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经验>

五子衍宗丸引发过敏(皮肤过敏可以吃五子衍宗丸吗)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2-10-31 05:06:5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片姜黄的功效作用

五子衍宗丸引发过敏,皮肤过敏可以吃五子衍宗丸吗(1)

【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脾、肝经。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驱风疗痹。

【功效作用】

1.破血行气:①用于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可与瓜蒌、薤白、桂枝、川芎等同用。②用于胸腹胀痛,见于慢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可与郁金、元胡、川楝子等同用。③用于肝脾肿大,或其他腹腔肿瘤者,可与赤芍、丹参、焦白术、郁金等同用。

2.通经止痛:用于痛经,可与桃仁、当归、川芎、红花等同用。

3.驱风疗痹:用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与羌活、独活、当归、赤芍等同用。

五子衍宗丸引发过敏,皮肤过敏可以吃五子衍宗丸吗(2)

【鉴别应用】

1.郁金与姜黄,均能活血破瘀,行气止痛。然姜黄辛温行散,以寒凝气滞血瘀者用之为优,且又散三焦之火,驱风疗痹,郁金苦寒泄降,以血热瘀滞用之为宜,更能清心除烦,凉血止血,兼治不同。

2.莪术与姜黄,皆能破瘀消积,然莪术偏人肝经气分,兼破气中之血;姜黄偏入肝经血分,兼行血中之气,病机有异。

五子衍宗丸引发过敏,皮肤过敏可以吃五子衍宗丸吗(3)

【配伍应用】

1.配桂枝:桂枝善于温邋血脉,既可舒筋脉挛急,又能利关节壅阻。内通脏腑,外达肢节。桂枝温通经脉,助姜黄活血止疼,姜黄破血行气,助桂枝通达阳气,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治上下关节凝滞、痹着疼痛等证。

2.配栀子:栀子清热解毒,泻下焦火热,入肝胆清胆退黄,栀子得姜黄行气祛瘀之助,则疏利肝胆之力加强,共奏清热利胆、解毒止痛之效,用于肝胆热毒壅滞、血瘀气结之发热、口苦、胁下疼痛。

3.配当归:当归养血和血,通经止痛,当归得姜黄之助,瘀血去而新血生,一养一破,相反相成;姜黄得当归之助,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更著,用于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

4.配枳实:枳实苦降下行,力锐气猛,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二药合用,一重破气,一重破血,行气逐瘀,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胀痛、癥瘕积块。

5.配蝉蜕:蝉蜕为轻清之品,辛可宣散,凉可去热,能散风除湿,清热解部,既能宣通火郁,又可透风湿于火外,姜黄既能温散寒遏,助蝉蜕透达火郁,又可降浊泄热,导火下行,一开宣,一降泄,升清降浊,开阳散火,则内外通达,气血调畅,以淌三焦火郁之邪。

6.配紫花地丁: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地丁得姜黄疏风活血、温通之助,直达病所,清热解毒,温通寒清,共消痈肿。

【应用注意事项】

1.凡因血虚臂疼、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壅上逆作胀者忌用。

2.辛燥破血之品,虚证及孕妇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3~10克,入煎剂,或入丸散。

【功效特点】本品辛温相合,能外散风寒,内行气血;苦温相合,能外胜寒湿,内破瘀血。故有破血行气、通络止痛、祛风疗痹之效,凡气滞血瘀而致的胸胁脘腹疼痛、肢体串痛、时痛时止、经闭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瘀肿、产后恶露不尽、少腹刺痛等,均可应用,关节不利、肩臂酸痛尤为常用。惟因活血行气之力较强,虚证应慎用。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的区别及药用

五子衍宗丸引发过敏,皮肤过敏可以吃五子衍宗丸吗(4)

五子衍宗丸引发过敏,皮肤过敏可以吃五子衍宗丸吗(5)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都是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在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有某些相似,又因产地、加工和药用部位不同及用药习惯的差异,所形成的商品名、处方名、别名很多,不少是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

一、姜黄

1.名称、来源 姜黄,别名黄姜、色姜黄、毛姜黄、黄丝郁金。姜科黄属植物(Curcuma Longal)的根茎。产于闽、粤、台、桂、川、云、贵,江南各省均有栽培。

2.采集、加工 冬季或初春挖取根茎、洗净、煮熟晒干或鲜时切片晒干备用。

3.性状呈不规则卵圆形或纺锤形,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有皱纹及明显环节。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入脾、肝经

5.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瘕、风湿肩臂痛。跌扑肿痛。

二、片姜黄

1.名称、来源 片姜黄,别名片子姜黄、温莪术。姜科姜黄属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根茎,中药大辞典记载为同属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 tica Salisb)与药典规定的非同种植物。主产浙江,江南各省有栽培。

2.采集、加工 冬季或初春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切片,晒干。

3.性状呈不规则片状,长3~6cm,宽1~3cm,厚0.1~0.4cm,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质脆而硬,断面灰白至棕黄,气香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5.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胁刺痛,风湿痹痛,肩臂痛,跌扑损伤。

三、莪术

1.名称、来源 莪术别名:文术、蓬术、羌七、山姜黄、绿姜、黑心姜。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根茎。药典95年版规定三种: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

莪术(Cu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F Liang)。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温郁金与前述片姜黄属同种植物,此外尚有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文献记载的莪术〔Curcuma zedoaria (Berg)〕Rosc、郁金(Curcumaaromatica sulisb),此二种与药典规定的不同种。产地桂、川,温莪术主产浙江,福建、江南各省均有栽培。

2.采集、加工秋冬挖取根茎,洗净,蒸熟晒干除去毛须及杂质,在浙江将原植物温郁金采挖后取当年下种生出的根茎蒸熟晒干者为温莪术。次年以上的根茎趁鲜切片晒干者为片姜黄。

3.性状 多具椭圆形,直径1~3cm,外表灰黄色,切面黄绿或棕褐色,内皮层环纹黄白色,质坚硬,断面角质性,味苦辛。

4.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5.功能、主治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四、郁金

1.名称、来源郁金,别名温郁金、广郁金、黑郁金、黄丝郁金、白丝郁金、绿丝郁金。为药材姜黄、片姜黄、莪术及同属植物的块根。药典95年版规定的原植物为4种: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et C.Ling)。姜黄(Curcuma Louga 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 Liang)。蓬莪术(Curcumapheaocaulis val)。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中药鉴定学记载的二种与前者不同:a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b莪术〔Curcuma zedoaria(Berg)Rosc〕。产地与姜黄、片姜黄、莪术同。

2.采集、加工 在采收姜黄、片姜黄、莪术时摘取块根,除去须根,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3.性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两端渐尖,长2~7cm,直径1~4cm,表面有网状皱纹,断面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依色泽可细分三种:a.姜黄的块根具亮黄色,名为黄丝郁金,b.片姜黄的块根具黄白色,名为白丝郁金,c.莪术的块根具棕褐或暗绿色,名为绿丝郁金。

4.性味、归经 辛、苦、寒、入肝、心、肺经。

5.功能、主治 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温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升降,治疗上须采用“郁而发之”的原则,倡导宣郁清热为法则以调节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独创升降散即是此意。

升降散临证表现:憎寒壮热,头痛,骨节酸痛;或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心烦不宁;或头面猝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或舌卷囊缩,腰痛如折,大便火泻,小便淋涩。其表里上下见症虽各不相同,但受邪则一,均由杂气内郁所致。其次温病初起,过用寒凉,遏阻阳气,以致火郁于内,寒遏于外,导致温热火郁三焦气分而不得宣泄亦可出现升降散所主之证。

升降散以宣泄郁火为原则。方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等药组成。其中白僵蚕清热解郁,散风除湿,化痰散结,解毒定惊,既能宣郁又能透风湿于火热之外。蝉蜕宣肺开窍以清郁热;姜黄行气散结,破瘀逐血,消肿止痛;大黄攻下热结,泻火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

四药相伍,升清降浊,寒温并用,一升一降,内外通达,气血调畅,共奏行气解郁、宣泄三焦火热之邪,升降常复,故名“升降散”。正如杨栗山所云:“僵蚕以清化而升阳;蝉衣以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清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已故名医蒲辅周先生在治疗时病中,常采用升降散随证化裁。蒲辅周认为:“温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热遏胸中,大气不行,以致升降失灵,诸窍闭滞。”强调治法中以“透表宣肺,疏通里气而清小肠”,不使热邪内陷或郁闭为要点。其在治疗风热闭肺中投予桑菊饮加僵蚕、蝉蜕宣肺祛风,轻清透表,三剂而愈。

名中医赵绍琴根据杨栗山的学术思想,阐其精华而有所发挥,治疗温病时多着眼于“郁热”上,每多投以升降散而取效。如治“麻疹内闭”一症,辨为温热郁遏肺卫,内迫营血而见疹点隐隐,出而不透,急投宣肺开郁,解毒透疹之品,以升降散加连翘、赤芍、钩藤、芦根急煎。药后一剂气平疹出,神清热减;二剂大便畅通,麻疹透足,诸症一扫而愈。

升降散的临床运用

升降散本为温病郁热内伏所设,由于组方严谨精当,其宣郁清热之力卓著。其在急症中可药到病除,化险为夷。现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以及疑难重症中,亦获良效。

赵绍琴将该理论不但用于治疗温热病中之郁热症,对湿热病的治疗也独辟蹊径。常选用僵蚕、蝉蜕宣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气行则湿行。姜黄辛开温通,行气解郁,宣通上下气机;大黄苦寒泄热、导滞通下,兼能燥湿,一宣一透,调达三焦,使湿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赵绍琴在该方基础上加藿香、佩兰、苏叶以芳香化湿;或加菖蒲、防风、豆豉、杏仁以辛温宣透;或加黄连、黄芩、栀子以苦寒燥湿清热;或加竹叶、木通、滑石以淡渗利湿。此外赵绍琴还用该方治疗小儿遗尿、癫痫、贫血、低热、新生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多获良效。

名医朱光辉用升降散加西洋参6g、麦冬15g、桑白皮和茯苓皮各20g、葶苈子10g、枳壳、猪苓各15g、丹参20g等药,取其升降,通调气机之意。治疗心包大量积液两例,共服药月余,诸证消失。

据有关报道,升降散加减,还运用于各种急性传染病中,如流脑、麻疹、高热、病毒性肺炎等,其他如支气管炎、胆囊炎、腮腺炎、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性耳鸣、耳聋、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等;带状疱疹、痤疮、银屑病等辨证施治,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杨栗山谓“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性温,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其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此范围,兹举验案于下。

解毒化痰乳蛾消

陈某,女,4岁。患儿于4天前发病,初起精神不振、口角流涎、不欲饮食、发热、声音嘶哑,诊断为扁桃体炎,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无效,又投玄麦甘桔汤之类无效。来时症风精神疲倦、昏昏欲睡、口流清涎、吞咽困难、哭音微弱、不欲饮食,大便三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水肿,肛温40.8℃。辨为风热上攻咽喉,清窍闭塞。遂投升降散加减治之,僵蚕、蝉蜕各3克,射干、山豆根各5克,姜黄、大黄各6克,煎取浓汁,蜂蜜为引,昼夜分次徐徐喂服,2剂药完,大便已下,痰涎减少,体温降到39.2℃,咽喉水肿减轻,能饮绿豆稀汁。前方去大黄,继续治疗三天痊愈。

佐凉血化瘀瘙痒息

赵某,女,54岁。以左下肢暗红色瘀块伴瘙痒已年来诊。症见左下肢粟米大小暗红色丘疹,阵发性瘙痒,受热更甚,心烦,夜寐不安,大便虽如羊屎,然颇通畅。舌暗红、无苔,脉细涩。脉症合参,乃瘀热为患,治以活血祛瘀泄热,处方:僵蚕、蝉蜕各6克,大黄、牡丹皮、赤芍、姜黄各10克。2剂后瘙痒大减,大便已成条状,丘疹及瘀块消退过半。效不更方,又服3剂后瘀块已退,但受热后仍皮肤灼热瘙痒。守方加生地黄25克,5剂药后,痒疹全消,至今未发。

按:升降散结构严谨,药味简精,只要切中病机,功效卓著,方中僵蚕、蝉蜕性味辛苦气薄,能祛风除湿,清热化痰,辟疫解毒为君;蝉蜕性味咸寒而甘,为清虚之品,得清阳之真气,祛风渗湿,清热解毒为臣;姜黄性味辛苦,能祛风行气散邪为佐;大黄气味苦寒,苦能泻火,寒能胜热,上下通行,凡阳亢盛之阳,非此莫折故为使。僵蚕、蝉蜕为轻清之品而为升,姜黄、大黄为重浊之物而为降,四物配合恰当,一升一降,升降有序,方义深长,内外通和,上清下浊,温毒则随药功而消散。上述病案均是以本方为基础,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随证施治,灵活化裁而收到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升降散

组成;白僵蚕(酒炒6 蝉蜕3 广姜黄9 川大黄(生)12 为细末研匀,病情分四次服,重分三次服,最重分二次服.

杨栗山升降散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诸症,根据诸多老中医、特别是北京赵绍琴老先生的经验,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笔者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寒热如疟、口渴不已、咽喉肿痛、阳萎盗汗、狂乱躁烦、神经质症、盆腔炎症、斑疹搔痒等症,也取得很好的疗效。兹简述于下:

热郁少阳

寒热不已

袁XX :男,51岁,农民。恶寒发热间作,头痛泛恶不已,延绵已十月有余,中西药治疗不断。身热38度,颈背筋脉拘紧,两手无名指、小指发麻,纳眠尚调,大便不畅,苔薄黄腻,脉弦细滑带数。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治宜清疏肝胆,调畅气机。方拟柴胡、黄芩、法半夏、片姜黄、白僵蚕各10克,蝉衣、片姜黄、薄荷各6克,竹茹、枳壳、蔓荆子各12克,大黄、甘草各5克。服5剂,寒热除,头痛、手指麻木不作。一周后午后略有低热,腰背肩胛酸滞,舌红苔薄,脉细弦。少阳郁热已解,阴血也见亏损。续清余邪,佐以养阴退虚热。

银柴胡、地骨皮、白僵蚕、秦艽各10克,蝉衣、片姜黄各6克,生首乌、制女贞、枸杞子、川楝子各12克,生甘草5克,红枣10枚。7剂,未再来诊。

外感失治,邪留不去,缠绵少阳,枢机受阻,以致寒热间作,头痛泛恶,太少阳经气不利,则项背肩胛拘紧,两手无名、小指麻木不适;苔薄黄腻,脉细弦滑带数,此少阳郁热、痰浊内滞之征。治用小柴胡汤清疏少阳,合升降散疏理气机,加薄荷、蔓荆子疏风散热,竹茹、枳壳利痰下气。肝胆气机流畅,表里营卫协和,外邪无滞留之地。然郁热延绵数月,营阴暗灼于里,寒热除而午后微热,腰背酸滞,郁热伤阴,肝肾已亏。复诊于升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加滋补肝肾、养阴退虚热之品,邪去阴复,肝肾得以充养,诸症消除。

痰热壅滞

咽喉肿痛

钱XX:男,43岁,农民。咽喉梗塞,如有物阻,吞吐不去,甚于半年前淋雨感冒,西药消炎滴注、中成药润喉利咽,用之无数,终无大效。诊见咽喉红肿,漏泡壅塞,咯痰白沫,纳少便解不畅,苔白滑腻,脉来细缓。此湿郁气阻,酿痰成浊。治宜疏调气机、芳化痰湿。蝉衣、姜黄、陈皮、木蝴蝶6克,白僵蚕、杏仁、苦桔梗、苏梗、茯苓、苍术、厚朴、牛蒡子各10克,甘草各5克。服7剂,咽喉稍感爽利,但局部红肿、漏泡未平,苔腻,脉细、重按弦数。湿滞见松,郁热已现,当清疏并进。山豆根、白僵蚕、黄芩、茯苓、竹茹、黛蛤散(包)、桔梗、牛蒡子各10克,蝉衣、姜黄、木蝴蝶、苏梗各6克,甘草5克。再14剂,咽喉红肿见退,梗阻不适轻减;原方去姜黄,加玄参,咽喉不适缓解;前方再去山豆根、蝉衣,加生谷麦芽、炙枇杷叶各12克以巩固。

慢性咽炎因雨湿外袭而甚,咽喉梗塞不适,杨氏升降散也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该患痰湿气阻,郁热内伏,先拟升降散去大黄疏调气机、升阳散火、祛风胜湿,合四七汤理气化痰、平胃散芳香化湿,加杏仁、木蝴蝶肃肺平肝,桔梗、甘草宣肺利咽。气机一转,脾运有权,湿痰渐化,而郁热未清,症势未减。复诊再以山豆根、黄芩、黛蛤散、木蝴蝶清肝肺伏火,茯苓、竹茹渗湿涤痰,升降散升清降浊、疏利气机,获效甚速。后二诊酌加润肺助脾之品,意在固护湿火戕伤之气阴。

湿热内壅

口渴不已

邱XX:女,75岁,退休职工,2000年3月诊。素体基本健康,近时来杭帮助照看爱孙,感觉疲乏,时有头痛,胃纳少味,夜来口干,数次起来喝水,影响睡眠。苔薄黄腻,脉来弦细,沉取搏指有力。方拟苍术白虎汤合升降散加葛根、白芷、焦三仙、茅芦根各10克。服7剂,口渴减,胃纳增,头痛偶作,原方再7剂,前症更有好转,但脘腹作胀。三诊见黄苔不见,白腻依然,脉虽弦但来势已缓,原方去生石膏、茅根,减大黄,加厚朴、陈皮各10克,平地木15克,原法增损又服14剂,诸症渐去。

该患年事已高,气阴两乏,易地劳累,三焦气滞,湿热内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不上承,风阳上窜,以致头痛、夜来口干。治以苍术白虎汤清阳明湿热,合升降散调三焦气机。卑气机畅行,热减风阳平熄,湿祛津得上承,药中肯肇。复诊原方守进,石膏、大黄等寒凉之品滞碍中阳,故见脘胀。略作加减扶持胃气,脘胀即除,诸症亦复不见。

热郁湿滞

阳痿盗汗

徐XX,男,43岁,职工,2000年1月诊。素嗜酒醴,形体肥丰,寐劣盗汗,湿透内衣,神疲乏力,苔白根腻,脉来弦细,按之有力。拟玉屏风散合苍术白虎汤加藿佩、碧桃干、糯稻根、升麻,服7剂盗汗少,仍寐劣神疲;坦言半年来阳物难举,性事不能,屡服肾宝、御苁蓉乏效。问诊得悉曾因换岗心情不快,而寐劣性事淡漠,渐致阳事不用。苔薄根腻,脉仍弦细,前方去石膏、知母、碧桃干、升麻,合升降散加柴胡、川楝子各10克。服7剂,夜寐稍宁,阳物不应,改拟升降散、三妙丸合右归丸加减:

苍术、黄柏、片姜黄、僵蚕、鹿角霜、茯苓、萸肉各10克,蝉衣5克,杜仲、巴戟肉、怀牛膝、石莲肉、车前子各12克。服7剂寐已宁,阳事亦有起色;原法加减又服14剂,精神大振,房事基本满意。嘱续五子衍宗丸巩固。

该患盗汗阳痿由气虚肝郁、肾亏湿热下滞所致。首诊仅诉盗汗神疲,据舌脉授以益气固表、燥湿除热;取效寄望医者,坦诚隐疾;又询得肝郁气滞缘由,虽有肾虚之本,但三焦气机不调,仅以补肾无济于事。《内经》说:“思想无穷,所顾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过,宗筋驰纵,发为筋痿”。方拟升降散调畅三焦之气,三妙丸清利下焦湿热,合右归丸补肾填精壮阳,方见效应。阳痿由房事伤肾为多见,但湿热下滞为数不少,更有肝郁气滞或肝胆湿热者,临症当细辨之。

情感神伤

狂乱躁烦

刘 X:女,43岁,病退职员,2001年7月诊。大学毕业自由恋爱遭父母反对,另给择婿成婚,育有一子。妹妹充当第三者导致其精神失常,屡治屡发,虽离婚碾转终与心上人(初恋情人)结合,病情仍难以控制。两年前病退来杭,丈夫悉心安慰照应,病情仍有反复。曾住身心病房调治两月,出院带维思通、氯氮平、氯硝安定、博乐欣等7种安神抗焦虑药品。来诊时神情木纳,头痛寐劣,诉症情绪亢奋,舌红苔黄根腻,脉象弦细而沉数。肝郁火炎,激若神经,治宜清肝泻火,镇静安神。方拟龙胆泻肝汤合当归龙荟丸意:

龙胆草、川连、柴胡各6克,黄芩、炒栀子、芦荟、当归、车前子、生地、辰麦冬、酸枣仁各10克,龙齿、牡蛎各12克,通草3克。服7剂,头痛减,情绪稍宁;大便仍结,二三日一解。原方去川连、当归、车前,加蝉衣3克,白僵蚕、大黄各6克,片姜黄10克。服7剂,西药用氯硝安定每日2粒,也勉强能够入睡。原方再14剂,大便畅行,有时西药仅每晚1粒,睡眠尚安,面部晦色明显退去。苔转薄腻,脉来弦细,原方再去芦荟、大黄、牡蛎,加天竺黄、竹茹各10克,太子参12克。又服14剂,情绪基本稳定,睡眠亦可,但每晚1粒氯硝安定未能免去。后外出省亲,中药暂停。

患者初恋受阻,婚姻又遭第三者插足,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原本性格倔强,郁怒化火,无法消遣,冲击神经,精神错乱。西药虽能控制一时,长久服用难免毒副作用。首诊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疏肝胆郁火,安定情绪。二诊据其苔腻便结,脉来弦细而数,断为郁热内甚,三焦气机失调,合升降散疏调气机,清肝泻火,获效显著。

神经质症

人格使然

史XX:女,69岁,退休职员,1999年5月诊。

生性拘谨,从事商业会计数十年,职业习惯促使其办事一丝不苟。退休后血压偏高,习练太极拳十余年未缀,身体反觉康健。后因盲目运气,内气逆乱,突然头昏目眩,不能自持,以练功偏差由女儿扶持来诊。服养阴平肝、镇逆潜阳方21剂痊愈。2000年1月又晨练后时有烘热、肢厥、躁烦来诊。诉症烦多,以为练功偏差又现,焦躁紧张,但纳佳便调寐可,拟丹栀逍遥散加减不应。舌红苔薄,脉弦细按之有力。拘谨内向性情导致多疑善感,内郁不伸,气机不调。着重心理疏导排解偏差不治的忧虑,方拟四逆散、升降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柴胡、僵蚕、姜黄各6克,白芍、鸡血藤、川楝子、牛膝、木瓜、红枣各10克,淮小麦30克,蝉衣、大黄各3克,生甘草5克。服用10余剂,诸症渐消,但不多时烘热、多虑又起,前方去川楝、牛膝,加丹皮、地骨皮、合欢皮各12克,断续服药半年余,焦虑情绪大减;偶尔仍有气逆、太息,脉虽弦细但来势已缓。郁热久羁,肺失治节,百脉失养,仿百合病治法,原方去丹皮、地骨皮,加百合、生地、夏枯草各15克,隔天一剂又服药30余剂,延绵年余渐愈。

该患生性拘谨内向,办事谨小谨微,甚至追求完美,不如意的些许小事都能让她耿耿于怀,思虑不已。郁滞不伸,气机不调,导致一系列无名的神经症状;太极拳出偏仅诱因而已。治以四逆散疏肝解郁、升降散调理气机,合甘麦大枣汤和中缓急、调节神经;配合心理疏导解除精神顾虑,诸症渐次缓解。该案用升降散取其“一升一降,内外通和”,促使郁热杂气渐消。本例屡治屡复,延绵年余而痊,总因“未事而先意将迎,虽去而尚多留意”的人格气质使然。

湿热弥漫三焦

腹痛颜面疮疖

王XX:女,38岁,工人。

十余年前产褥感染,身热,恶露不净,治未彻底,此后常有腹痛,妇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下腹隐痛,混身经脉拘紧不舒,颜面疮疖陈作,脚根刺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来细弦带数。此湿热弥漫三焦,气机不利。治宜疏调气机,清热利湿,通利三焦。

方拟柴胡、黄柏、赤芍、白僵蚕、地榆各10克,蝉衣、片姜黄、制大黄各6克,野菊花、红藤各15克,土茯苓、米仁、忍冬藤各30克。服14剂,下腹挚痛减缓,大便较畅,经脉拘紧未除,且下身搔痒。原方去柴胡、僵蚕、地榆、红藤,加川楝子、台乌药、木瓜各10克,苦参15克。再14剂,颜面疮疖平伏,气色红润,搔痒亦除。唯脚根刺痛依然,原方去蝉衣、野菊花、米仁、大黄,加制女贞、枸杞子、鸡血藤、五茄皮各12克。先后服药40余剂,缠绵十余年之疾渐得消除。

产褥感染失治,罹有慢性盆腔炎症,三焦湿热弥漫,气机受阻。杨氏谓“升降散升清降浊,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流毒顿消。”故拟升降散疏理气机、清热泄浊,加柴胡、赤芍、野菊花清疏肝热,地榆、红藤、忍冬藤败毒泄热,米仁、土茯苓淡渗利湿。三焦气畅,湿热下泄,便畅痛缓。复诊加川楝子、台乌药、木瓜理气祛湿和营,缓经脉拘急;苦参燥湿*虫,止下身搔痒。又湿热久羁,肝肾精血受损,筋脉失养,脚跟刺痛,故后诊加滋补肝肾、养血舒筋通络之品,理虚扶羸。终以气机畅活,湿热无滞,营阴渐复而诸症悉除。

湿热浸淫

斑疹疮痒

沈XX:男,65岁,渔民。素体湿热痰浊内盛,有多发性眩晕之症。因服西药治眩致过敏反应,先有混身药疹,用西药抗过敏缓解;继而四肢手足斑疹红肿,搔痒流水,灼痛异常,纳食少味,两便赤涩,舌红苔厚腻粘,脉来弦滑。湿郁火淫,宜胜湿泄火、凉血祛风。

方拟赤芍、紫草各15克,白僵蚕、地肤子、白藓皮各12克,苍术、姜黄、干蟾皮各10克,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蝉衣、大黄、草蔻仁各6克,甘草5克。服14剂,灼痛减而痒甚,手足皮肤燥裂,已无黄水流出,纳食渐增。再拟凉血祛风,原方去苍术、草蔻仁、大黄,加丹皮、紫地丁、乌梢蛇各12克,续服21剂,手足皮疹平伏,结痂脱皮,搔痒减缓但未除。原方去姜黄、土茯苓,加白蒺藜、白扁豆,先后服药50余剂,疮疹消退,搔痒亦除。

鱼腥为肴,酒蘖如饴,终年渔湿为伍。湿热素盛,痰浊上泛,故多眩晕纳迟;湿热浸淫,发为斑疹搔痒;气机阻滞,则两便赤涩不畅。《寒温条辨》升降散主治有“如斑疹杂出,有似丹毒风疮者”。治用升降散疏调气机、除湿泄热、凉血祛风,加苍术、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燥湿化疹,紫草、赤芍、野菊花凉血解毒,干蟾皮以毒攻毒、治湿淫疮毒。热泄湿祛,气机疏畅,灼痛减、渗水少,搔痒皮裂,血热风甚。后诊去温燥之苍术、草蔻仁,加紫地丁、丹皮、乌梢蛇、白蒺藜凉血祛风,白扁豆健脾利湿,搔痒渐平。湿热久羁,来之亦渐,去之犹抽丝剥茧,服药需有耐心。

心悟体会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笔者对升降散的应用也有些许体会:

1升降散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淤滞,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火郁发之”,近代医家取其“升之、散之、扬之”之意,加减治疗火郁之证。笔者临床以此加减治疗肝胆郁热,或湿热郁滞,或痰湿内蕴,或三焦伏火等杂病诸证,无论身热之有无、湿热之熟重,但属气机不畅、邪郁不撤者,用之宣畅气机、撤外清里,均有良效。

2 杨栗山制升降散治温热病,疏清结合,以清为主。故制方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的用量分别为一、二、三、四钱,并用黄洒、蜂蜜各一两调服。郁热杂症虽亦是疏清兼顾,但多的时候又是以疏为要,故大黄用量不必过重,3、5克即可;特别对虚实兼杂之症,该方总的剂量还宜适当减轻,方为合宜。

3 郁热杂症应用升降散着重在疏调三焦气机。热郁、湿郁明显,舌红苔黄腻浊,脉来弦滑而数、或弦涩,据症重用升降散加味无妨。若湿热、气郁症状并不突出,舌虽不红、苔不腻黄,只要苔见薄黄、或黄白相兼,舌干不滑,脉象沉取有力,证兼三焦气机不畅,升降散也可加减参用。北京三代御医之后、已故教授赵绍琴广泛、灵活应用升降散的经验对笔者启发甚大。

4笔者临床应用该方也有失误的时候,出现不适反应,主要为胃脘不适,甚则泛泛欲呕。究之原因在于患者胃气亏乏,或虚实兼杂之证用量偏重。酌情减轻剂量,或在饭后服药可减轻不适反应。对湿热久郁者,一旦郁滞疏解,则配以柔肝敛阴,或扶脾助运,或气阴两顾,标本兼治,善后巩固,也很必要。临床若认证不真,不能把握,当避免滥用。

升降散治验三则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一书,方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组成。功能辛凉宜泄、升清降浊、清热解毒、逐秽祛邪、表里双解、凉血荡涤。笔者取其宜泄、降浊、解毒、凉血,斡旋升降气机之功,用治过敏性紫癜、肺心病、心衰、面瘫等,收到卓效。

过敏性紫癜

赵某某,男,26岁,工人,2003年4月6日诊。全身发斑,其色鲜红、瘙痒难忍,尤以胸腹,背部明显,伴有肌肤灼热,面色潮红,咽干口渴。发病2月余,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搬”,治疗多日无效。观其中医治疗,有以湿热发斑论治者,有辨血热生风挟湿者,有认为肺经风热壅盛者,病情均未见好转。就诊于余,察其舌质红,舌苔厚黄,少津,诊其脉弦数。此系阳明伏热,内迫营血,郁蒸肌表,非升降散、清泄郁火、凉血荡涤不可。急投升降散加水牛角、紫草、生地。处方:蝉衣15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水牛角30g,生地15g,紫草l0g,服上方10剂,大便稀薄,红斑消散,瘙痒已退。诸症大减。惟见口干较盛、皮肤胱屑。此为病后津液枯槁,皮肤失其滋润所致。改用升降散原方为未,蜂蜜水送服。服用2周,病退痊愈。

按:胃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章虚谷云:“斑为阳明热毒……”本按由于阳明邪热较盛,内迫营血,血不循经,郁于肌表,欲出不出,发为斑块。叶天士云:“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所以采用升降散、辛凉宣泄、解毒化斑,伍用生地、紫草、水牛角荡涤血热,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得以治愈。

肺心病

郝某某,男,69岁,退体。2004年4月19日就诊。自述咳喘反复发作近20年。近3年来,逐渐加重,伴心悸、气短,运动时加剧。10天前不慎受凉致发热喘促,便干、少尿、腹胀,前来就诊。查T37℃,P100次/分,R25次/分,BP20/12kpa,口唇、颜面轻度紫绀,消瘦,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间及干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间及收缩期杂音,下肢轻度浮肿。诊断为;“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经抗菌消炎,解痉平喘治疗5天,未见好转,邀余诊治。刻诊:咳喘频作、便秘、发热、腹胀、水肿不消、舌紫暗、苔黄腻、脉浮数。辨证为:痰瘀热毒阻滞,凌心射肺。予升降散加味:蝉衣10g,僵蚕10g,姜黄10g,大黄5g,西洋参 10g,桑皮30g,葶苈子20g,丹参30g,车前子30g。前后增损服药20余剂,诸症消失。

按:经云:“人体贵在气血流通,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人体津血水液的运行输布,有赖肺脾肾气机的调畅。长期咳喘,导致肺脾肾三脏俱虚,气机升降出入紊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变生痰浊、热毒,壅塞脏腑,复因外受风热之邪,宿疾再发。致升降失调,水血郁滞,凌心射肺而致咳喘、心悸、水肿。据瘀水互结理论,治水治血,当先治气,以促进气机的升降功能。故运用升降散,升清阳,降浊阴,散风热,斡旋气机,配合西洋参、丹参、桑皮、葶苈子、丹参、车前子,益气宜肺,化瘀利水,皮治脉,改善微循环。气血流通,呼吸通畅,咳喘自平,水肿亦消。

面神经麻痹

黄某某,男,46岁,工人。2005年6月5日诊。半月前,右侧头部突然晕痛,左面部舌尖麻木,眼睑拘急,牵引,闭合失灵,口角右斜,致流涎,语言蹇涩,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脉弦细。此系阳明脉络空虚,风热之邪乘虚侵袭而成。治以宜泄风热,化痰通络,拟升降散加减。处方:蝉衣10g,僵蚕10g,姜黄5g,大黄5g,防风6g,钩藤10g,白蒺藜10g,服用8剂,眼睑挛急,牵引减轻,稍能闭合,口角流涎减少,惟出汗不止,便干未行。此为余邪未尽。治宜益气养血,以充脉络,疏风散热,益气固表,以祛余邪。拟升降散合玉屏风散治疗10天,病告痊愈。

按:本例单见口眼歪斜,言蹇流涎,面舌麻木等症,乃由阳明脉络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引动痰浊,阻滞脉络,发生牵引挛急所致。证属风热之邪“中络”之证。《金匮要略》云“中络则口眼歪斜”即此病。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上面颊至目下,风热内袭,痰浊内蕴为本病之机理。故用升降散宣泄阳明风热,配伍钩藤、白蒺藜、防风,以祛经络之风痰。后续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标本兼固,攻邪而不伤正,获痊愈。(李寿庆)

升降散临床新用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 的《伤寒温疫条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调和气血之功。此方原用于治疗温病。笔者经多年临床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108例,收效显著,现举验案如下。

1 复发性口鼻生疮

于某,男, 38岁, 2004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反复发作口鼻生疮,咽痛5年,多方治疗,仍反复难愈。现症:口腔2处浅表溃疡,鼻腔及口周可见多个米粒大红色疖肿,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大,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散。辨证属上焦郁火,热毒内蕴。治宜宣郁散火,清热解毒,方选升降散加味:大黄15g、僵蚕10g、蝉蜕10g、姜黄10g、黄芩10g、连翘15g、白芷10g、防风10g、生石膏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4剂后病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2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刘某,女, 33 岁, 2005 年2 月5 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反复发作双手关节红肿热痛,且每于感冒咽痛后诱发或加重,在他院诊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应用解热镇痛药及青霉素等,症缓于一时,近10 余天症状复发,应用青霉素、菌必治等疗效不显。现患者咽痛,双腕关节及掌指关节红肿热痛,舌质红,苔腻略黄,脉数。辨证属外感风邪,内蕴湿热。治宜祛风化湿,清热通络,方选升降散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姜黄10 g、僵蚕10 g、大黄10 g、蝉蜕10 g、桂枝10 g、白芍15 g、知母15 g、忍冬藤20 g、桑枝15 g、连翘15 g,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服药6 剂症状缓解。1 个月后患者感冒咽痛, 但未发作关节肿痛,用升降散合玉屏风散加减调治1 个月,病情稳定,至今无复发。

3 慢性鼻窦炎

高某,女, 18岁, 2005年1月29日初诊。鼻塞、流黄涕伴头痛5年,加重1周来诊,大便干燥,数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曾反复应用消炎药物及藿胆丸等药,疗效不显。辨证属外感风邪,肺卫郁热,治宜疏风清热,宣郁散火。方选升降散加味:大黄10g、蝉蜕10g、姜黄10g、僵蚕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薄荷10g、白芷10g、柴胡10g,黄芩10g、鱼腥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12剂,症状缓解,续以玉屏风散加味调治1个月,病情未再复发。

4 颈部淋巴结炎

董某,女, 68岁, 2005年2月28日初诊。右颈部肿块疼痛2个月,加重2天。颈部彩超示:颈部淋巴结炎。曾口服及静脉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疗效不显而来诊,舌质红,苔腻略黄,脉滑,辨证属热毒内结,治宜宣散郁火,解毒散结,方选升降散合消瘰丸加减:大黄10g、僵蚕10g、姜黄10g、蝉蜕10g、连翘15g、浙贝10g、玄参15g、牡蛎20g、夏枯草15g、牛蒡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6剂疼痛消失,颈部肿块缩小,上方加减治疗共24 剂,颈部肿块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5 体会

从上述4例来看,升降散的应用范围较广泛,虽病种不一,症状也各用特点,但其主要病机均为外邪束表,里有郁热。临床体会,凡符合上述病机以头面、体表、肢体症状为主者,均可用本方治疗。其辨证要点以咽红、口干、便秘、尿黄、脉数者为宜。方取僵蚕、蝉蜕以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以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气血畅达,则“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五子衍宗丸引发过敏,皮肤过敏可以吃五子衍宗丸吗(6)

升降散所用姜黄为那种:姜黄 ?片姜黄?各自讨论一下?

栏目热文

吃完五子衍宗丸的效果(吃了五子衍宗丸的真实效果)

吃完五子衍宗丸的效果(吃了五子衍宗丸的真实效果)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补肾益精的五子衍宗丸,还可以治疗肾虚精亏导致的这5种症状,你知道吗?五子衍宗丸里用了大量的补肾益精的...

2022-10-31 05:02:20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的治疗对象(五子衍宗丸最佳功能)

五子衍宗丸的治疗对象(五子衍宗丸最佳功能)

很多来我们医院就诊的患者表示备孕期间都服用过五子衍宗丸。那么五子衍宗丸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服用它?五子衍宗丸五子衍宗丸是唐...

2022-10-31 05:16:44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副作用表现(长期吃五子衍宗丸有没有副作用)

五子衍宗丸副作用表现(长期吃五子衍宗丸有没有副作用)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身体早衰的现象,像牙齿松动,头发变白,记忆力减退。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苔上还有很多裂纹。在都是早衰的...

2022-10-31 05:26:24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过敏(五子衍宗丸最佳绝配)

五子衍宗丸过敏(五子衍宗丸最佳绝配)

五子衍宗丸通用名五子衍宗丸商品名五子衍宗丸组成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功效补肾益精主...

2022-10-31 05:29:27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过敏的表现(五子衍宗丸什么人不能吃)

五子衍宗丸过敏的表现(五子衍宗丸什么人不能吃)

五味子因五味子因具有五种味道而得名。唐代《新修本草》记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者五味具也”。五味...

2022-10-31 05:31:50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什么体质不能吃(五子衍宗丸最佳绝配)

五子衍宗丸什么体质不能吃(五子衍宗丸最佳绝配)

很多朋友都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的情况,还有须发早白,面色无华,有气无力的情形,大家都知道自己是肾虚了,但是肾...

2022-10-31 05:08:51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治疗敏感(五子衍宗丸对身体不好吗)

五子衍宗丸治疗敏感(五子衍宗丸对身体不好吗)

人体亏虚,归纳起来不外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一部分是因为先天不足,一部分是因为后天失养,如过于操劳、饮食不节、压...

2022-10-31 05:34:39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白发变黑(五子衍宗丸有多厉害)

五子衍宗丸白发变黑(五子衍宗丸有多厉害)

“五子衍宗丸”是从“守仙五子丸”变化而来。唐代开元年间,八仙之一张果老(张果,通玄先生)献给唐玄宗神仙养生方“守仙五子丸...

2022-10-31 05:33:03查看全文 >>

吃五子衍宗丸副作用(正常人吃五子衍宗丸有副作用吗)

吃五子衍宗丸副作用(正常人吃五子衍宗丸有副作用吗)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较小,所以长期吃也吃不坏,这种说法对吗?大家都知道,中药材分为上、下、中三品。上药...

2022-10-31 05:10:19查看全文 >>

五子衍宗丸治疗什么虚的(五子衍宗丸治疗哪些疾病)

五子衍宗丸治疗什么虚的(五子衍宗丸治疗哪些疾病)

2021年5月国家正式开放三胎,使得“三胎”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有些朋友年轻不想要孩子,但也有一些朋友因为错过最佳生育...

2022-10-31 05:13:3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