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病原体寄生于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故称之为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新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且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治都比较困难,往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发病较多,尤其是多雨之后最易发病,常呈地方流行。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猪多为隐性感染。感染猪引进到易感猪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临床操作消毒不严,会造成人为传播,如血液污染的针头、剪刀、手术器械、保定器械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如寄生于体表的血虱、疥螨、蚊蝇等。垂直传播,由母猪通过胎盘传染给仔猪。配种时公母猪也可互相传播。
临床症状
急性期主要发生于仔猪阶段,多突然死亡,死时口鼻流血,全身红紫。有的突然瘫痪,食欲下降或废绝,肌肉颤抖,四肢抽搐。死亡时口内出血,肛门出血。亚急性期体温升高达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不佳,主要表现为前期便秘,大便干燥如算盘珠状,有的带肠黏膜,后期腹泻,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稀便。尿黄色,呈茶色。有些猪颈部、耳部、鼻部、胸腹下部,四肢内侧、皮肤发红,严重的出现全身紫斑,毛孔有铁锈色斑点,即红皮猪。有的猪两后肢不能站立,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
慢性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贫血和黄疸。黄疸程度不一,皮肤或眼结膜呈淡黄色至深黄色。皮肤和黏膜苍白。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弱仔增加、产仔数下降、不发情等繁殖障碍。母猪临产前后发病率较高,乳房、外阴水肿,产后泌乳量减少,缺乏母性。育成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全身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皲裂,层层脱落,不庠。生长发育不良,消瘦,易继发其他疾病,使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公猪出现性欲减退,精子稀薄,受胎率低等现象。
临床治疗“血虫净粉剂”(三氮脒),每千克体重5~10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肉注射,隔天1次,连用5天。
新砷凡纳明注射液(*母猪禁用),10~15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预防性投药于饲料中添加(福诺欣)连续使用7天。给仔猪补铁,每头注射200毫克右旋糖苷铁。饲料中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硫酸亚铁,饮水中稍加些盐。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严重的采取补液、强心,轻易不要使用退热药物。预防措施
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良好的卫生环境是控制此病的必要条件。 猪体表喷雾灭虫药,以控制虱、螨等体外寄生虫。同时要喷洒猪舍地面和围栏,以*灭环境中的螨及虫卵,防止猪体外寄生虫的反复感染从而有助于控制本病的发生。也可以用(驱虫散)控制体内外寄生虫。进行免疫注射接种时,每头猪都要更换针头,使用其他手术器械时,要严格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常规消毒工作,*灭吸血节肢动物蚊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