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米和米饭
按标准烹调程序(食堂、餐馆的常用烹调方案)烹调的时候,生熟比例误差较小。
- 100克籼米(长粒米如泰国米)蒸出来的熟米饭大约是250克。
- 100克粳米(短粒米如东北米)蒸出来的熟米饭大约是230克。
- 100克粳糯米(短粒的糯米)蒸出来的熟米饭大约是200克。
一般来说,越是支链淀粉含量高、黏性大的米,蒸熟之后越“不出数”。每种米的品种不同,淀粉类型不一样,同样加水量、同样烹调方法时,熟饭产量也会略有差异,不过差不太大。
- 100克糙米/荞麦/小米/燕麦粒,先浸泡吸水,再用电饭锅煮,出来的熟米饭约200克。
因为杂粮是带着种皮烹调的,种皮的致密结构限制了米粒的吸水膨胀。
不过,杂粮煮成饭后的数量,和品种有关,加水量有关,也与浸泡和烹调时间有关。提前浸泡之后,吸水充分,则煮出来的数量略多一些。烹调时间长,或者用压力烹调,也能使更多的水进入到杂粮籽粒的内部,从而让熟饭吸水量多而重量增加。
粮食煮成粥之后的数量,则要看你加多少水了。100克大米可以煮成400克的稠粥,再多加水的话,甚至可以煮成1000克的稀粥......
所以,如果你告诉营养师“喝了两碗粥”,她/他可能会茫然,因为不知道这个粥是多稠,你到底吃进去了多少干货。
各种糊、浆也是一样。要看往豆浆机、破壁机里面加了多少米,而不能问最后打出来多少毫升的糊糊。糊糊的体积和重量是多少。同样的干货,加水多则糊糊体积大。
最后要强调一个常识:食堂、餐馆所说的“二两饭”,就是100克生大米煮的饭,而不是100克熟米饭!否则就是变相涨价,抢你的钱。没有厨师会随便扔一些米下锅,然后再去称熟米饭的。都是在下锅之前称好生米,然后按生米重量来加水煮饭的!
2 面粉和面食
面粉和大米、小米等,都是可以等量替换的。但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品,水分含量差异很大,没法等量替换。
挂面是干燥之后制成的,含水量与面粉相当,所以100g面粉 ≈ 100g 干挂面。但如果其中加入了盐、碱等其他配料,挂面的重量会略高于面粉,但误差在10%以内。
100克的面粉,加大约50%的水之后,可以制成面团,做成馒头、花卷、面包、面条、烙饼等面食品。
100克的面粉,可以制成大约150克的馒头、饺子皮、湿面条、饼坯等。
当然,具体的数量,根据面团的软硬度,根据添加油脂的量,根据烤制时的水分蒸发量,还会有一些误差。此外,面团中还可以添加盐、酵母等配料,又会带来几克的误差范围。
对面条来说,煮制的软硬度也有影响。面条煮得软烂一些,则含水量会增加一些。
面包经过烤制,水分含量约35%,低于馒头和烙饼。如果脂肪含量高,则水分含量会进一步下降。
如果加了糖,额外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就不能直接用面粉来换算了,还要把加糖的量考虑进去。从碳水化合物的量来换算,100克糖 ≈ 133克面粉。
3 土豆、甘薯、山药等薯类
薯类食物的水分含量在70%~80%之间,淀粉高的品种水分少,淀粉少的品种水分含量高。
蒸和烤的重量差异较大。
蒸熟的土豆、甘薯、山药等,由于不存在水分损失,也不会增加水分,所以生熟重量变化很小。煮熟的时候,如果是切碎的,会吸入部分水分,重量略有增加。
烤熟的时候,因为表面有蒸发失水,重量有所下降。例如,100克生的红薯可以制成70~80克的烤红薯。
4 瘦肉类和鱼虾类
按清炖、酱卤和快炒程序来考虑,干煸、油炸之类不计入内,那么
100克瘦牛肉煮成酱牛肉后,重量大约为60克。
100克瘦猪肉做成熟肉之后,重量也大约是60克。
这只是个大概的数,叫做“成品率”。成品率 =(熟肉重/原料生肉重)×100%。
具体出多少熟肉,还与肉的老嫩程度、烹调时间、烹调方法、加盐量、加调料量、是否加碱处理、是否加磷酸盐处理等情况有关。
脂肪多的肉,在长时间烹调之后,脂肪会溶出到水里,使熟肉的重量下降。
烹调温度低一些,在沸腾温度以下,小火慢炖,肉的水分蒸发比较少,蛋白质聚合失水也少,瘦肉的重量损失会小一点。
加淀粉上浆、勾芡,有利于减少肉类蛋白质的水分损失,在炒肉时,也会让熟肉的重量损失少一点。
多加盐、加碱处理、添加磷酸盐等措施,都可以提升蛋白质的水合性质,在煮熟之后能“保留”更多的水分,所以能提升熟肉的重量,升高“成品率”。
对鱼虾类而言,鱼片的“成品率”要看具体的鱼种,水分含量,烹调方法,没法一概而论。
- 比如说,含水量超级高的巴沙鱼,蛋白质含量只有约10%,烹调之后收缩非常严重。而如果用的是蛋白质含量约18%的鲈鱼,鱼肉的收缩就没有那么严重。
- 又比如说,烤鱼时因为有水分蒸发,体积和重量的收缩比较严重;而清蒸鱼因为水分几乎不损失,所以重量损失就比较小。
此外,添加成分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加碱处理、加磷酸盐,都会提升鱼肉重量的保存率。
最后要强调一个常识:肥肉不算是肉的数量,而算是油脂的数量!
100克肥肉 ≈ 90克脂肪。
所以,膳食指南所说的“瘦肉”里,是不包括肥肉部分的!当然,也不包括骨头和皮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