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一个来自于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的案例:
孩子性别:男孩子
年龄:16岁
家庭情况:孩子曾遭受校园霸凌,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引起重视,孩子因此拒绝上学
案例描述:王女士的儿子今年16岁,已经辍学2个月,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
据王女士描述,从前儿子十分懂事,学习生活都不用他们操心,但孩子上了高中之后就变了,自己之前有问过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孩子说是老师不让他去的。
后来才得知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负后,老师没有公正处理,还对孩子说“滚出我的视线,我不想看到你”。
王女士无奈之下把儿子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在新环境中孩子学习很努力,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又跟同学产生了冲突,冲突中同学打了他,理智之下,他并没有还手,而是选择回家向父母求助,孩子爸爸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还是出在孩子身上,孩子因此再次拒绝去上学,又一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天天打游戏,为了和孩子抢手机,孩子爸爸把门都砸了、手机也摔了,家庭关系目前十分紧张。
说实话,看到这个案例,我特别心疼这个孩子。
恨不能到这个孩子身边,去抱抱他,听他说说心里话。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受了委屈,第一反应永远是找父母。永远是回家。
因为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因为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孩子感觉最安全的地方。
可是这个孩子承受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欺凌后的无人理睬。
据王女士描述,从前儿子十分懂事,学习生活都不用他们操心,但孩子上了高中之后就变了,自己之前有问过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孩子说是老师不让他去的。
后来才得知孩子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负后,老师没有公正处理,还对孩子说“滚出我的视线,我不想看到你”。
从前的儿子十分懂事,怕是也已经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支持后的一种自动反应了。
后来在学校受到欺凌和老师的不公平对待,甚至没有和父母说,可见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安慰和精神支持、应对方法都没有的。
家长在了解这种情况后,没有提到给孩子任何安慰,没有交给任何方法,只是转了学校。
估计家长觉得已经尽力了,已经为难了,孩子怎么还不知足?
孩子很知足了,他换学校后:
在新环境中学习很努力,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又跟同学产生了冲突,冲突中同学打了他,理智之下,他并没有还手,而是选择回家向父母求助。
孩子再次遇到事情起冲突,可能是不太会处理类似问题,如果家长借这个机会,交给孩子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案,孩子是可以面对和解决的。
孩子爸爸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还是出在孩子身上,孩子因此再次拒绝去上学。
孩子爸爸的态度,真正导致孩子放弃了自己。因为他从父母的态度里知道:父母不在意他,父母放弃了他。一旦孩子认为父母放弃了自己,与外人一起指责、质疑自己,他将难以拥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容易有以下表现:
1、比较谨小慎微、缺乏自信,总是缺乏自信导致显得孤僻,容易焦虑、紧张,内心愉悦感不强烈。
2、有些人在某些情况下攻击性比较强,比较好斗,过分维护自己的利益、权益。
因为缺乏内心安全感会导致产生过分的自我防卫、防御的行为表现。
这位孩子,就是被父母放弃后放弃自己,逃避现实。因为在家里玩游戏,他可以不去面对被欺凌的事实。
那为什么有些父母宁愿相信外人的一面之词,也不愿多花时间听听孩子的话呢?
因为委屈孩子、无视孩子情感需求是没有任何付出的。
孩子收到欺凌,家长去找老师理论,给孩子撑腰,是需要付出的,需要顾及人情往来、你我的面子,还有可能需要跟老师起冲突。
是不是家长也害怕呢?!怕麻烦!怕解决不了?!
可是,这样一来,这些没有父母关爱、支持的孩子就会更容易成为最佳的校园欺凌对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甚至到长大的时候,都要告诉孩子: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会站在你身边。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我们帮助你解决问题。
所以碰到孩子被欺负、欺凌的时候,父母具体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共情。
受到欺负孩子的主要的情绪是恐惧,但是表现也各不相同,幼年孩子会大哭大闹,有的会吓得精神萎靡。
作为16岁的孩子,他情绪上的外露就比较少了或者没有了(也许更多的是外露也没有用)。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孩子的自我的质疑。同时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增强内心的安全感。无论碰到什么困境,孩子心中都会有温柔而坚定的声音,我不是一个人,父母陪着我。
第二,评估伤害,及时保护。
有的欺凌事件除了对孩子造成情感损伤外,还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损伤,我们要及时评估孩子受到的身体伤害。
立即询问孩子状况,采取措施保护孩子。带孩子离开不安全的环境。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得到保护和救助后,才是与孩子了解事实全部真相的时机。
因为孩子已经相对平静和理性了。
第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家长和老师不带评判地与孩子一起去回看事情的过程,一起去分析,让事件完整客观地得到再现。
不能听一面之词。既要听孩子的说法,还要听老师和其他家长的说法。
必要的时候看监控。
如果事件比较严重,最好是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避免给孩子带来第二次伤害。
如果老师逃避责任,家长态度一定要坚决。
家长对这件事的态度能让老师和对方家长明白,你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不可能草草了事。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孩子会明白发泄情绪是没有用的,这个社会的准则应该是以理服人。
第四,理性分析,合理应对。
还原事情的全过程不全是为了评判谁对谁错,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尽可能的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如果孩子没有错,别替孩子说没关系。
家长替孩子说没关系,鼓励孩子不计前嫌,其实是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逼着孩子放弃自己的感受和利益。
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决定是否要原谅对方。
如果孩子有错,用自然惩罚法则来惩罚他。
自然惩罚法则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这本书中提出的。
当孩子出现过失或者犯错时,父母并不主动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过失或犯错所带来的后果。
例如和同学闹矛盾就要反思道歉。
这个过程中父母依然应该在旁边陪伴孩子度过难关,让孩子明白:我犯错误了,但我能够改正,爸爸妈妈也会一直爱我。
希望所有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让孩子从父母身上感觉到自尊、自信、安全感。
快写完这篇文的时候,大儿子起来去厕所,突然想起来,跑过去问:
大儿子,你上学的时候受过欺负吗?
(还好,儿子没笑话我才想起来)
“没有哇!”儿子笑。
他有一个鼓励他打架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