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亲属和朋友可能都知道,抑郁症患者一般都会有一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完美主义倾向、非黑即白、绝对化的要求或者灾难化的思维倾向等,有时候感觉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看不到希望或者看不到积极乐观的一面,只能看到片面的或者阴暗的一方面,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在认知方面的倾向。
这些问题,有的和抑郁症的病因直接相关,有的是抑郁症的症状和表现,如果不理解这些,那么,就可能没办法真正地理解抑郁症患者,也没有办法接纳抑郁症患者。
如果没有接纳,平常的日常生活当中,和患者谈话的过程中,双方都会感觉到别扭,甚至经常不欢而散;而如果做到了完全的接纳患者,关系就才会变得容恰,这样才有利于积极的治疗疾病。
在没有接纳患者之前,你可能不理解他的症状和感受,家属很可能就会对他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些抑郁症患者自己也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必要理解、尊重和认同感,患者会感受到家属在要求他改变,在给他压力。
而事实上,家属提出来的有些要求,在患者没有得病的时候,可能是很合理的要求,患者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但是他现在得了抑郁症,他的感受就会完全不一样。
比如,曾经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对我说,老师你很难相信,我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大男人,我竟然不敢出门买菜,这种感觉是如此真实而又让我羞耻,向别人说这些感受,我都难以启齿。作为心理咨询师和曾经抑郁过的人,我非清楚,他说的真的。
抑郁患者在发作期间的内心痛苦,以及患者的内疚和自责的感受,对于大多数抑郁家属以及不太了解抑郁症的人来说,用正常的思维是很难了解的。
如抑郁期间典型的负面情绪、症状还有:消极,自责,内疚,绝望,无意义感,兴趣丧失,没有活力,不想动,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等等。
因此,抑郁症家属在给患者提一些建议的时候,经常会有刚才我说到的那种情况。家属要能意识到,正在抑郁期间这位亲人,他已经不是健康时的那个亲人了,得病时的感受与健康时候完全不一样,因此,你的一个小小的建议,对他来说可能是巨大的压力,也可能是一种刺痛,甚至是伤害。
因此,要解决标题里提出来的问题,如何让他听别人的建议?
最重要的一点,家属要知道患者的真实感受,做到完全的接纳。
这就又回到我们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即接纳患者是帮助他的前提。但是,如果暂时还没有做到完全的接纳,或者做得还不是很好,那怎么办?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四个方面的做法供大家参考,在您没有完全做到接纳之前,可以尝试着按照以下四个方面去做。
第一、寻找合适的谈话时机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问,谈话还要找时机吗?他是我的亲人,我们是非常亲密的关系啊?什么时候想谈不就谈了吗?
如果没有得抑郁症,如果他是和平常一样的健康人,的确如上所说;但是,作为抑郁症患者,他的身体情绪状态是不稳定的,可能经常是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认知可能出现偏差,情绪控制功能也出了问题,这个情况下,就需要面对这些问题。
怎么挑选时机?找什么样的时机?家属要用心观察患者,他在一天的不同的时间段,或者在几天当中,找他比较放松和相对平静的时候,找他状态稍微好一些的时候,这个时候去和他谈一些正式的或重要的问题。
不要在他正在抑郁发作时,正在痛苦的时候把他叫过来,或者,在他不愿意或没兴趣的时候,非要去和他谈问题,这样会加剧他的痛苦,会让他非常难受,也会不耐烦、反感、排斥,这样,当然也不会有好的谈话结果了。
在同一天里,抑郁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状态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大多数患者在上午起床的时候,症状会比较重,晚上症状会稍微轻一点,这是抑郁症通常地“晨重夜轻”的特点,如果是这样,谈正式的问题或建议,就最好放在晚上,他状态稍微好的时候,可能效果就会稍好一点。
如果持续几天都找不到合适的时机,那要怎么办,难道就不谈了吗?就不能给患者一些积极的建议吗?当然也不是的,这个时候家属可以观察他一般在什么时候稍微放松一点,可以跟他约定一个症状稍轻一些的时间来谈。
比如说,家属可以这样说,今天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后某个时间,我们一起来聊一个什么话题,你愿意不愿意、想不想聊?这样提前预约一下,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让他有一个放松的态度,如果连这种情况都不能接受的话,说明他和家属的关系紧张 ,或者他的抑郁状态是比较重的,他还处于很痛苦、很封闭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可以暂时不要谈。不谈,也是一种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