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品牌哥在网上冲浪时,看到up主内幕纠察局暗访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吉野家,爆出其使用发臭肉末、过期蔬菜制作食物。
而在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后,吉野家的回复也让大家看得一头雾水,大意就是这个出现问题的门店并不归我管,你们找错人了。
典型的“闯祸不是我家孩子,得奖是我孩子”。
网上随手一搜,这几年吉野家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在少数,连带着还有被吐槽的口味一成不变,性价比越来越低。
大规模关店、巨额亏损成了吉野家这几年的主旋律。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吉野家,这个靠一碗牛肉饭崛起的百年老字号,为什么在中国突然不香了?
先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到底是穷人的钱好赚,还是富人的钱好赚。
在我们说过的品牌故事里,不乏大量走平民路线崛起的例子,远一点的像优衣库,近一点的像拼夕夕,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吉野家。
在日本论坛网站2ch上有这样一个段子,说“全身优衣库、三餐松屋吉野家”的人,多半是“屌丝”。
但与“屌丝”互相成就了的它们,都成了巨头,雷老板诚不欺我。
在《吉野家的经济学》一书中,吉野家时任总裁安部修仁提出过吉野家的三大核心要素:味美、价廉和快捷。
虽然在今天,拥有这几个特点已不能让一家快餐店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在一百多年前,吉野家却是实打实地靠着这几个字,从一个水产批发市场的小店,做成了市值过亿的餐饮帝国,而且只凭一碗牛肉饭。
吉野家的第一家门店,最早可追溯到1899年,一个名叫松田荣吉的大阪人,在日本桥一带的水产批发市场开的小饭馆。
1926年,批发市场在关东大地震后搬迁到筑地,松田的小店也跟着一起,在筑地重新开张,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筑地一号店。
当时,来店里的大多是批发市场的苦力,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吃饭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所以味道不错,出餐又很快的小饭馆便成了他们的固定食堂。
这样的选址和客源,无形中也决定了吉野家最初平价、亲民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