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妈妈咨询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她诉说了自己给孩子立规矩失败的经历:
儿子上幼儿园中班,每天总是玩到很晚才睡觉,而第二天要上学又常常起不来,所以我希望给儿子养成定时入睡的好习惯。我买了一个漂亮的闹钟挂在儿子床头,教他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然后告诉他晚上9点钟我们就要熄灯睡觉。但是,每次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儿子就坚决反对,还大哭大闹半天。如果我不规定他的睡觉时间,让他随心所欲地玩,他一般都能玩到晚上十一二点睡觉;如果我要求他早一点睡觉,他就一直哭闹到十一点睡觉。这样几天下来看,不管要求还是不要求,儿子睡觉时间都是那么晚,是不是我就不要限制他,让他十一点再睡呢?
我们要求孩子早一点睡觉,是因为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好处,而且孩子第二天要上幼儿园,如果起床太晚,就不能按时出门,也会影响爸爸妈妈上班。所以显然规定睡觉时间是必要的。
那为什么给孩子立规矩会有始无终,难以执行下去呢?
经过深入沟通,原来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这位妈妈根本无法忍受,要么妥协,要么吼叫。她说:
我实在忍受不了他哭闹,有时候我会千方百计地安慰他,哄他,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最后实在无奈我就妥协了;有时候我会失去耐心,冲他大叫:“你别再闹了!烦死我了!再闹妈妈就走了!”
孩子觉得自由受到限制,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而妈妈不能允许孩子宣泄自己的这种情绪。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但有些规矩在没有父母的干涉下孩子很难遵守,即便遵守了也只是一时。然而,总有一些小技巧,能让你的规矩不白立。
收拾好你的玩具!吃饭前去洗手!为人父母的你是不是感觉每天都在没完没了地喊这些话?但你家里的小叛逆者却要么装听不见,要么公然反抗。保证孩子在家里也有规矩,是父母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借鉴下面的几条原则,希望能让你给孩子的规矩不白立。
1、父母要问自己,你想通过给孩子订立规矩达到什么目的,以及针对自己的孩子订立哪些规矩是必要且重要的。
如果在出门的时候,你责怪孩子没有穿好鞋,可平时都是你亲自帮他穿。这时责怪孩子只会让你烦躁,让孩子沮丧。专家建议的指导原则是,父母可以在纸上为孩子列出三个方面的规矩:自我照顾(如刷牙)、家庭责任(如收拾碗筷)以及外出时的要求(如未得到父母允许,不能吃拿别人给的东西)。
2、面对稍大点的孩子,你一旦决定了所有的规矩,就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解释清楚设立此项规矩的原因及重要性。
比如可以和孩子解释说:“我们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这样寻找和存放东西会很方便,住起来也很舒适。”专家认为:规矩最终是为了加强孩子的家庭价值观,培养优秀的品质。如果你解释了规矩背后的原因,孩子会更乐意遵守。
3、在订立规矩后、孩子真正行动前,你需要多次和孩子示范,帮助他建立每一个规矩的概念。不能因为孩子没遵守一个他并不理解的规矩而惩罚孩子。
所有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学得好。不要只丢给孩子一句“去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就指望他们会自己去干。你需要给孩子创造容易遵守的条件,例如,如果想让宝宝饭前洗手,就要在洗水池前放一个踏凳给他踩。
4、订规矩时,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列出需要做的家务,问孩子自己愿意做哪些。
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刚学会走路的宝宝,也天生愿意帮忙。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如在2岁宝宝的面前掉了一个杯子,他会帮你捡起来。父母不妨利用孩子这种天生爱帮忙的特征,跟他们一起决定什么是他们在家的“特殊工作”,比如把毛绒玩具放到指定的玩具筐里。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5、给孩子订立规矩很必要也很重要,但要求不能太多,这样孩子会更容易做到,也会树立孩子遵守规矩的信心。
父母要考虑给自己的孩子订立什么规矩是重要且有效的。比如,你可以把要求“关灯后不许说话”,改为“8点上床睡觉”。实际上包括大人也都是只有在感到受尊重、被理解时,才更愿意按照人们对我们的期望行事,孩子更是如此。
6、让孩子在家里更自由,做一些自己想*事,这能预防他们日后出现更大的行为问题。
通常孩子在幼儿园或外面表现得很好、很有规矩,但一回到家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可以允许孩子这样,无需过度约束。专家将这种情况称之为“预防性错误行为”。
7、规矩制订要“正面”,要强调你想鼓励的行为。
专家强调,如果父母经常说“不行”,孩子就会对它产生免疫力,而且孩子天生喜欢探试规矩的尺度。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要打破规矩时,就要介入,引导他做“能做”的事情。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不要大喊“不行!”而是问他们:“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
8、对孩子的预期要符合现实,过分追求完美会让孩子陷入沮丧。
有时,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做事,如果父母不停地催促或挑毛病,会让孩子很有心理负担。比如,孩子桌子收拾得没你认为的好,你也用不着抱怨,说不定他下次就能做得更好。另外,虽然很多父母都表示,现在的孩子被夸得太多了。但看到孩子的正面行为时还是要热情地赞许,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还可以增加他们继续正确做事情的可能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人父母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做好离开你的准备。有规矩的生活能给予孩子一种感情和精神上的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现实世界。
9、分配“工作”时,要考虑到孩子天生的优势和弱点。
例如,孩子如果特别喜欢整理物品,你可以适当调整家里物品的高度,自己收拾高层,让孩子可以把小的、结实的物品放到下层,或创造让孩子参与的条件。另外,要寻找适当的方法,让孩子感到投入“工作”是一件趣事。或许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在收拾玩具时听音乐;等他长大些则喜欢在打扫卫生后,听你讲一个故事。
10、要和孩子一起坚持规矩。
坚持规矩意味着父母自己也要守规矩。如果,你告诉孩子,睡前必须刷牙,但又放任他有几晚可以不刷。这时你就不能指责孩子不守规矩,因为他并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是认真的。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说“请”、“谢谢”,不要说“喂”,那你自己就要做榜样。如果父母不遵守家庭规矩,那么让孩子遵守的难度就会增加一倍。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些妈妈们分享了她们家绝不能讨价还价的规矩,
1、如果妈妈已经说了不,就不能再问爸爸。反过来也一样。
2、只要坐汽车,就必须坐在安全座椅上。
3、不能将纸屑扔在地上。
4、睡前不能吃甜食。
5、只有在回家的路上才能踩泥坑。
6、不能咬、打或伤害其他孩子。
7、至少每种食物都尝一次。
8、不能在家里养虫子。
9、从哪里拿的东西用过之后要归位。
10、出门的时候,要紧紧拉着我的手。
11、不能跳到家具上,不能在屋子里扔东西。
12、不能因为别人不一样,就歧视他们。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儿子因为妈妈不给玩手机就对妈妈拳打脚踢,妈妈只是默默地忍受着,这就真的是在纵容孩子了。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限制,就像是十字路口的红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必须停下来,而不能任由狂烈的情绪一路油门踩到底。
有栅栏,才更安全;有规矩,才更自由。给孩子设立行为限制,孩子才会有更长远更踏实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