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美人,清音一曲,盏茶数杯,是真是幻,悠哉快哉。”有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近日《梦华录》中的半遮面频上热榜,赵盼儿的点茶绝学也喜提京都一众文人雅士的青睐。细心的网友发现西方的咖啡拉花与我国的宋代点茶工艺,异曲同工,无非是在饮品上作画。
实则不然,剧中的点茶绝活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茶百戏。我国茶百戏举世无双,其起源比西方的咖啡拉花整整早了一千年。“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①,煎茶赢得好名声。”唐代福全《汤戏》的寥寥数文,点出了茶百戏的另一雅称——水丹青。
宋代点茶起源于唐中晚期,点茶是茶百戏的基础。茶百戏出现在陶谷《清异录·荈茗》一书中,“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丁谓《煎茶》:“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茶百戏与西方拉花最大的区别在于,茶汤表面的万千图案来自注汤和茶勺搅动等物理方法。而西方的拉花通过带有压力的热蒸汽把空气打进牛奶中形成泡沫,牛奶加入咖啡最终形成两种不同颜色叠加的图案。
茶百道又唤作水丹青,不仅因其流程类似水墨画,还因其制作考验画功。宋代的茶百戏分为六步:炙茶、碾茶、候汤、注汤、击拂③、分茶④,搅拌茶水产生细腻泡沫相当于研墨,清水在茶上作画相当于勾勒,作画必须一气呵成不能中断。由于茶汤具有流动性,最终画面仅可维持约15分钟。
何谓“百戏”?茶汤作画,玄妙之处就在于“乳化”二字。快速击打的茶汤融入大量的空气,从而产生丰富泡沫。击打的时间愈久,茶粉颗粒越细越均匀。一杯茶画,随着泡沫与空气不断反应,而呈现万千动态,茶百戏,百字的灵动源于此。
茶百戏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绝于清。宋朝重文轻武,茶百戏的图案多以中国传统书法和山水、花鸟画为基础。百兽山川层层叠叠,茶汤之中蕴画,画中又藏诗,百戏之美,在于朦胧意境。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宋徽宗也曾在《大观茶论》中用“疏星皎月,粲然而生”来形容点茶。李清照在《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中也写有“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时至今日,茶百戏已经被列入了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珍贵的民族艺术终于能失而复得。作为民族国奢品牌,藏升號致力于打造高阶生活方式,传承民族珍贵文化。茶百戏等非遗茶文化不会再湮没在历史记忆之中,藏升號将典藏茶学国粹,助力华夏茶文化走向世界。
此文注释
注①:陆鸿渐指茶圣陆羽。
注②:箸即为筷子,记录了当时用筷子搅拌茶汤。
注③:击拂指搅拌出绵密持久的泡沫,也称茶汤悬浮液。
注④:分茶指茶匙加水或汤瓶注汤使茶汤幻变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