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承压,复苏可期
近期数据已有边际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8月全国社零总额3.63万亿元,同比 5.4%,环比7月扩大2.7个百分点,1-8月全国社零总额28.3万亿元,同比增长 0.5%,全球疫情下消费仍展现较强的韧性。随着城市管理和居民应对疫情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优化,疫情后恢复速度较以往有所提升,我们预计下半年消费整体有望迎来复苏。
疫情期间必选消费显韧性,可选品类短期承压。以4月份数据为例,必选品类中,粮油食品、中西药品、饮料类同比分别 10.0%/ 7.9%/ 6.0%,保持正增长;地产后周期品类中家电、建材、家具类均承压,同比分别-8.1%/-11.7%/-14.0%,其中家电、家具类增速环比回落幅度相对较小。
可选属性较强的品类消费弹性较强,有望在疫情恢复期增长。本轮疫情期间压力较大的服装纺织、金银珠宝、汽车类消费从6月份开始出现较为显著的复苏,截至8月,同比增速分为 5.1%/ 7.2%/ 15.9%。随着疫情的逐步恢复,我们预计下半年可选消费品类有望迎来复苏。
消费复苏值得期待
疫情逐步缓和,消费者信心出现边际改善,后续恢复值得期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初疫情后,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正在逐步恢复,消费者信心及预期整体呈现震荡平稳的态势。
消费企业仍然体现出增长韧性
优秀的消费公司在疫情影响期间仍能维持高速增长。对比消费各个板块主要上市公司 2022 年收入、利润占 2019 年对应项目的比例,很多公司尤其是板块龙头公司们,在疫情后的这两年多时间里获得了快速的收入或利润增长。
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持续提升
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01-2021年,中国人均GDP从1,045美元上升到11,891美元,CAGR 12.9%。尽管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以发展的眼光看,如按照购买力平价调整换算后的人均GDP来看,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人均GDP仅为美国27.9%的水平,依然有大幅提升空间。
可支配收入有望持续提升。中国进入了GDP高速增长的阶段后,投资以房地产、基建、进出口为拉动,劳动者报酬增速一度低于GDP的增速。中国直到2012 年,一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才重新进入上升阶段,与此同时,政府也逐渐注重加大转移支付的比例,持续多维度提升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