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美爱吃糖,总是趁爸妈不注意自己偷偷从糖盒里面拿糖吃,妈妈看到了大声说:“小美不要吃糖了,吃多糖对牙齿不好。”谁知妈妈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是给小美提了醒,她赶紧抓起一把软糖塞在嘴里,还面露得意之色看着妈妈。
如果说小美还只是个人行为习惯的纠正问题,那小明的问题就涉及到人身安全了。最近4岁的小明突然爱上了在马路追逐的游戏,这两次过马路,他都会突然挣脱父母的手,然后快速地跑过去。家长大惊,赶紧在后面追,小明看到有人追玩得更开心了,还哈哈大笑。
父母因此专门训斥了小明,指出这样做很危险,他却振振有词地表示:“只要你们追上我,我就不跑了。”小明妈妈说起这件事,感到非常棘手,一味纵容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家长一开口,孩子就捣蛋,常常是指东打西,南辕北辙。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就越要去做,好像存心和父母作对,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为什么父母越禁止,孩子越热衷?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觉得学龄前是最难教育的,在父母眼中,这个年龄段的娃很不听话。有的时候家长越说孩子,孩子越喜欢往相反的方向去,家长“越说不要做”,孩子越要做,没办法,家长还得苦口婆心的再说一次,陷入了无限循环中。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1、受好奇心驱使
美国实行禁酒令期间,黑市交易的酒品销售反而在上升,越禁止的事情越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家长明令禁止的事情,会激发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并往往会付诸行动来尝试。
或许孩子本来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强烈,但是家长的一再阻止却点燃了他的好奇心,对禁止事物的饥渴让娃一次次地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好奇心加叛逆,所以家长才会越说越无效,越说孩子做的事情越离谱。
2、引起家长关注
人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因此许多小孩也不屑于做乖孩子,而是从小就爱以“作妖”、“折腾”的方式来吸引家长关注。在孩子的世界里,对与错的观念还比较陌生,而“有效”就是他们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如果父母禁止的事情他们去做了,能吸引父母强烈的注意,哪怕是责备,孩子也会觉得目标达成了。当“责备变成另一种关注”时,家长要尤其注意看是否冷落了孩子,孩子做这些在发出怎样的信号。
3、秩序敏感期
1到4岁的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中,他们对秩序的维护有着超出常人的敏感和坚持。他们不仅要求自己这样去做,也要求身边的人服从他的“规则”意识。比如看到家长洗衣服的时候,一定要由她来倒洗衣粉,尽管撒得哪都是,但她还是要坚持。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常被家长贴上“冥顽不灵”、“不听话”的标签,其实是孩子对固有秩序的一种强力维护的表现,家长不要一味指责,而是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或转移。
如何跳出“娃与父母对着干”的死循环?
父母发号施令,孩子不但充耳不闻,还向着相反的方向去做,家长无奈,一再强调禁止孩子去做的事情,但娃却变得异常兴奋和固执,还是原封不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陷入了死循环中。如何跳出这样的死循环,以下6招,父母可借鉴。
1、转移刺激物
特别小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判断能力也没发展的那么好,有益还是有害在他们那里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些父母明令禁止的东西,比如糖块,孩子只要看到就想拿,这很正常。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刺激物,不让孩子看到,这样就能避免或者大大减少孩子做禁止的事情,也不用家长多说话。
2、提供更多的选择
当孩子只有一个选择时,你让他舍弃是很困难的,在“要”与“不要”间,他选择“要”的概率是极大的。相反,如果家长能同时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问孩子“要哪个”,当他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后,配合度会很高。
3、给娃参与的机会
无论是孩子抢着撒洗衣服洗衣服,还是强调自己使用筷子、叉子来吃饭,都是他自主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少家长为了图省事,干脆禁止孩子的这些行为,几乎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反过来却指责孩子总抢这抢那。
家长应多创造孩子参与的机会,留下部分空间给孩子去完成。他或许做得不完美,但肯定会减少“反叛”的机会。
4、少使用反问、否定句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是很完善,家长使用反问、否定这样的句式,会让孩子产生误解,因而行为也会出现偏差。比如家长以反问的口气说:“你觉得不把饭吃完就去睡觉好吗?”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是“不要吃饭了,直接去睡觉”,于是扔下碗筷就躺下了。
这种情况家长往往会怒火中烧,其实大可不必,孩子的理解水平有限,家长有些高估孩子了。父母要以肯定句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要求,直接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去做什么”,简单明了,孩子听得懂,自然也愿意配合。
5、放手让娃“疯”一回
有的时候父母提醒了一百遍,但是孩子还是油盐不进,左耳听右耳冒,那家长不妨就“放纵”孩子一回,让孩子自己体会后果,他反而能“认清现实”,主动放弃抵抗。
佳红的儿子非常顽皮,每天晚上的“劝睡”工作都异常艰难。有一回,佳红干脆就让孩子随便玩,不制止他疯,什么时候累了就自己睡。孩子非常开心,一直玩到了晚上11点才睡。第二天他上幼儿园一天都无精打采的,感到非常疲倦,回来后主动和妈妈说“以后一定要早睡”,反其道而行之,有时候效果奇佳。
6、营造公平的环境
在多子女家庭中,家长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对孩子区别对待。如果其中一个孩子犯了错家长没有惩罚,那么其他孩子也会效仿,营造公平的环境,就是减少“坏榜样”的作用。
不止是孩子,对于家人也是如此,如果不允许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多吃糖,家长最好也同时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孩子也更愿意配合。单方面的要求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叛逆行为。
如果不想白费口舌,省时省力地解决孩子故意作对的现象,以上6种方法,试着做一做吧。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