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摩擦力这块,有许多同学感觉到有些难。
大多数同学感觉比较困惑的地方有:阻碍相对运动(趋势)怎样理解、摩擦力方向的如何判断、如何用摩擦力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等。
今天,我们就逐个解决同学们困惑已久的问题。
概念里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而且只能选择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一点和机械运动里面的研究物体运动是不一样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选择任何参考物。
“相对运动趋势”指的是想要发生相对滑动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动。比如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有沿斜向下运动的趋势。
关于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1.受力分析法。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摩擦力方向。
2.假设法。
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看他们能不能发生相对运动,如果能,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就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该物体在假设情况下的运动方向相反。
具体看几个例子吧。
我们知道,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相对运动(趋势),但它并不总是阻力,比如,走路,骑自行车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传送带把物体送到高出去等,都是摩擦力提供了动力。
理解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我们就能很容易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例子:
推自行车时,两个轮子都是从动轮,我们假设轮子和地面都是光滑的,则轮子就不会转动了,轮子随着车子在推力的作用下会一起向前移动,所以它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它所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后的。前后轮的道理一样。
骑自行车时,情况不一样了,后轮是主动轮,提供动力,我们同样可以用假设法,假设后轮与地面光滑,则后轮会在地面上打滑不能前进,轮子与地面的接触点会向后运动,所以后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前轮的道理同推行自行车的情况。
自行车的车轮受到摩擦力的情况用假设法是不是很好理解呢?
如有疑问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感谢大家的阅读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