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储存经由“思考”和“情感”传送。
思考使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有能力思考吸收知识,才有能力去复述转化信息。情绪,是内在感受,受外在的刺激和影响而改变,就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思考和情感抒发,是学习的流通管道。打通这个管道,学习的效率才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健康。
那么大脑的思考运转和情绪流通后,是否就没有学习阻塞了?
02缺乏行动的“大头娃娃”有句话叫,“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这些人,就是因为大脑流通了,四肢却停滞,使得学习的血液堵塞。
2003年,因为某劣质奶粉导致安徽阜阳地区,涌现大量“大头娃娃”,许多无辜的家庭背上惨痛代价。
其实学习的世界里,也在制造“大头娃娃”。
工业4.0时代,遍地的焦虑感, 二八原则区分你我他,促使更多人主动学习和精进。
便捷的知识付费体系,让人们拼命摄入知识、消化吸收,可大多数人却没有输出行动。头脑累积的知识越来越多,思维模式却没有调整过来。
知道的多了,行动却少了, 大脑逐渐变大, 四肢却在缩小,化身成长路上的“大头娃娃”。
到底什么样的输出,才能帮助我们清理管道,流通学习,使我们的生命活力长青呢?
曾经有这样两个人, 其中一个知识渊博,喜爱学习礼仪书籍,能够背四书五经,脑袋充满很多知识。
可尽管熟读“首孝悌”,却对父母却缺乏尊重,甚至无视他们的教导和讲论。
另外一个人,他知道的有限,明白的有限,他不知道宇宙中对于“时间”、“空间”、“三维”和“黑洞”的高深定义, 只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类简单的道理。
可就是这些简单的道理,让他体悟到时光的宝贵和不可逆回,以致他无论做什么事都尽心尽力,不对光阴有一丝儿荒废。
你说,谁的人生更有价值?
是那个知识很多,却无法做到一件的人?还是那个知识有限,却能一件一件付诸行动的人?
行动,是学习的唯一检验标准,也是倒逼成长的催化剂。
没有行动和输出,存储的知识再多,也不过是一堆“没用的知识”。反之,把有限的知识用起来,才能让学习真正产生价值。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让大脑里的知识结出果子,可能是“失败”,可能是“创意”,也可能是“成功”。但正因为需要结果,才得以使学习生根发芽,循环成长。
所以,在学习这件事上,一定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04及时输出那么,从储备到输出的时效是多久呢?
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说过: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一万小时定律的广泛传播,是人们持续学习的原动力。但是,从储备到输出,也需要一万小时吗?
我想先说一个故事。
第六集回归《奇葩说》的辩手大王,在最新一期节目上,抽到的辩题是:如果给你一个重新选择机会,你愿意做一个高智商的讨厌鬼么?
在节目中她说道:当你拥有了高智商,你看破了他人的喜怒,其实与你无关。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运转的时候,即使被讨厌,也不会打击到你的自信。这就是高智商的情绪自由。
“情绪自由”,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刚学会的高级词。
那场辩论,大王使用了三次这个词。而每次,都赢得观众的大笑捧场和导师的喝彩。
结果,那个别人以为会输,智商不高的女孩,以83:15的比分,打败了对手。
辩论结束,李诞评论说:觉得大王今天好似流氓会武术的感觉。
所有的比赛选手,必定下过苦工,补习过多种知识。但未必都会如大王,懂得现学现用,立即使用学到的高级词。
当她情不自禁喊出“情绪自由”时,输入的知识,不自觉中拥有了输出管道,使人们看到她的变化和进步。
并不需要累积一万小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才能做到输出。随时随地,都可以寻找输出管道,让学习开花结果。
终身写作者粥左罗提到他每一年成长很快的原因,就是他每天都保持3个小时不间断的学习, 但是每一份学习,他都能马上运用到。
他说他没有特定的渠道去保存他看到的素材,因为他今天看到了,也许明天就可以用到,也许两三天之后,就会写进文章里。
保持及时输出,才能帮你看到学习的进度条,得到反馈;帮你看到输入所呈现的立体图像和真实反应,让你更加深刻感知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篇的小故事。
那条因特殊的地质结构失去生命力的死海,而今吸引各地人们漂浮在那,惬意地看报纸。
但是,他们对于死海的喜爱,仅限于此。因为高含盐量的死海,无法入内游泳,对人体的皮肤和器官伤害很大。
长期缺乏出口,死海变得有害。长期缺乏输出管道,我们的学习也会产生反效果,变成自我伤害。
不以输出为目的的学习,都是对自我的内耗。
真正会学习的人,都拥有输出这条管道,这才是终生成长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