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染黄了大树先生的头发,给菊花小姐烫了个波浪卷,它的名字叫秋天。”
——《理发师》 思阳 13 岁
“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身上金灿灿的,像做了什么好事一样。”
——《阳光》黄怡纲 9 岁
“黑色的夜晚,星星在闪耀,我在河边无忧无虑地散步。当我回头看我身边的河水时,只见无数的星星在河里流动”。
——《星河》黄坤 10 岁
这些诗歌的作者是来自山里的孩子们,他们都曾受到公益组织“是光诗歌”计划中的“小诗人”。
“是光诗歌”的发起人康瑜,这次要坐车几百公里,前往云南看望她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作品曾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
诗歌是否无用?
李玲就是康瑜要见的人。这个礼貌而羞涩的女孩,几天之后将成为这个镇上少数的大学生之一。
学生 李玲
我成绩从小到大都是不好的,写诗了之后,给了我一种动力,鼓励支持我,让我摆脱了我之前的那些困扰之类的。
我坐在门前的葡萄树下
听着鸟儿在歌唱
晚霞映射着水泥一样的地面
转头黑乌乌的乌云布满山头
大雨倾盆而下
——李玲
2020年,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上,连续一周登载了一首来自中国小诗人的作品《黑夜》,作者正是李玲。这首诗创作于2015年,那时李玲只有14岁。
《黑夜》
我信奉黑夜,
因为它能覆盖一切,
就像是爱。
这是康瑜主导的一次推广,她借着一些校友的资源,第一次把孩子们的诗歌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这是是光诗歌起点极高的亮相。
澜沧江畔是李玲生活的地方,也是康瑜第一次支教的地方。她最开始并没有宏大的计划,一个偶然的机会,康瑜让乡村的孩子们接触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