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尚读诗:李白胸怀大志,等待时机
这一句承接上句“大鹏”而来,前句“风歇下来”虽然语调低沉,却是为后文“簸却沧溟水”蓄势,使得全诗更加昂扬自信。并且“假令,犹能”两个虚词,以退为进,更显示出自己不同寻常的才能,和对自己即便遭遇冷遇仍然自信的心态。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大鹏鸟自比,分两个角度来表达自己超拔的自信:如果有大风推举,就能纵横万里;即便没有人提携,他也能纵横天下,毫不气馁。这样句诗除了有自信,其实也暗含对李邕的讽刺,即你提拔我,我能飞得更高,即便你不提拔我,我终究也能睥睨天下。
△ 王和尚读诗:李白一生自信,绝不屈服
三、李白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却处处受人讥嘲李白一生特立独行,潇洒出尘,但是他的自信在别人眼中却是标新立异,浮夸不实。对此李白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诗的第三句,诗意由以“大鹏”起兴,转入写自己。他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其中“殊调”和“大言”可谓是李白一生的写照。所谓“殊调”,即格调意趣与众不同,李白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在《新唐书》中记载:李白喜谈纵横之术,自称才能堪为帝师,并且他好击剑,有豪侠之风。与其他循规蹈矩的文人相比,李白自然如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李白不安于平凡庸俗的生活,也讨厌俗世的礼法和约束,他不甘个性被压抑,豪情被限制。这一个“恒”字,可见年轻的李白是如何特地独行,与众不同了。
在《旧唐书》中记载: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因此,李白常放豪言,表达自己高远的理想。在《侯鲭录》中就记载一个故事:李白在开元中期曾拜谒当朝宰相,在名刺上写道“海上钓鳌客李白来拜”,宰相一见很惊奇,就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什么做?李白傲然答道:以彩虹为丝,以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鱼饵!宰相一听,悚然。
△王和尚读诗:李白与众不同被人嘲笑
但是,李白狂放的言辞,自命不凡的性格,更多时候却被人冷笑。在拜访李邕时,李白夸夸其谈,非但没有获得李邕的重视,反而引起了李邕的不满。要知道,李邕爱好结交名士,不论是为了奖掖后进,还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看到如此狂妄的年轻人,总会感觉其人名不副实,自大浮夸吧。
当然,这句诗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李白钦慕李邕的声名,以为他是一个胸怀广阔的文坛宗主,故而以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苦恼,希望李邕别像“世人”那样狭隘和凉薄。李白经常因特立独行,狂放不羁被人讥嘲,他渴望李邕能别具慧眼,发现李白狂妄背后的才能。
△王和尚读诗:李白展翅欲飞,却被嘲笑
四、李白自比孔子,鄙视儒生,尖刻讽刺李邕但是李邕既没有同情李白的苦恼,也没有激赏李白的自信,而是恭敬而送之,冷眼而观之。这让李白心生不满,而萌生了退意。在诗的结尾,李白斩钉截铁地说出最犀利的尖刻之语“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表达出对李邕的不满和讽刺,也将诗的情绪推向顶点。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后生可畏”,表达对年轻人的鼓励。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尚能虚怀若谷,激励年轻人,保养他们的锐气,李邕也是一代文宗,为何却看不起年轻人呢?以孔子来作类比,可见李白对李邕所为多么不屑。
而诗中的“犹能”最值得体会,孔子尚且如此,何况你一个小小李邕?而“未可”二字也很有力度,带有斩钉截铁的感觉,与“犹能”对看,更见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