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故事都要抵达一个终点,小说的目的就是带领你的读者抵达那个终点。
结尾是你把小说的主旨钉在读者的记忆中并回响数天的最后一次机会。在为生计写作的人中,报纸作者是唯一一群似乎不太理解这一点的人。
编剧知道,如果一部电影没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人们走出电影院时就会觉得好像浪费了自己的钱;
小说家知道,你不可能写出一部没有精彩结尾的好书;演讲稿撰写人总是努力以一个高音结尾;
而每个人都知道,当你写一封情书,写一封信以求加薪,或者向电话公司写投诉信,最后一句的语气和内容都至关重要。
但是遗憾的是,大部分报纸上的文章都无力地结尾了。这是倒金字塔结构遗留下的老问题了。
倒金字塔结构把信息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顺序来排列,剥夺了故事的戏剧性,没有给坚持读到最后一行的读者留下任何惊喜。
倒金字塔结构跟写作和读者从来没有任何关系,认清这一点很重要。学习过这种结构的历史的人知道,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电报的发明。
报道远方新闻比如一艘沉船或者一场内战的记者,在电报发明后有了快捷的方式把他们的文章传回报社,但是他们发现他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它。
有时候线路会失效,有时候他们的信息会被紧急的政府公文给挤掉。所以他们就学会把他们的信息爆发式地发回去,而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
这被证明是适合报纸车间操作过程的完美形式。文章在纸上写好编辑好之后,交给印刷工人,印刷工人会把它们放到铅字模板上。
这种模板必须要和报纸上指定的空间相适应,但是通常它又太长。唯一削减铅字模板的可行方法就是从底下切掉。
我们现在再也不用电报传送稿子了。今天,大部分信息完全是电子的了,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删改稿子了。
另外,互联网专用稿完全不需要删减以适应预订的空间。
倒金字塔结构在今天唯一还适用的是它的简洁,但是老习惯很难改掉。很多编辑还墨守陈规地从结尾删减。
你在结尾必须做四件事情:向读者传达出文章要结束的信号,强化你的中心要点,在读者翻过最后一页后在他或她心中引起共鸣,及时结束。
而最好的结尾却经常做些别的事:他们会给出一个读者也没想到的、但恰恰打动他们的意外。
写好结尾有很多方法,一个好的结尾可以是:
(1)一个生动的场景。
(2)阐明文章主要观点的、令人难忘的奇闻逸事。
(3)一个生动的细节,它象征着比它自身更大的东西,或者暗示故事可能的发展方向。
(4)一个用心安排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这个结论中,作者亲自向读者讲话,说:“这就是我的观点。”
有时候你想把整篇文章写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让结尾的意思或词语和开头来个照应。对称性能够吸引读者。
偶尔,你想用一句华丽的引语做结尾,但不要经常这样做。毕竟你是作者,你应该能说得更好。这是你的文章,为什么要把最后一个字留给别人?
这个建议适用于所有文章,但是叙事性作品还有其他的要求。每一个故事都有着同一个潜在的结构:
一个中心人物遭遇了一个难题,与之斗争,在最后,克服了难题,或者被它击败,或者在某些方面被它改变。
如果一个实际故事缺少这些要素中的一个,你就不应该试图把它用故事的形式来写。
在叙事中,难题的解决就是文章的结尾。一旦你到达了这一步,请赶紧结束。
读者如饥似渴地读你的故事,就是为了发现难题如何得到解决。一旦知道,他们就会停止阅读——所以你最好也别写下去了。
最后一条建议:当你写故事时,先写结尾。
记住,结尾是你的目的地。当你已经知道你去往何处,剩下的文章就好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