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考成绩出来,很多人都在填志愿。我收到一些高三学生的来信,信中说:“明姐,我只能拿二本高考分数,而你当年也是二本毕业。我想我毕业的时候也能和你一样优秀。”
不,等一下。听我说。我毕业于二中。也许你觉得我现在很好,但我还是觉得我和名校的同学差距巨大。这种差距不是毕业后的工资,也不是学术水平的差距,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事标准。她为什么这么说?
我无法清晰地描述这种差距,直到最近看到《金靖》这本书里的一段话,描述得非常贴切:“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内心,而大多数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当一个年轻人进入一个不那么优秀的大学,他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自己的标准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己和环境的冲突,这可能对她的人生是致命的。”
“那些考上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大学学生的身份设定和环境暗示,无能老师带来的失望,同学间放任氛围的驱动作用,很容易让他们在低标准下自觉地‘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我在北大读大三大四时的感受。北大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有多少,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很努力的氛围。每个人都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没有任何时间观念。
我一直记得的是这种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生活和学习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不能不驱使我。直到现在,我一直用身边能看到的最优秀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我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要求自己的人,生活在自律和自省中。这很难,但总是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我的大学是二本学校,有二本学校的网友给我写信说了一些现状。比如你努力学习,就会被周围的人嫌弃。学生抱怨老师不好,却天天睡宿舍。学习氛围很差,只有考试的时候才努力学习。但是有些稍微努力一点的同学(比如我),如果不看看外面的真实世界,会觉得自己挺好的,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学排挤孤立了,这可能是自己的错。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抱着好好学习的心态进入大学的。前两三本有好学生,也有努力的人。但是为什么他们一走路就消失了呢?其实就是《金靖》里的这些话:“我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自己的标准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己和环境的冲突,在低标准下有意识地‘满足’每一天。”
为什么名企喜欢名校的学生?非名校表示不满。当时我就觉得不服气。非名校的学生也很努力。为什么要一竿子打死他们?进入社会久了才知道,其实名企要的不是一个很高的GPA,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正如《年薪百万的年轻人如何生活?:“那些年薪百万,待遇不错的年轻人,还是选择熬夜工作,状态大不一样。每天,他们都为自己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感到兴奋和积极。他们的努力不叫努力,也不是百万年薪。努力是他们实现自我实现的方式,自我实现让他无限快乐。这就是一群人夜以继日高速奔跑,另一群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有没有觉得big老高?
当然这也不能说是死了。名校不一定100%牛逼,非名校也有优秀的人才。但在大范围内,一个人会受到环境的很大影响。《金靖》还说了一句话:“一个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勇于以名校生的中等甚至高等水平要求自己,是恰当的,也一定会从中受益。”我把这句话发给一个大学老师,她跟我说:“太难了。我只是问我的学生,但是水平差异太大了,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理解。也许他们只有毕业后才会明白。”但是,毕业后就很难理解了。学校不要求自己,社会环境嘈杂,那么努力的人总显得不那么合群,那就更难了。
前几天回老家,我姐问我,你觉得北京和二三线城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说:“北京根本不用和二三线城市比。北京本身就有不同层次的人。我的总结就是几个字:‘越有能力,越努力;越有钱越有动力。"进入社会十七八年,名校和非名校的名气和基础教育差别逐渐不明显,更多的是个人经历、阅历和社会化程度的较量。有的人生活越来越好,有的人却找不到北,甚至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所有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精神内核。简单来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你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还是一个喜欢抱怨懒惰的人,直接决定了你的一生。
此时此刻,一个人的精神内核,一部分来自于他进入社会后对自己的要求和改变,一部分来自于他从小形成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前者改变的概率很大,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很多大学都很一般,但是进入社会的精英都是从这里出来的。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和历练,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重塑了自己。还有一些,从名校氛围中走出来的,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己也活在这样的层次和圈子里。同学同事都是这样的人。你会发现,在领导或名企中,都是一批一批携手存在的。但不管这些人有多有钱,他们的共同点是特别努力和勤奋。这种勤奋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你的伴侣和你的孩子。 你觉得痛苦,是因为你在学习和生活中觉得痛苦,让一个孩子学这么多更难。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好奇、努力和积极是常态,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很难清晰而苛刻地说出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收入水平的差距,还是毕业后生活水平的差距。但换个角度,从思维模式和态度来看,名校带来的自律、进取、积极、勇敢,可以有一辈子,甚至几代人。金钱几乎传不了多少代,但精神可以永远传下去。即使不是名校但依然在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精神气质也是一样的。这些经过自我改变和巨大努力重塑的优秀人士,和那些名校出来的优秀人才一起,活跃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
当然,对于那些不是名校,没有荣耀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就像文章里的那句话,普通二三流大学的学生以名牌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普通人以优秀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就算他们没能成为最好的那一个,也一定比现在的自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