古代樂官。○《管子‧四稱》:“進其諛優,繁其鐘鼓。流於博塞,戲其工瞽。誅其良臣,敖其婦女。”

瞽詞(瞽词),◆一種民間曲藝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稱。○[明][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司禮監刷印《九九消寒詩圖》,每九詩四句,自‘一九初寒纔是冬’起,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皆瞽詞俚語之類,非詞臣應制所作。”參見“盲詞”。

瞽辭(瞽辞),◆不明事理的言論。謙詞。○《舊唐書‧崔融傳》:“時政得失,小子何知,率陳瞽辭,伏紙惶懼。”

瞽兒詞(瞽儿词),◆即瞽詞。○[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半夜渾成喜雨詩,平明唱遍瞽兒詞。侯門都作沉沉夢,翻笑衰翁局外癡。”參見“瞽詞”。

瞽夫,◆盲人。○[南朝][宋][謝瞻]《張子房詩》:“瞽夫違盛觀,竦踊企一方。”

瞽工,◆盲樂師。○《韓非子‧八說》:“上下清濁,不以耳斷,而決於樂正,則瞽工輕君,而重於樂正矣。”

瞽惑,◆迷亂;蠱惑。○[宋][司馬光]《聞喜縣修文宣王廟記》:“人之言曰:‘古民淳質故可教,今民偽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四年五月》:“今民之師帥,既不能以是為政,乃為魔頭者竊取以瞽惑其黨,使皆歸德于魔,於是從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說。”○[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聖人之學,日遠日晦,而功利之習,愈趨愈下,其間雖嘗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說,卒亦未能有以勝其功利之心。”

瞽見(瞽见),◆猶愚見。謙詞。○[明][張居正]《啟聶司馬雙江》:“瞽見如此,惟高明指示焉。”

瞽曠(瞽旷),◆指[春秋][晉]盲人樂官[師曠]。○《莊子‧胠篋》:“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漢][揚雄]《法言‧問神》:“[瞽曠]能默,[瞽曠]不能齊不齊之耳。”○[晉][葛洪]《抱樸子‧喻蔽》:“[瞽曠]之調鐘,未必求解於同世;格言高文,豈患莫賞而減之哉?”

瞽漏,◆愚妄疏漏,沒有識見。○[唐][盧照鄰]《雙槿樹賦》:“學涉蕪淺,文多瞽漏。”

瞽論(瞽论),◆不明事理的言論。謙詞。○[清][馮桂芬]《復莊衛生書》:“瞽論如是,藉求是正。如有以發我矇,固所願聞耳。”

瞽師(瞽师),◆盲樂師。○《呂氏春秋‧孟冬》:“譬之若瞽師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觸杙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故知詩為樂心,聲為樂體:樂體在聲,瞽師務調其器;樂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明][楊基]《八月九日祀社稷述事》詩:“幣玉趨宗伯,笙鏞奏瞽師。”○[章炳麟]《辨詩》:“[韓愈]、[孟郊],蓋《急就章》之別辭;[元稹]、[白居易],則日者、瞽師之誦也。”

瞽史,◆1.樂師與史官的並稱。○《周禮‧秋官‧大行人》:“九歲屬瞽史,諭書名,聽聲音。”○《國語‧周語上》:“瞽史教誨,耆艾修之。”○[韋昭]注:“瞽,樂太師;史,太史也。”○[漢][賈誼]《新書‧保傅》:“瞽史誦詩,工誦箴諫。”○[清][戴名世]《盲者說》:“古之瞽史教誨,師箴,瞍賦,矇誦,若[晉]之[師曠],[鄭]之[師慧]是也。”○[章炳麟]《官制索隱》:“於是乎置御史,既掌刺探,亦兼記錄,且其人又必明習文字者也,故‘屬瞽史,諭書名’。”◆2.說書的瞎子。○[唐][柳宗元]《<貞符>序》:“其言類淫巫瞽史,誑亂後代。”○[清][周亮工]《書影》卷九:“[李青霞],[眉州]人,襁褓失明……為漁所得。至十載為人傭磨。有瞽史倚琵琶說往事,攜之去,雅善其藝。”

瞽說(瞽说),◆1.胡說。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論。○《漢書‧谷永傳》:“此欲以政事過差丞相父子,中尚書宦官,檻塞大異,皆瞽說欺天者也。”○[漢][班彪]《王命論》:“距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晉][葛洪]《抱樸子‧明本》:“而管窺諸生,臆斷瞽說,聞有居山林之間,宗[伯陽]之業者,則毀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筭也。’”[明][焦竑]《焦氏筆乘‧文中子》:“[宋咸]作《駁<中說>》,謂[文中子]乃後人所假託,實無其人,則幾於瞽說矣。”◆2.用作謙詞。○[清][趙翼]《廿二史札記‧答謝薀山藩伯書》:“承諭著書必資友朋訂正,此誠大人先生虛懷集益之雅量,故僕敢再進瞽說,以就正有道焉。”

瞽叟,◆見“瞽瞍”。

瞽談(瞽谈),◆無稽之談。

瞽妄,◆瞽說妄議。指不切實際的言論。○《晉書‧劉頌傳》:“臣誠未自許所言必當,然要以不隱所懷為上報之節。若萬一足採,則微臣更生之年;如皆瞽妄,則國之福也。”

瞽言,◆不明事理的言論。謙詞。○《漢書‧谷永傳》:“臣幸得備邊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觸忌諱,罪該萬死。”○《魏書‧劉芳傳》:“臣學謝全經,業乖通古,豈可輕薦瞽言,妄陳管說。”○[唐][元稹]《賀聖體平復御紫宸殿受朝賀表》:“非臣臆度,敢進瞽言。”○[宋][蘇軾]《徐州謝上表》:“向者屢獻瞽言,仰塵聖鑒,豈有意於為異,蓋篤信其所聞。”

瞽議(瞽议),◆猶妄議。謙詞。○《舊唐書‧突厥傳上》:“臣少慕文儒,不習軍旅,奇正之術,多愧前良,獻替是司,輕陳瞽議。”

瞽語(瞽语),◆不明事理的言論。謙詞。○[明][張居正]《恭紀聖德中興十事詩‧隆禮師臣》:“瞽語每勞傾耳聽,腐儒何有格心猷。”

瞽直,◆剛正,戇直。○《隋書‧李文博傳》:“其瞽直疾惡,不知忌諱,皆此類也。”

瞽宗,◆[殷]學校名。後借指最高學府。○《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禮記‧明堂位》:“瞽宗,[殷]學也;頖宮,[周]學也。”○《陳書‧沈不害傳》:“成均自斯墜業,瞽宗於是不脩。”○[清][趙翼]《讀王予中先生<白田存稿>敬書於後》詩:“生膺蒲輪徵,歿入瞽宗祀。”○[章炳麟]《檢論‧爭教》:“且夫[遼]氏以降,其在邊皆習彀騎,以武怒擊殺為故,而不事文教,其卒猶北面於瞽宗之序。”

狂瞽,◆愚妄無知。多用作自謙之辭。○《漢書‧蓋諸葛劉鄭等傳贊》:“[諸葛]、[劉]、[鄭]雖云狂瞽,有異志焉。”○《晉書‧琅邪悼王煥傳》:“臣至愚至賤,忽求革前之非,可謂狂瞽不知忌諱。”○[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伏願陛下採臣狂瞽之言,參以芻蕘之議,冀千慮一得。”○《明史‧余珊傳》:“[正德]朝,衣冠蒙禍,家國幾空,幸陛下起而收錄之。乃未幾而狂瞽之言,一鳴輒斥。”

兩瞽相扶(两瞽相扶),◆兩個盲人互相攙扶。謂彼此均無所助益。○《韓詩外傳》卷五:“兩瞽相扶,不傷牆木,不陷井阱,則其幸也。”

聾瞽(聋瞽),◆1.猶聾盲。○《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於聖人,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鄭觀應]《盛世危言‧學校上》:“下至聾瞽瘖啞殘疾之人,亦莫不有學,使習一藝以自養其天刑之軀。”參見“聾盲”。2.比喻欺騙,蒙蔽。○[元][耶律楚材]《屏山居士<鳴道集說>序》:“食我園椹,不見好音,誣謗聖人,聾瞽學者。”○[明][陸容]《菽園雜記》卷十二:“[似道]自知倖致高位,恐人議己,故作為此說,以聾瞽愚俗耳。”○《續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前代所行《通制條格》之書,非不繁密,但資官吏弄法,民間知者絕少,是聾瞽天下之人,使之犯法也。”

盲瞽,◆1.看不見。比喻無知或不明事理。○[漢][王充]《論衡‧謝短》:“夫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夫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如不見怪,小弟也有一句盲瞽之言。”○[章炳麟]《文學說例》:“而訐誕自壯者,反以破碎譏往儒,六百年中,人盡盲瞽,哀哉!”◆2.盲人。○[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以一物不知者為謹愨,以全無心肝者為善良,此等見地,深入人心,遂使舉國皆盲瞽之態,盡人皆妾之容。”

冥瞽,◆瞎眼。○[晉][郭璞]《山海經圖贊‧一目國》:“蒼四不多,此一不少。○[子野]冥瞽,洞見無表。”

披瞽,◆使盲人復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誇飾》:“信可以發薀而飛滯,披瞽而駭聾矣。”

神瞽,◆上古樂官。舊謂能知天道的人。○《國語‧周語下》:“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百官軌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韋昭]注:“[神瞽],古樂正,知天道者也,死以為樂祖,祭於瞽宗,謂之[神瞽]。”○《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二年》:“願聽臣依[神瞽]律法,試鑄編鍾一虡,可使度量權衡協和。”○[明][王鏊]《震澤長語‧音律》:“古之[神瞽],心諳天地之中聲,先立黃鍾之管,以定十一律。”○[清][龔自珍]《擬上<今方言>表》:“音有自南而北東西者,有自北而南而東西者,孫曾播遷,混混以成,苟有端緒,可以尋究,雖謝[神瞽],不敢不聰也。”

頑瞽(顽瞽),◆指[舜]父[瞽叟]。語出《書‧堯典》:“[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孔]傳:“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別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瞍,無目之稱。”○[三國][魏][曹植]《帝舜贊》:“克協[頑瞽],應[唐]蒞政。”

以瞽引瞽,◆讓盲人給盲人引路。比喻讓愚昧無知的人去引導愚昧無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覺世訓》:“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計,以瞽引瞽,訛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詐……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無數怪誕邪說,迷惑害累世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醒世文》:“迨至妖胡竊天國,以瞽引瞽害愈深。”

愚瞽,◆1.愚鈍而昧於事理。多用於自謙。○《後漢書‧吳良傳》:“敢秉愚瞽,犯冒嚴禁。”○《陳書‧周弘正傳》:“是以敢布腹心,肆其愚瞽。”○《隋書‧房彥謙傳》:“忝蒙眷遇,輒寫微誠,野人愚瞽,不知忌諱。”◆2.愚昧的人。○[明][劉基]《賣柑者言》:“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也?”◆补义条目■蒙骗,蛊惑。○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二:“景泰時,内閣盡辦官日久狎玩,往往窺伺事機,售恩納賄,及冒署直文淵閣知制誥職銜以愚瞽外人。”■补证条目■■愚昧的人。○晋葛洪《抱朴子·臣节》:“然而愚瞽舍正即邪,違真侣僞,親覽傾僨,不改其軌,殃禍之集,匪降自天也。”

御瞽,◆侍奉帝王的樂工。以盲人為之,故稱。○《禮記‧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鄭玄]注:“瞽,樂人也。”○[孔穎達]疏:“御者,侍也。以瞽人侍側,故云御瞽。”○[明][張居正]《人主保身以保民論》:“御瞽幾聲,士庶傳謗。”

鼓「臌」003

氣臌(气臌),◆見“氣蠱”。

水臌,◆病名。中醫謂腹水。症狀為腹脹大,皮薄而緊,色蒼,小便難,兩脅痛。

臌脹(臌胀),◆鼓脹。中醫指由水、氣、瘀血、寄生蟲等引起的腹部膨脹之病。○[清][李漁]《比目魚‧征利》:“你們兩箇都是有臌脹病的麼?”

鼓「薣」001

龍薣(龙薣),◆葒草。

栏目热文

汽车座椅皮子变硬开裂(汽车真皮座椅开裂修复胶水)

汽车座椅皮子变硬开裂(汽车真皮座椅开裂修复胶水)

当今时代,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皮座椅难免出现龟裂、老化、破损等现象。那么,...

2022-10-29 02:44:27查看全文 >>

汽车内饰皮鼓起来了什么原因(汽车内饰鼓包正常吗)

汽车内饰皮鼓起来了什么原因(汽车内饰鼓包正常吗)

1-THE FIRST-总体规划,注重整体格局的打造黔东南多山地与梯田,故传统村寨建筑多依山就势,多为顺应地形等高线分层...

2022-10-29 02:58:45查看全文 >>

轿车真皮座椅起鼓厉害(汽车真皮座椅皮鼓起来)

轿车真皮座椅起鼓厉害(汽车真皮座椅皮鼓起来)

哈喽,各位车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辆宝马7系内饰升级作业内容很多人好奇汽车为什么要改内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2022-10-29 02:25:51查看全文 >>

汽车内壁鼓包怎么办(车有鼓包怎么处理)

汽车内壁鼓包怎么办(车有鼓包怎么处理)

【有车大师:用车知识】轮胎鼓包是很多车友都会碰到的问题。有些车友碰到轮胎鼓包的情况,立马就会问修车师傅能不能修复。今天大...

2022-10-29 02:27:18查看全文 >>

车内皮子鼓起怎么办(车内皮子裂开了怎么修补)

车内皮子鼓起怎么办(车内皮子裂开了怎么修补)

很多车主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爱车开了一段时间后,轮胎会鼓起一个球,也就是轮胎鼓包,其实轮胎鼓包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轮...

2022-10-29 02:19:40查看全文 >>

车内皮子翘起来怎么办(车内饰里面的皮鼓起怎么办)

车内皮子翘起来怎么办(车内饰里面的皮鼓起怎么办)

今年夏天你购买了牛皮凉席吗?现在天气热了,很多家庭都开始准备购买夏凉产品,而今年牛皮凉席成为时髦高级的代名词了。现在随着...

2022-10-29 02:42:51查看全文 >>

汽车内饰鼓起来怎么办(汽车内饰松动怎么处理)

汽车内饰鼓起来怎么办(汽车内饰松动怎么处理)

降温之后,汽车总会出现各种异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制动器异响,也就是刹车的过程出现各种声音;有些是“咯吱咯吱”的噪音,有些是...

2022-10-29 02:47:13查看全文 >>

车里的皮革鼓起来了(车里刚包的皮革胶水味特别重)

车里的皮革鼓起来了(车里刚包的皮革胶水味特别重)

浙江杭州的吴先生想购买一辆豪车,他在保时捷法拉利这些豪车品牌当中迟疑不定,一直拿不定主意该选哪个品牌,最后在朋友的建议下...

2022-10-29 02:31:17查看全文 >>

车上座椅皮为什么会开裂(汽车座椅皮革开裂怎么处理)

车上座椅皮为什么会开裂(汽车座椅皮革开裂怎么处理)

车辆概况:奔驰C级 2018款,提车3年行驶5.8万公里,车况良好。故障描述:车辆出现了主驾驶座椅面料开裂的情况。主驾驶...

2022-10-29 02:59:36查看全文 >>

车里的皮子味太大咋办(车里皮革味道太大了怎么能去味)

车里的皮子味太大咋办(车里皮革味道太大了怎么能去味)

相信很多车友们开车时,都不免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烦恼,但其中有一个最让人头疼的事情,那就是车内异味问题。比如新车车内皮革...

2022-10-29 02:40:45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