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蚕豆伴青梅
我出生、长大在太原,小的时候应该是不记得太原有蚕豆种植的。不过很小的时候倒是吃过蚕豆——爸爸从上海出差带回来的“兰花豆”。初听兰花豆,特别感兴趣,以为是兰花制成的豆子。结果打开一看,有点奶油味,还有点细盐粒子,就是炸过的大豆瓣。狐疑的吃了一颗,好像当年还在换牙,也不怎么嚼得动,便也不怎么爱吃。不过倒是认识了个新东西,老爸说,这是“蚕豆”。
我自小对文字比较敏感,其实有点和这个东西较劲——我怎么就看不出来这个豆子哪点像兰花或者像蚕?后来翻书,据说比较标准的答案是:兰花豆,即油炸干蚕豆。干蚕豆用水泡发,剥去豆皮黑线部位,或把蚕豆用小刀割一个口,之后油炸。由于外皮受热向外张开像兰花,所以叫“兰花豆”。蚕豆,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说:“蚕时始熟,故名”;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食物本草》中认为:“豆荚状如老蚕,故名”。所以,蚕豆我理解了,兰花豆我其实还是纠结了很久的:这个胖乎乎肉妞妞的大豆子,怎么像兰花了?我估计最后我是说服了自己:古人的想象力和文化水平就是比我高啊。
后来上学读书,鲁迅先生在《孔乙己 》中描述了孔乙己吃茴香豆会写“茴”字的四种写法,同学们的关注焦点都在哪四种写法上,我则一直寻思这个“茴香豆”到底是什么豆?后来去绍兴,专门点了一盘茴香豆,原来是带皮煮过的酱油味蚕豆,这才放下了多年心中的一段念想。
长大了,在云南、四川流连多年,后来虽然厝居京师,然而是在一家川菜集团工作,接触蚕豆的几率就大了,逐渐也爱吃了。要知道,在中国,四川是最大的蚕豆产区,其次就是云南。四川最家常的蚕豆做法恰恰是最好吃的,因为顺时顺季。在蚕豆刚成熟时,剥出新鲜的蚕豆,用水煮面而不失形,之后用也是刚刚成熟的青红尖椒切碎,加油盐翻炒,表面裹上一层粉质后,将屋前屋后长的新鲜藿香叶子切碎撒入就可以出锅了。不仅蚕豆的香气非常浓郁而且还有藿香特有的香味,口感也粉糯无比,令人回味。
但是这种得天地造化的菜品不易得,后来发现了水煮宫廷蚕豆,终于可以一年四季吃到了。宫廷蚕豆其实是浙江溪口产的拇指蚕豆,个头大如拇指,清朝时曾经作为土贡。蚕豆要先用香叶、八角、花椒等煮制入味,之后加盐煮熟。另起锅,用上好色拉油炼制葱油,之后萃取香叶、肉蔻、大料、辣椒、花椒等香料味道,然后烧滚,蚕豆装碗,倒入滚油,香气顿时升起,碗盏过处,处处留香。别太着急,等凉一会再吃,粉糯鲜香,各种香味层次次第显现,最终汇成一股,令人难忘。
其实说来说去,人生很多事,彼此都有暗自勾连。我是山西人,然而竟然不知北岳恒山也是优质蚕豆产地,所产蚕豆炸后为当地特产,叫“莲花豆”也;而我兜兜转转,选择下半生的居住之地成都郫县,盛产郫县豆瓣,主料即蚕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