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早晨8时,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参与救援的60台挖掘设备仍在挖土作业,经夜未停。
此时,距6岁男童赵梓聪跌落枯井,已过去45个小时了。
我们仍在期待奇迹。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11月8日早晨8时,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参与救援的60台挖掘设备仍在挖土作业,经夜未停。
此时,距6岁男童赵梓聪跌落枯井,已过去45个小时了。
这口井约40米深,30公分宽。6日11时许,赵梓聪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掉落其中。
▲事故现场 新京报记者 摄
白色的太阳光冷冷地凝在空气里,井底雾气氤氲,浓得散不开。生死营救仍在争分夺秒进行,距井底还有10米左右,挖掘速度已达到极限,救护车随时待命,许多人远望着施救地点,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救孩子,有啥好说的呢”
凌晨五点,河北保定市蠡县中孟尝村,气温1℃。立冬刚过,华北平原的风横扫过村庄,一片寂静。
村北,却是另一片世界。四面的探照灯,映出一座深坑。坑底到地面,盘旋二十余米,分出三层坡道。每层坡道各有十余辆挖掘机,挥动前斗,奋力将砂土,甩向上一层坡道。之后挖掘机再接力,将砂土继续往上抛。如此循环,直到坑底的砂土,堆积至地面。
挖掘机的轰鸣声,与砂土倾倒的声音交织错杂,打破了夜的寂静。通往大坑的路上,撒落着白菜叶子——11月6日,男童聪聪正是因为捡拾这些白菜叶,坠入坑中心位置一口约40米深的枯井内。
▲事故现场 新京报记者 摄
事件发生后,蠡县公安局、公安消防大队,保定等地蓝天救援队、120急救和村民自发组织的救援队、蠡县各乡镇及周边的社会救援力量也参与到了救援中,有的开来挖掘机、推土机等救援车辆,有的送来食品、御寒衣物、开水等物资。救援现场已投入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近60余辆。救援救援过程中不断有爱心人士到现场捐钱捐物,支持救援。
挖掘机司机张小芳两天没睡觉了。他裹着军大衣,头发凌乱,瞪着满是血丝的双眼,死死盯住大坑中心。
6日中午,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幼童坠井的消息后,这位有着多年工程经验的老司机立马意识到,除非将井外浮土全部挖尽,再小心敲破井壁,否则,坠井儿童几无生还可能。
工程量有多大?井有40米深。肯定需要很多挖掘机。张小芳没有多想,放下碗筷转身上车,开了20里路,从保去乡一路赶来,并于当天下午1时到达。
他是最早一批赶到的挖掘机师傅,和他一起到的,共十多人。“当时就是个枯井,直径也就30厘米。”张小芳比划着说,展现在眼前的,还是一片平整的田地和露出地面的井口。不多时,挖掘机便“轰隆起来”。
“来的都是老司机。”开了7年挖掘机的马辉介绍,整个蠡县民间共有挖掘机七十多辆,大半都来到了现场。7日下午,他扔下县城工地的活,径直来到救援现场。现场所有的挖掘机师傅都在默契配合,作业时,既不能离井口太远,也不能太近。“靠太近了,会震到孩子。”
▲8日凌晨,救援现场挖掘机仍在作业。新京报记者 摄
张小芳两天没有合眼了。挖掘机一天没有接活,他就少千把块的收入,此外,每天近三百块的油钱,对他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救孩子,有啥好说的呢。”
“爸爸,这里有个坑”
赵跃做梦也想不到,6岁的孙子会掉进这个枯井里:早在20天前,他就发现原先盖在井口的盖子不见了,但井口实在是太小(直径30厘米),他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赵梓聪掉下去是11月6日11时左右。当时他和姐姐赵韵涵随父亲赵向阳一起,到地里捡白菜。赵向阳看姐弟俩在车上玩着闷,允许他们下车到菜地旁的一片空地里玩。
他心里想着,孩子们饿了,得赶紧装车完回家。装着装着,听见儿子喊了一声:“爸爸,这里有个坑。”他回头一看,看到儿子的身影晃了一下,“人就掉下去了。”
慌忙中,赵向阳跑到姐弟俩玩耍的地方,低头一看,发现一个枯井:这是村里人若干年前打的机井,用来浇地灌溉的。
趴在井口看了半天,一片黑暗。如今,他对当时的情景已记忆模糊,只记得让女儿去叫爷爷赶紧过来,“后来我爸说,好像听见聪聪哭的声音。”
5分钟后,在不远处挖麻山药的赵跃赶到现场。见状,他赶紧调来一辆挖掘机——当地人以售卖麻山药为业,几乎家家户户都雇有挖掘机。
同挖掘机一起来的,还有同村的亲戚和邻居。再后来,公安、消防、救援队,都来了。挖掘机从一辆增加到两辆,到今天凌晨,至少60台挖掘机机械在作业。
如今,整个中孟尝村北部俨然被挖掘成一个巨大的工地。赵向阳说,从没想到这里会搞如此大的阵仗。
乡亲们不让他和妻子李莎莎往井口附近去,夫妻俩就窝在父亲的面包车内,彻夜不眠。天刚露出鱼肚白,就有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赵向阳疲惫地回道,“没呢,还没挖出来。”
▲事故现场 新京报记者 摄
生死救援
赵梓聪掉入的井口只有30公分,因此无法采取成人下井救助的方式,只能靠挖掘。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现场救援的消防指挥员介绍,最大的困难是土质十分松软,全部为砂质土壤,由于担心塌方造成二次伤害,作业面已扩大至距离中心现场200米方圆的范围,深度接近30米。为防止坍塌,救援队一边下挖一边支护。而且地下湿度太大,都是雾气看不清。
“越往下挖,土质越软,救援难度越大。”一名现场指挥人员介绍,在向更深处前进中,挖掘机频繁遇见塌方,连日来的阴雨天气,也给救援增加难度。目前,挖土总工程量已超过20万方,而每台挖掘机每次平均挖不到1.5方。
尽管如此,孩子掉落枯井后,工作人员挖土作业一夜未停,一直不停往井下输氧,救援工作未停止过。
挖掘机也在扩大挖掘面,之前底部是6000平方米,扩大到一万平方米。
更多的救援人员在行动。大坑一侧的空地上,堆积着泡面、矿泉水、八宝粥,来自蠡县各地的志愿者各司其职。有人负责烧水,有人负责煮面,有人负责将热好的食物,送到救援现场。
一口大锅,翻着热气,一名身穿黄色马甲的年轻人,将一袋袋牛奶放进锅里。“给热一下,送给钩机师傅。”刘华刚是蠡县县城的一名保险业者,也是当地爱心群的志愿者。两天来,他说不清自己送了多少趟食物,却清楚地记得,大坑从5米,到10米,再到如今30米深的过程。
一辆白色起亚轿车停在一旁,司机裹着大衣,响着鼾声。凌晨6点半,他翻了个身,随即醒来,睡眼蒙眬的问旁边人,“挖到哪里了?”
▲事故现场 新京报记者 摄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枯井?苦井
赵梓聪的外公讲道,枯井离家不远,此前是一口用于灌溉的水井,几年前已停用。
赵向阳和妻子同岁,22岁结婚,23岁生女儿,24岁生儿子。想着一双儿女都要以上学为主,所以俩人得好好挣钱。
两个年轻人忙于生计,平时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周末则把孩子送去姥姥姥爷家。
夫妻俩回忆,儿子性格乖巧,不挑食也不打架,平时最大的爱好是看电视。他喜欢看国产动画《熊出没》,常模仿动画里的“熊大”、“熊二”和“光头强”。
女儿懂事,发生矛盾时总是让着弟弟。赵向阳还记得,事发时女儿大叫了一声“大聪”,那是赵梓聪的小名。
去年冬天,儿子扯着妻子的衣服喊着要买玩具。她心想,儿子总是跟着老人,也该买点玩具安抚一下了,于是买了一套积木给儿子。
赵梓聪特别喜欢这套积木,每天拿在手里把玩。赵向阳说,儿子掉入枯井时,手里正拿着积木。
昨日,现场救援人员用摄像头拍到了井里有几根积木,蓝的绿的拼在一起,正是赵梓聪的玩具。
然而,至记者截稿前,救援已进行了45小时。8日早晨8点,还有10米左右,枯井就见底了,但现场所有救援人员,仍未见到赵梓聪的踪影。
新京报记者 王煜 曾金秋 编辑 李骁晋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