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0月2日电 题:一位香港女大学生的“咏春情结”
新华社记者 洪雪华
今年23岁的刘碧尧,目前正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法律博士课程,她打得一手好咏春拳,一招一式,一推一退,攻防兼备,尽显咏春拳师风采。
咏春拳作为中国特色武术,在香港诸多武打片中大放异彩。从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到《叶问》三部曲,再到《一代宗师》,精彩刺激的武打场面吸引着大众目光,南拳咏春的精深绝妙在银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说到刘碧尧的“咏春情结”,还得从她担任咏春拳教练的祖父说起。
(小标题)童年启蒙:祖父是叶问徒孙
20世纪50年代,香港兴起武术热潮,正是这个时候,广东武术家、咏春拳创始人叶问将咏春拳带到香港。到了60年代,叶问的弟子相继自立武馆,收徒传艺。
刘碧尧的祖父刘中兴师从叶问弟子邹子传,20岁开始修习叶问系咏春拳。他是刘碧尧的第一位咏春拳教练,在沙田一家妇女会服务中心教了18年的咏春拳,4个月前才退休。
刘碧尧8岁就跟祖父在家学习咏春,从基础的小念头开始练起,一学就是一个晚上。
“念头正,则终身正。”咏春的拳法套路需逐级递进,只有完全掌握小念头,才能晋级修习下一步的拳法套路。单调重复的小念头动作很考验习武者的耐力,刘碧尧深谙此理:“我热爱咏春拳,所以我坚持下来了。”
14岁那年,刘碧尧正式跟祖父学习全套咏春拳。除了基础的小念头,咏春拳还包括寻桥、标指、黐手、木人桩、六点半棍、八斩刀法等六个拳法套路。
“很多动作练了很久还是不会。”刘碧尧回忆练习黐手时遇到了瓶颈。由于手肘力道不够,很多动作无法精准把握。祖父少不了责备几句,但总会在一旁耐心讲解动作,教她如何把握力道。
训练好力道,打沙包是个好方法,一拳一拳下来,刘碧尧白嫩的双手已是淤血破皮。等晋级练习到木人桩时,手腕淤伤也是家常便饭,日复一日,双手肌肉线条很显眼。
“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学会了咏春拳,比很多男孩子都学得好!”这是祖父对刘碧尧的肯定。
(小标题)咏春电影佳作:影响香港几代人
“练咏春拳让我学会了专注和坚持,学法律也需如此。”“其实我更想当一名咏春拳师。”在香港,年轻的咏春拳师缺乏资历,不是初学者们的首选,授拳不易,选择先成为一名律师是刘碧尧的权衡之举。
2008年,14岁的刘碧尧正式跟祖父学习咏春拳,那一年也正逢电影《叶问》横空出世。《叶问1》讲述了1938年日军攻占广东佛山,叶问拒绝担任宪兵队的武术教练,日军盛怒之下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叶问以咏春拳一招制敌。之后的7年,《叶问2》《叶问3》相继面世,引起了香港年轻一代对咏春拳的向往。
“学完咏春拳之后我会琢磨电影中叶问的招式和打法,然后照着练习,或与祖父切磋。”初学咏春拳时,刘碧尧对武打电影了解甚少。如今学成,关于咏春拳的电影,她表示一定不会错过。
5年后,《一代宗师》再次将咏春拳搬上银幕,将“大成若缺”的武术精神展现到了极致。如电影中的台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咏春拳的传承,靠的不是门派,而是精神的火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武打电影中的武术指导大都修习南派武术,设计的动作招式也以南派为主,其中咏春拳的拳法套路被运用在多部武打电影中。
1973年,电影《龙争虎斗》中,李小龙以一敌多,众打手一起向李小龙进攻时,李小龙以手部动作连消带打,转瞬将多人击倒,这个打法便是来自咏春拳的桥手技巧。
正是这三部咏春佳作,让咏春拳一步步走进大众视野。
(小标题)传承咏春:梦想开一间拳馆
如今,香港有着大大小小的咏春拳馆,或开于街头,或隐于闹市。现存的香港咏春拳派系主要有梁相系、黄淳梁系。梁相和黄淳梁都是叶问的亲传弟子,在他们的传承下,咏春拳的火种在香港继续发光发热。
拳馆中不乏“70后”“80后”的身影,他们从小看香港武打电影长大,有着很深的武学情结。练习咏春拳不只是防身自卫、强身健体,更是他们对武术的一种执着。
现在咏春拳的一招一式已融入刘碧尧的生活。“只要对方有任何动作,就能做出灵活的反射式对拆,做到连消带打。”刘碧尧说,甚至与朋友不经意间的推搡,她也会很快做出应激反应。
刘碧尧梦想开一间拳馆,好好传承咏春。凭借出色的咏春拳法,刘碧尧在多次咏春拳公开比赛中获奖。2017年,她成为香港咏春体育会的注册教练。香港咏春体育会的前身是咏春联谊会、叶问体育会,于1968年在叶问的倡议下在香港成立。每个工作日的晚上,一有时间,她都会到咏春体育会帮忙教咏春拳。
叶问弟子梁挺开发了咏春拳国际标准课程,在世界各地办起了咏春拳馆。如今,由梁挺创办的国际咏春总会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3500多个分支,超过5000多间武馆。
为了能继续教咏春拳,刘碧尧曾在一家社会服务处担任了4个月咏春教练,教授4到8岁的香港小朋友基础咏春拳法:“看到他们学会打咏春拳,我很开心。”
刘碧尧表示,祖父刘中兴向来寡言少语,但当孙女对他说“想开一间咏春拳馆”时,他兴奋地说:“等你开拳馆了,我就去当教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