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第一位实现华夏大一统进而称“皇帝”的人就是秦始皇嬴政,正是由于秦朝开创了历史上统治者称为“皇帝”的传统,并且,首次统一六国,从而,引起了很多学者专家对其成功的探讨。而这个原因,随着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我们可以让人窥视一二。
据史书上记载:秦国直到统一六国的时候,共*死敌人约有160万人。对于如此强悍的军队,大家一定想不到,这个原因就存在于这些兵马俑的头上。因为,这些强悍无比的兵马俑上竟然没有一个人是带有头盔的。当时,秦始皇陵中兵马俑的发现,不禁为世人掀起了秦朝历史的一角,数以千计的兵俑排列着整齐的队列,庄严肃穆,隐隐透出一种凶悍的气势让人不禁肃然。
可以说,兵马俑的发现,正向人们揭开一个一直困惑着多数人的真相,因为,他们身上极为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秦朝士兵的精神面貌,更是代表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经过专家的进一步研究,却发现这些兵俑士兵,虽然,个个看着很强悍,但是,他们的装备却相对没有那么厚重。这么多的兵马俑,甚至,连个头盔都没有。
这样薄弱的装备,不禁让人越发好奇,在那个时代秦朝的军事力量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后来,经过几番研究与认证,专家发现:秦朝军队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作战能力,就表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正是因为没有头盔,没有那些厚重齐全的装甲,才越发显示出秦军的强大之处。秦军的士兵个个都是不怕死的,可以好不夸张的说,秦军就是一支凶悍无比的敢死队。
所以,更是因为这些敢死队的奋勇拼搏,才最终让秦朝走上了统一六国的巅峰。据《史记》中记载:“秦,带甲百万。”这里所说的“甲”,虽然,是指披甲的士兵,但是,看过兵马俑之后,大家就会知道,这里的“甲”单纯是指士兵身上的“铠甲”,并不包括“头盔”,而他们的铠甲也是皮做的,头上也同样是用皮做的板状小帽子,连头都盖不住。
并且,对于注重攻击性武器的秦国来说,头盔等防护类装备并不受重视。因为,统治者考虑到成本,材料的利用等,秦国更希望将青铜和铁等金属用在枪头或是弩箭等攻击性武器上。在那个时期,像刀斧类砍*型武器还没有广泛的应用于当时的战争,所以,常规性武器的*伤范围则主要集中在胸部和腹部,这也成为了秦兵征战不戴头盔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兵马俑中,更多的士兵仅仅是把头发梳起来扎成一个发髻,无怪乎就连司马迁也评论说道:秦朝军队作战时,居然坦胸露乳,顿足赤膊,完全没有齐全的装备铠甲而言。其实,这也与当时秦朝的社会风气以及上层政策相关。研究后就会发现,历史上的秦朝一开始就是一个小国,常常受到其他国家的挤压,最后,不得不迁居在靠近西北的甘肃一代。
而在这里的人民,大多都是非常豪放的游牧民族,他们天性好斗,一旦上头很容易赤膊上阵,这也是秦朝军队骨子里不怕死的因素。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了。商鞅变法中明确确立了军功进爵的律法,这道律法极大的推动了秦朝士兵的士气,更是造就了秦朝崇尚武力的一种社会风气。
大家都知道,古时的社会阶级,历来很难上位成功,想要翻身可谓是极难。但是,经过商鞅变法后,只要俘获两个敌军首级,就会得到相应的封赏,比如:斩获两个敌方的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以及一处田宅,还有数个仆从。同样,斩获的首级越多,封赏也就越多,家人甚至可以脱离社会底层,从奴隶变身自由人,最终,成为平民。
更别说,这种封赏还是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了,哪怕自己死了,军功也一样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从而改变他们的出身。这要放在现代社会,就相当于直接送你去当个小官一样,可谓是一件诱惑极大的事情。所以,这些士兵为了可以获得封赏,加官进爵,同时,即使战死,封赏也一样可以给家人,他们也就越发的不怕死了,此时,有没有头盔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而这种打仗时不怕死的风气,迅速在秦军在蔓延开来。
并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个时期的军队里可没有“禁酒令”一说,很多士兵临上战场时,为了让自己更加勇猛,常常都会来上几碗酒,给自己壮气。很多人都知道,三碗酒一下肚,酒气一上头,人就会感觉到热气腾腾,所以,很多士兵直接脱掉装甲,趁着这种热气,一鼓作气,上场*敌,斩*敌军首级,这才有了后期史料描述的那样。
所以,仅从兵马俑没有头盔这件极小的事情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秦朝崇尚武力是一种社会风气,这虽然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社会大势所促成的,但是,最终在秦军身上得到激发,成为了当时秦军普遍的一种精神面貌。
可以说,也正是这种尚武精神,最终,使得秦朝一统六国,开启了华夏统治者称“皇帝”的序幕。
参考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