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对成都潜力区域的投票统计。
约千名关注成都楼市的投票者,投出了自己心目中认为未来的潜力城区。
投票结果前三名:高新区(南)、天府新区、成华区。
(数据仅供参考)
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认为这个投票没有意义。
龙泉驿票数比锦江区多,难不成意味着锦江区没有龙泉驿好?
必须得承认,这投票样本数据有限,不能代表整体市场。
但不意味着它没有意义,因为它能一定程度反映出目前的市场趋势!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你在区域选择上,遇到两个区域做对比不知道怎么抉择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趋势,看作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因素!
这个投票,不是让大家跨级别去对比,而是在同水平之间做对比。
它反映出来的是,在同水平的区域选择上,绝大多数购房者,会更倾向于哪个区域。
比如500万,高新区和锦江区,现在购房者更多偏向高新区。
比如400万,青羊区和天府新区,现在购房者更多偏向天府新区。
比如300万,成华区和武侯区,现在购房者更多偏向成华区。
比如200万,龙泉驿区和双流区,现在购房者更多偏向龙泉驿区。
在南边东边与西边北边的选择上,更多购房者偏向于南边、东边。
可能你会认为,自己看好的区域,不被其他人看好,其他人就是不聪明。
但你不能否认,哪怕是傻币的共识,也是共识。
只要认为这个区域好的人多,愿意买这个区域的人就越多,需求量上来,区域的房价就有支撑!
从宏观的层面来说,“共识”就是支撑房价的决定性因素。
或者说人类社会,一个东西的价值,主要是由共识决定的。
金子为什么值钱?
100为什么比99大?
为什么梵高的画,在他活着的时候,和现在的价值差距如此之大?
就是因为共识!
成都的购房者现在买房,趋向于南边、东边,是因为大家就是觉得未来东边南边发展得好。
只要这个共识一直持续下去,南边和东边在房价上的表现就会更好。
不过共识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共识不断被迭代,旧的共识被新的共识取代的过程。
作为购房者,当你在买房担心区域未来房价表现的时候。
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看和你同预算的购房群体,愿意购买你看上区域的比例,是在上升还是下滑。
只要比例在上升,就不用担心,但比例在下滑,就需要谨慎
因为共识虽然是动态的,但共识的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就好像当年“东穷”被“东进”替代一样。
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看不上东边的购房者,但比例在逐渐减少下滑,与此同时东边房子的房价也在逐步提升。
在大趋势的推动下,墨守成规地坚持,尤其苍白无力。
想要了解成都楼市的购房者,记得去下图里面看看。
里面有很多分析文章,以及楼市的数据,对购房者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