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察觉到民意的变动,顺应“反战”言论,支持率越来越高。后来,尼克松于1973 年正式结束了美国对越南战争。
当时的约翰逊为了争取选民,也为了消除越战的消极舆论,他决定将公众最关注的溪山基地关闭。
撤离溪山阵地,其实正是美国放弃越战的先声。
4月1日,美军开始着手对溪山阵地的陆上救援计划——“飞马行动”。经过三天的战斗,美军成功占领了溪山南部的村庄,成功与援军汇合。在强大的火力下,美军很快实现了对公路的控制,并实现了有序撤离。
撤离的同时,美军对溪山基地的防御工事进行了全面清除。能带走的装备和设施全部被铲卸或切割后用空军运走。实在带不走的,比如建筑、坑道、铁丝网等全部销毁或损坏,以免给北越军留下可用之物。
1968年7月5日,溪山基地被关闭,溪山战役也在几天后正式结束。
在此次战役中,美军有990 人死亡,约有4500人受伤。北越则战死2441人,受伤达到5000人左右。
如果从战争的军事目标来看,北越并未实现摧毁美军基地的目的,而美军实现了成功防御,很难说北越是赢家。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将溪山战役视作美军的胜利也是不合理的。
美国著名战地记者托马斯·里克斯曾如此评价溪山战役: “溪山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被铭刻为无意义的牺牲和混乱的战术的象征,这种牺牲和混乱已经渗透在注定要失败的越南战争中。”
不过对于北越来说,美军的撤退就是他们的胜利。
从1968年7月7日开始,河内电台连续5天报道了“溪山大捷”。不仅是越南民众,连其他亚洲国家都开始相信此次战役的赢家绝不是美国,而是北越。从政治宣传和国际声誉上来说,北越无疑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参考书目:
《越南的胜利:越南人民军队的历史》
《空中力量与溪山之战》
《溪山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