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楚雄·相约中国左脚舞之乡】
牟定:爱上你的左脚脚 恋着你的烟火火
之三:工匠名乡:爱上你的左脚脚 恋着你的烟火火
牟定县彝和园广场,身着民族盛装的彝家阿哥,用棕榈叶编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蜻蜓、蝴蝶;彝家阿妹指尖生花,绣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彝绣作品……牟定匠人们拿出了看家绝活,引得过往游客竞相参与到非遗作品制作中。通过这些展示,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
近年来,牟定县创新非遗传承保护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多彩活动。让非遗文化“跳出”橱窗,以全新的形式焕发生命力,让人们“触手可及”、“手手相传”。
牟定在城区彝和园打造饮食文化一条街、彝族饰品一条街、乳腐一条街,全面激活“吃穿住行游购娱”元素,提升非遗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吸引八方游客前来体验;成立左脚舞文化研究会、左脚舞艺术协会,发展非遗传承保护团队56个,代表性传承人146人;举办民族歌、舞、乐、技等非遗培训,带动发展民间业余文艺队217支。
同时,把非遗文化“手把手”带进校园,让非遗文化“活态”薪火相传。抓住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月十五赶猫街、三月会等节日,举办非遗展演、民俗表演、网络直播等交流活动,以“左脚歌舞”为首的非遗文化“活态”传承,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牟定工匠:立志成才 建设家乡
“三月二十八日,就城外南郊东岳庙赶市,四方远近商贾汉彝辐辏,买卖农器货物。至四月初二日方散。”这是康熙四十一年修的《定远县志》中,关于“三月会”的来源中,最早被记载在书籍中的官方的一种说法,现如今也被大部分学者认可、并出现在各类书籍中,作为“三月会”来源地佐证。
牟定“三月会”包含着众多的民族因素,经过时间的洗礼与历史的选择,才成为今天的模样。
“三月街子两头赶,阿哥阿妹跳脚来”,这是对“三月会”最形象的描述。
小时候,孙宗权跟着大人去赶“三月会”,“热闹开心”是那时候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个词汇。
会场设在宽阔的街道上,各种东西琳琅满目。有彝族的刺绣、各类服装、也有当地特色食物,外县的新奇小吃。此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草编品、蔑制品、天台羊泉腐乳,詹官屯的铁制品和白塔的铜制品……
风吹过树梢,碎落一地的花瓣,成为季节里的残痕。
那时候,他跟着父亲孙连凤走到非遗展区,就停下来了。父亲从背上卸下来一捆用清水泡软的棕榈叶子,支起来一个简易的小桌子,坐在小凳子上,就开始忙着捣鼓他的那些树叶子了。那时候,他没耐心帮父亲收拾这些东西,就到处跑着去“三月会”上看热闹了。
大抵你我都是俗人,爱极了这烟火人生。
等他玩累了跑回来,看见父亲的小桌前挤满了人,桌子上已经摆了不少父亲用棕榈叶子编织出来的虫虫鸟鸟,惹得一帮孩子看稀奇。坐下来,他就帮着父亲捋顺棕榈叶子,将泡软的叶子撕成父亲需要的很细很细的条……
所以,草编这门家传的手艺,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从父亲原来编织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到现在凡是看到的,皆可“一草编之”。包括父亲之前从来不编的一些花瓶等器皿,现在也随着他的手指舞动,一件件精美地出现在大家眼前。
“当然,这些草编工艺品,如果想保存的时间久远点,还可以喷上一些清漆。”
当然,这句话他也不是逢人就说。对一些外地人、很稀罕他的手工艺品时,他才会免费送给大家这个诀窍和建议。
也当然,来买他的这些草编的蛐蛐蝈蝈的人里,有些小孩子买去图个稀罕,三两天后就不知道将东西丢哪里了,也根本用不到这个草编工艺品的保存技巧。
当年,父亲就是因为看上了草编工艺相对简单。谋生时随便背着一捆叶子,到哪里就地一坐,手指头动动,编一些花鸟虫鱼,就能赚钱糊口,算是一门很好的“糊口手艺”。因此,父亲当年才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这门手艺。
站在属于自己的高度,看自己该看的风景。
到他这一代,虽然不靠这门手艺谋生了,但现在草编工艺被列入非遗,他也已经是州级非遗传承人了。所以,他要好好琢磨着,除了当年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东西外,还能再编织点啥稀罕的物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