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苦你可千万不要吃……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许多关于吃苦的说法。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有“良药苦口利于病”诸如此类的名言。在这里,我却要提醒大家:这种苦你可千万别去吃……
炎炎夏日,正是蒲瓜上市的季节。蒲瓜,又称葫芦瓜、瓠子、瓠瓜,是我国常见的瓜类蔬菜,其肉质细嫩,清炒或是煮汤,简简单单就成了餐桌上好吃可口的佳肴。
70岁的王老太从菜市场买了一只蒲瓜,烧了蒲瓜蛋汤下面条吃。可没想到,一大锅面下肚没多久,全家老小都住进了医院。
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医生询问病史,抓住了罪魁祸首。原来呀,王老太买的蒲瓜是苦的,虽然她吃的时候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夏天吃苦不正好清热解毒吗?于是也就没放在心上。
其实呢,正常的蒲瓜是无毒的,苦蒲瓜却是有毒的。苦蒲瓜含有一种糖苷毒素,这种毒素受热后不易破坏分解,食用后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这种糖苷毒素,是一种天然毒素,它可通过产生毒素的霉菌侵染,或通过动物摄取产生毒素的微生物,是植物的一种防御机制。如果蒲瓜栽培时因土壤、光照等原因发生改变,或是经人踩踏、腐烂都有可能产生这类毒素。
苦蒲瓜中毒的表现有哪些呢?食用苦蒲瓜数小时后轻度中毒可能会发生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甚至低血容量休克等症状,体温多正常。目前此类中毒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一般还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而,早发现,早治疗特别重要。
知道了苦蒲瓜有毒,那如何区分呢?
很遗憾,苦蒲瓜和正常的蒲瓜在外形上并无二致,要想区分,只能靠舌头啦,在烹煮之前用舌尖稍稍舔下,如有苦味,坚决扔掉吧,可别舍不得哦!
好吧,苦蒲瓜有毒,那还有哪些食物也会产生毒素,变得不那么友好呢?
下面就举几个例子吧。
茄碱和卡茄碱:所有茄科植物,包括西红柿、马铃薯和茄子,都含有称为茄碱和卡茄碱(都是糖苷生物碱)的天然毒素。虽然含量一般较低,但在马铃薯的芽、苦味皮质和绿色部分以及绿色西红柿中发现有较高的浓度。过多食用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植物会产生毒素,以应对诸如瘀伤、紫外线、微生物等产生的压力以及害虫和食草动物的攻击。为了减少茄碱和卡茄碱的产生,需要将马铃薯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而且不要吃绿色或发芽的部分。
毒蕈碱:野生蘑菇中常见。可引起呕吐、腹泻、意识错乱、视力障碍、流涎和幻觉。摄入蘑菇后,症状在6-24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开始出现。致命中毒通常与延迟发作的症状相关,症状非常严重,对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烹饪或削皮不会使毒素失去作用。建议避免食用任何野生蘑菇,除非明确认定为无毒蘑菇。
凝集素:许多类型的豆类含有称为凝集素的毒素,而芸豆具有最高的浓度——尤其是红芸豆。少至4或5粒生豆就可导致严重的胃痛、呕吐和腹泻。当干豆浸泡至少12小时,然后在开水中至少煮10分钟后,凝集素会被破坏。罐装芸豆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因此可以不经进一步处理而食用。
河豚毒素: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除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外,河豚毒素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迅速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继而使得各随意肌的运动神经麻痹;毒量增大时会毒及迷走神经,影响呼吸,造成脉搏迟缓;严重时体温和血压下降,最后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而迅速死亡。河豚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
总之,遇到食物发霉变质、长芽以及难以确认安全性的食物,大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