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 杨甫旺 石莉
关于“ 左脚舞” 的由来, 当地是这样流传的: 在很久以前, 牟定坝子里住着彝族的祖先, 有一条恶龙在坝子里兴风作浪, 造成洪水泛滥。热恋中的彝族小伙子阿里和女孩阿罗, 冒着危险, 要帮助坝子里的人民脱离苦难。乡亲们纷纷响应, 决心一起制服恶龙。恶龙见势不妙逃回龙潭。大家抓住时机, 把事先烧红的栗炭倒在龙潭里, 用石头把洞口堵住, 又昼夜不停地挖泥土填埋龙潭。为了不让恶龙翻身, 又在填平龙潭的地面上燃起舞火, 大家围着簧火又唱又跳又跺脚, 三天三夜之后, 恶龙终于捂死了。
为了欢庆胜利, 彝族祖先把恶龙的头、皮、筋、骨分解开来做成月琴, 弹着它跳舞唱歌。为解除恶龙的死带给大家的恐惧心理, 规定在跳舞时统一跺力量相对大的右脚, 只用左脚前踢后甩, 再用手拉手围成圆圈以便站稳不摔倒,跳来跳去“ 左脚舞” 的跳法就固定并延续下来了。“ 左脚舞” 配“ 左脚调” 是牟定彝族边唱边跳的独有特色。
在经济大潮冲刷一切的年代, 牟定县特殊的地理区位无形当中保护了当地的彝族原生态活动。彝族“ 吃松毛酒” 、“ 说悄悄话” 、“ 采青棚” 、“ 爬油竿” 、“ 背新娘” 、“ 哭嫁” 等娱乐都是当地喜庆活动不可缺少的节目, 尤其是“ 串姑娘房” 更是别具一格的传统习俗。
彝族是很开放的民族, 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多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女孩情窦初开, 父母要为其搭建专门的草楼或是垛木房, 为孩子的独处创造条件, 这种习俗传统上称为“ 鸟儿出窝” 。
“ 姑娘房” 一般可以容数人, 中间放置一个火塘, 供取暖使用。它的搭建, 方便了彝族男女青年彼此之间传情达意的交往。
夜晚来临时, 各处来“ 串姑娘房”的男女青年会大大方方地随着笛子、葫芦笙, 三弦、月琴的伴奏声, 三三两两地进到“ 姑娘房” 内玩耍。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屏蔽的场所, 大家可以说说笑笑、唱唱跳跳, 如果你有机会跟着进入小屋, 你会看到: 在火塘边, 小伙子们抢着从绣花包里拿出糖果、糕点请姑娘们品尝, 以讨姑娘的欢心; 姑娘们也拿出准备好的烟、花生甚至酒招待小伙子们。姑娘小伙边吃边喝边嬉闹, 还可以躲在床上的蚊帐中窃窃私语… …
在“姑娘房” 中小伙子来访, 女孩不论喜欢与否, 都会笑颜接纳, 一起说笑、嬉耍。玩到翌日黎明, 小伙子便悄然离去。
如果小伙子喜欢这个姑娘,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来“ 串” , 并主动表示爱慕之情,若姑娘婉拒或另有情人, 小伙子便会自觉地去别处寻访, 直到选到意中人。
牟定县腊湾一带的彝族姑娘房, 是过去废弃的闲置公房, 每间可以住10 多人, 中间有一个大火塘, 可同时接纳一二十名小伙子来耍。由家人建盖的专门的姑娘房, 一般住3 一5人。
牟定县龙川河以西的彝族地区, 女孩长到十五六岁就离开家人, 到村里专门为她们提供的公房去集中住宿, 象女生集体宿舍。
通过跳“ 左脚舞” 认识的男女, 如果彼此喜欢,姑娘也会约小伙子“ 串姑娘房” 。还有一些地方的姑娘房不但住有未婚姑娘, 还会住已婚媳妇。
当地的习俗结婚后不能立即就住到夫家, 否则就没脸面。相反, 不*就住到夫家, 显得姑娘没身价。” 有些姑娘结婚第二天就回娘家了。如果要回到夫家生活, 要等她*. 如果不*, 就只能暂时住在姑娘房。
当然,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 串姑娘房” 的。按照彝族习俗, 小伙子在未选中心上人之前, 是可以随心所欲“ 串姑娘房” 的, 但是在姑娘房中有上辈或家族中人, 就不能去“ 串” 。这是彝族家规中严格的难亦己如果“ 串” 姑娘房时, 小伙子相中了其中的姑娘, 姑娘对小伙子也有意思, 那么小伙子就不能移情别恋去“ 串” 别的姑娘房了。
在“ 姑娘房” 里, 女孩子占主动, 男孩所有行为都必须经姑娘同意, 绝不能强行。小伙子可以和心爱的姑娘合衣歇宿, 但很少熟睡, 多为亲热叙谈, 传情示爱, 到次日黎明前小伙子起床返家干活。
这是对未婚男女同床共枕的不成文的但又十分严格的规矩。定了婚和已婚男青年是绝对不能去“ 串姑娘房”的, 这也是彝族家族中死守的规矩。如果哪个已婚男子不怀好意去“ 串” 姑娘房, 姑娘们知道后可以任意辱骂他。
通过“ 串姑娘房” 的交往、了解, 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 就各自告诉父母, 于是进人了缔结婚姻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