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了,想儿子了,也想大连的海鲜。
4月13日
市中心医院救护车司机王德猛
来到吉林市支援新冠病毒感染者转运
整整一个月
瘦了10斤,最累的时候连续工作62个小时……
3月13日18时30分,王德猛担任队长,带领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佟宝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赵斌、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赵春明、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房云嵩、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裴保军组成的大连支援吉林市医疗救援队负压救护车队向吉林市奔驰。
一个月
他们行驶4200余公里
转运感染者950例
连续干62小时
累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
3月14日凌晨3时,王德猛与队友们到达吉林市,当天就开始了转运工作。
15日,吉林市就下雪了,积雪能有15cm厚,我们来的时候没想到,车也没换雪地胎。
王德猛说,转运地点大部分在农村,土路崎岖难行,有的乡间小路很窄,两侧就是1米多深的水沟,“老司机”的车技此时派上了用场。但这都不是最难的……
3月19日到23日,一乡镇进行“清零行动”,我们要到各个村屯将感染者转运到吉林市方舱医院。
车子辗转在田间地头,我们不是当地人,路不熟靠导航,车进不去,我们就步行接人。
就这样
他们连续干了62小时
累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
饿了就咬口面包香肠
3月30日15时,队员们又接到任务,到一市转运感染者,往返要1000余公里。
白天我们一直都在转运中,第二天7点返回吉林市内,所以我们一天一宿都没合眼。
王德猛说
为了保持头脑清醒
他们想了个办法
7台车保持一个速度形成车队行驶
发现前面车跑偏了
就赶紧打开警笛提醒
一个盯一个,我也开启了群语音,一直和大家说话,发现有人长时间没有动静了,就赶紧喊一声,或者打开警笛。
就这样,还是困啊。
当天零下15摄氏度,风还大,不能长时间开窗,有的队员困了就掐自己大腿……
说到此时,王德猛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
累是真累,累到不想吃饭,两腿像灌了铅,倒头就能睡着。
不过,我们回去后还是要第一时间好好消毒,做好防护才能继续干活!
即使是休息
也是短暂的
他们必须
“随时接到指令,随时就要出门”
身在他乡
收获着“乡亲们”的感动
忙、累
但是这一个月
王德猛和队员们也收获了很多的感动
我们住在洗浴中心,也是一人一间。吉林疫情严峻,我们通过手机也看到,当地百姓物资也不充足,但是吉林市急救中心对我们很关照,每天定时送饭,有肉有菜。
王德猛说,3月18日下午,在驻地门口,当地防疫人员看到是大连救护车,立马停车,从车里搬下好几箱牛奶,跑到队员面前就往怀里塞。
记得有一次,我送一位大概60岁的大妈回养老院,下车后大妈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说“谢谢你,大老远从大连赶过来支援吉林。”
大娘大爷,不着急,慢点儿走,箱子你们别动,我帮你们搬到车上。
3月20日
在转运一对80岁老两口时
王德猛的一口大连话暴露了异乡人的身份
王德猛忙前忙后
上车时才发现老人哭了
小伙子,我看到车牌了,你是大连来的吧。大娘我,这心里啊,不知道说什么了,太感谢了!
腼腆的王德猛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
不管是大连还是吉林,都是咱东北人,大娘您好好保重身体,早点康复回家,说不定还是我送您回来。
不仅车开得稳
还能做思想工作
3月14日11时,大医一院吴伟接到任务,将几位病情略重的确诊病例送往吉林市方舱医院。
吴伟一趟趟奔波在转运途中
负压救护车上有几个月的婴儿
有近百岁的老人
有半身不遂的患者
还有时间一长哭闹不停的小孩
要大小便的老人
……
驾驶负压救护车的吴伟,既要做足防护安全接送病患,还得在车上给部分病患做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积极配合。
吴伟幽默地说
当时,突然发现自己不仅车开得稳,还能耐心做思想工作,原来自己是这么多才多艺的温暖大连人!
在吴伟的开导和安抚下,病患们的情绪渐渐稳定,被顺利送到方舱医院。
我们支援吉林市,不仅代表医院,更代表大连!再苦再累,我们几个大老爷们都能坚持。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们早点回家……
说到回家
这个七尺男儿哽咽了
从2020年疫情发生,王德猛就加入大连急救中心转运队伍,每次大连疫情都有他的身影,一去就是几个月。
去吉林市支援前,王德猛完成葫芦岛任务刚结束隔离期。
第三年了,儿子都5岁了,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又去哪儿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Daliandaily)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图片&视频:受访者提供
来源: 大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