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伟 武楠楠
如果到博爱县街头寻觅小吃,一定不要错过品尝牛肉丸子。牛肉丸很好吃,百吃不厌,博爱人都喜欢,家家户户都会做。
牛肉丸子虽小,但味道厚重,代表了一段商业历史,一种饮食文化,反映了一段民族融合的故事。
博爱牛肉丸子不仅是早餐供应的一个品种,而且常作为午餐、晚餐出现。一碗牛肉丸子加一块牛肉,再掺点羊杂或牛杂,来一个烧饼,就是一顿美滋滋的午餐。寒冷的冬夜走上街头,来一碗热乎乎的牛肉丸子,放上一点辣椒,立马会让你满头大汗浑身舒服,一觉睡到天明。
牛肉丸子源于汉唐,与当时盛行的官方祭祀、官宴接待等活动以牛肉为上乘礼仪有关,原由汉族人经营。从唐代开元盛世到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及明代朱元璋屯兵戍垦,大量回族人随军垦或移民陆续进入内地。在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回族人擅长商业经营,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怀庆府一带回族多以经营小车牛肉、牛肉丸子、牛肉烩面、羊肉汤、羊杂碎烧鸡等小吃类为主,历经几百年兴盛不衰,至今仍是这一带餐饮经营的主流。博爱县也成为怀庆府牛羊屠宰集中地,牛肉丸子和牛羊杂碎摊子常见于街市,逐步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生活。
博爱县过去经营牛肉丸子的人很多,但并非回族人专属,汉民也不少,大都从西关买进牛肉,在街头摆摊设点,开店铺的很少。最有名气的是大新庄老李家(李小成)、清化九街老民肉丸,还有五街牛廋孩,十街拐百顺(胡居中)、原火成、孙文喜,八街赵银猴,许良嘉华等,博爱县牛肉丸子一度遍地开花。
据博爱县大新庄牛肉丸子名家李小成回忆道:自己是三斤牛肉起家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的丸子摊就是几条长板凳,里面两个小火炉,水桶里泡着干丸子,一口锅里炖杂碎,一口锅里煮肉丸,花上一毛钱就能吃十个丸子。
李小成牛肉丸店位于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东大寺大槐树下,因店前有一棵上千年古槐,很多顾客都以古槐树方位,故注册商标为古槐李。
博爱县古槐李牛肉丸子创始人李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