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毅叔,无授权禁转!
如果有人问你,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你可能会不屑一顾地回答:“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姓爱新觉罗啦!”不错,爱新觉罗确实是清朝皇帝的姓氏,至今清朝已经亡了100多年了,还有很多人以自己姓爱新觉罗这个皇家的姓氏为荣。可是,你知道吗?事实上,努尔哈赤到底姓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并不是满族及其前身女真族的固有姓氏。查清代的《钦定金史语解》一书,金代的女真族并无“爱新觉罗”此姓氏或与之有关的形式。而在记载清朝入关前历史的两部重要史书——《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中,也极少提到这个姓氏。至于明代晚期的史料中,笔者也没有见到过记述“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内容。这些证据都说明,“爱新觉罗”绝不会是女真或满族旧有的姓氏,而应该是努尔哈赤及其后人为了显示其家族地位高贵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一个姓氏。按满语解释,“爱新”即“黄金”的意思,“觉罗”即“远方”的意思,后引申为“支系”、“分支”的意思,由此解读,“爱新觉罗”就是“黄金支系”或“黄金分支”的意思,其含义就类似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黄金家族”的称谓。清朝以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的后裔作为宗室,而以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这一支系为尊贵的“正统”支系,所以称为“爱新觉罗”,即“黄金支系”。由此可见,“爱新觉罗”其实不应该是个姓氏,而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或者说一个尊号而已。
(一个有“爱新觉罗”文化色彩的艺术设计,其中的“SINCE1635”耐人寻味)
那么,说了这么多,努尔哈赤本人到底应该姓什么呢?这就要从清朝官方认定的清朝始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说起了。猛哥帖木儿,又译为“孟特穆”,在清朝太庙中他被尊为“肇祖原皇帝”。正是从猛哥帖木儿开始,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们从黑龙江向南迁徙,并接受明朝官职,正式成为明朝管辖下的建州卫,由此有了“建州女真”这个称号。那么,猛哥帖木儿姓什么呢?在朝鲜李朝的史书《龙飞御天歌》中有这样的记载:“野人酋长,远在移兰(即黑龙江依兰)豆漫(系女真族部落酋长的称号),皆来服事……如女真则斡朵里移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这里明确记载了猛哥帖木儿的姓氏“夹温”。“夹温”是个什么姓氏呢?其实这是朝鲜语的转音,它的汉语读法就是金代女真族的著名姓氏“夹谷”。有金一代,“夹谷”这个姓氏出了不少女真名人,是女真人中仅次于“完颜”的第二大姓氏。这表明,猛哥帖木儿原来的姓氏正是金代著名的女真姓氏——“夹谷”。
(以史诗为形式的朝鲜李朝史书《龙飞御天歌》)
金朝灭亡以后,留在中原的女真人为了避免被歧视,纷纷改为汉姓,其中,“夹谷”这个姓氏基本都改姓了“仝”姓。由于汉人中姓“仝”的很稀少,很多人又将姓氏改为同音的“佟”或“童”。而仍然生活在东北的女真人则保留了“夹谷”这个姓氏,直到猛哥帖木儿南迁,接受了明朝官职之后,也开始将“夹谷”改为汉姓。不过,猛哥帖木儿之后的继承人们在“佟”和“童”之间一直是游移不定的,有时候称“童”——例如明宣德九年八月,“建州左卫指挥使童凡察遣管下,用女真文字献书,译之……”,有时候又称“佟”——例如努尔哈赤在万历年间带队进京进贡时,所上文书都自称“建州左卫指挥使佟努尔哈赤”。之所以会“佟”、“童”不分,很可能是音译的问题。当时建州女真首领给明廷上书,一般都以金代的女真文字书写,再由明朝的有关部门翻译为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同音的“佟”和“童”是很难区分的,明廷也懒得去给一个女真酋长确定到底该姓什么,所以用“佟”还是“童”那就看翻译官们的心情了。到了清朝建立之后,清帝竭力掩盖他们的祖先曾臣服明朝的历史,自然不会再提什么“佟努尔哈赤”的往事,于是,努尔哈赤本姓“佟”(或“童”或“夹谷”)的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全名应该叫“夹谷猛哥帖木儿”)
至于现在网上有人说,努尔哈赤应该是姓“赵”,理由是“觉罗”其实就是“赵”的转音,又进一步推测说努尔哈赤祖先应该是靖康之难中被俘获到北方的北宋徽钦二帝的后代,所以姓“赵”。明末又有童谣曰:“朱家面,李家磨,做成馍馍送于对门赵大哥”,以此影射清帝姓“赵”。对此,笔者就只能说,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轻易否定,但是确实是论据不足,更多的只能是一种没有论据的推测而已。又或者,和“乾隆乃海宁陈阁老之子”的传说一样,只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心理安慰吧。参考文献:《钦定金史语解》,《满族发展史初编》,《明实录》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