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作为世界客都 ,也是客家文化最集中展现的地方,而这种文化除了体现在建筑上、生活习俗上,也体现在人家的饮食中。
梅州美食,主要便是指客家菜及客家小食,或者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客家菜,它与广州的广府菜、粤东地区的潮汕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这一点其实与广东的三大方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及三大外来民系的分布基本是一至的。
作为南下广东十余年的资深吃货,渝帆对广东三大菜系的的理解是,广府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粤菜,追求色香味俱全,通过刀工、烹调、火候、佐料、拼盘、菜名以及饮食的环境等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而达到饮食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美的境界。它的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而潮汕菜是也算是风靡海内外的中国名菜,以海鲜为主料,以清、淡、巧、雅为其特色;
相比广府菜与潮汕菜的清淡,客家菜则有“咸、熟、香”的特点,这与客家人世代迁移、多居山区的特点分不开,历史上的客家人耕作播种,体力消耗大,需要补充大量盐分,所以饮食以咸香为主。此外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咸味的菜更能长时间保存。而且他们多聚居于山高较冷的地区,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冷,故多用煎炒,少食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也较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
梅州之旅期间,我们天天都吃着客家菜,梅州扣肉、酿豆腐、盐焗鸡等客家名菜几乎餐餐都有,但要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要数大埔县的小食文化城,那是一个博物馆一样的小食集中营,很多我们平常不常见到的美食也品尝到了,所以在此特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中国美食很多,小吃也很多,但能为小吃专门建一座文化城的估计不多。这栋小吃文化城楼高五层,既古朴典雅,又糅合现代设计元素。一楼是特色文化大堂,采用围楼、浮雕等元素凸显大埔历史、人文、民俗等悠久文化,展出可口美味、各有千秋的本土小吃,游客可参与小吃制作体验。二楼以“吃小吃、品茗茶、赏汉乐、听山歌、看戏曲”为主题,包括展演舞台、品尝区及游客休闲吧。三楼是品尝区,以包厢的形式让游客尽情品尝“客家功夫菜”。四楼是生产区,全部小吃采用“赞粄”商标,统一连锁模式,让大埔小吃“出山入市”。五楼是研究中心,别出心裁地将大埔小吃文化尤其是“粄食”文化进行创新包装,整合营销。
非常大气的文化城大堂,可以媲美很多五星级酒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