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0日,随着淮海战场利好形势的进一步推进,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已经如同丧家之犬,只能四处流窜。除了少数部队在陈官庄以西负隅抵抗外,当时解放军和老百姓到处都在抓俘虏,大量的国民党军已经被俘。
当时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内,一个农民见到了十几个带枪的国民党兵,第一时间向我军方进行报告。
驻村的华野四纵十一师的我军战士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抓获了这群国民党。当时十几个人宛若惊弓之鸟,抓捕过程非常顺利。
可这些战俘被带到华野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陈茂辉面前时,陈茂辉感觉到了一丝丝的不对劲。
图-陈茂辉(1912年——2015年),男,福建上杭人,毕业于政治学院速成系
这十几个人“鱼龙混杂”,什么身份都有,有随军记者,也有司机和卫士,还有一个是个领导,自称是军需处处长高文明。
可在仔细打量这几个人后,陈茂辉根据多年经验分析,认为这几个人里面,肯定有国民党高级将领。
但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所以的疑点都指向了那个自称高文明的军需处长,可是对方对此矢口否认,没有确切的证据,根本无法证明对方的身份。
陈茂辉假装中计,让敌人误以为已经蒙混过关,却秘密派人观察。果然,疏于防备的高文明露出了马脚,被陈茂辉抓了个正着。
经过审讯,陈茂辉意外发现,这个自称高文明的军需处长,实际上正是我军大力搜捕的杜聿明!
杜聿明究竟是谁?他被俘后又经历了什么?现在怎么样了呢?
图-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文武双全,品学兼优1904年,杜聿明出生于陕西省,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当地的封建地主。富裕的生活条件,让杜聿明从小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当然,除了能够接触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外,杜聿明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爱国将领,和他的父亲也有莫大的关系。
杜聿明的父亲杜良奎是清朝末年的举人,后来参加了同盟会,并且鼓动县里的名团赶走清朝官吏,积极参加反袁称帝的斗争。
可以说,杜良奎一直对杜聿明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杜聿明的三观。正是因此,杜聿明才会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这么突出。
图-杜聿明
别看杜聿明的父亲是个举人,杜聿明可不喜欢舞文弄墨,他最喜欢的是玩弄枪支。不过,这也没有耽误杜聿明学习,小时候的杜聿明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小天才”。
不过在杜家的长辈相继去世后,杜良奎因为在外教书,从来不过问杜家家中琐事,于是管家的重担,就落在了杜聿明的身上。
幸而杜聿明天资聪颖,接手管家的重任后,把杜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了杜家众人的一致好评。
杜聿明1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回到了家中,看到儿子因为管家荒废了学业,心中十分失望。于是便把管家的任务交给了侄子杜聿成,自己带着儿子到当时陕北二十三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榆中20级丁班继续读书。
这所学校的校长名叫杜斌丞,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杜聿明的堂哥。
在这所学校里,有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教育家王森然、朱横秋这样的优秀老师,更有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谢子长、霍世杰和以后成为现代文学家的刘蕴华(柳青)等学生。
榆林中学的学习生涯,对杜聿明的影响非常深远,甚至影响到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