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雪国列车》影片画面
随着,在末节车厢中的人们揭竿而起时,故事情节在一步步推进,当看到纯真的孩子完全被洗脑,前一秒还是天使面容的老师后一秒变成了失去灵魂的*人机器时候忽然感到震撼,接着是目睹了上层社会车厢乘客的奢靡生活。
影片中,柯蒂斯从车尾向车头一节节地行进, 占领的空间也在不断的增大。这样的情节设计, 既象征了主人公对命运的僭越,也展现了主人公带血的成长经历。层层闯关的情节极适用于火车。
电影《雪国列车》影片画面
当柯蒂斯一队人层层推进时, 每节车厢所居住的乘客和功能景观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不感觉无聊, 反而会对下一节车厢充满好奇。
不断增强的冲突, 层出不穷的矛盾, 变幻莫测的奇观, 使火车变成了精彩纷呈的战场。可以说车厢的层层推进, 既带来了叙事的时间节奏, 也产生一种横向的比较叙事。
叁·舞台:封闭环境中的冲突展示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认为,许多好的电影都会展示一个“舞台化的故事”。
而影片中,列车的封闭空间就像一个集中展示矛盾的舞台。而因为舞台的有限性, 它只能是表现跟对话和表演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 交际关系的冲突
有限的空间正是火车的特征之一, 而一节一节的车厢就像是“复杂的单元”一样。在封闭狭小的空间里, 在匮乏的生存资源面前, 人与人的关系距离缩短,不同的性格,复杂的交际关系编制在一起, 各色人等的冲突极易引发无尽的连锁反应。
电影《雪国列车》影片画面
社会大舞台上发生的故事被集中隐喻地放置在了车厢的密闭空间之内。影片中展现了多种冲突,柯蒂斯们与列车主人维尔福德及其“国家机器”;起义领袖柯蒂斯与南宫民秀的分歧。
电影《雪国列车》剧照
而作为完全封闭的逼仄的空间, 火车将冲突不断放大。而电影并未简单地将冲突变为绝对的善恶对抗。柯蒂斯一开始也是没有怜悯心的人,他饿极了也吃人。他曾经是这样一个毫无人性可言的人,却因为吉列姆宁愿送上自己的手臂也要保护婴儿的举动而改变,从而再次拥有了人性。而列车的主任维尔福德,则是出于维持列车生态的考虑而实施独裁。这些解构了英雄、冲淡着罪恶的人物设置, 引发的是震撼之余的深切反思。
- 主体成长的冲突
在无数的冲突之中, 影片还凸显出了主人公柯蒂斯的自我冲突, 换句话说就是主体的成长。
柯蒂斯像极了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 为了反抗命运一路拼*。但当他了解到整个事件是维尔福德和吉列姆的阴谋时, 为的是让他成为接班人之后, 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