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东奕之所以火出圈,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的饭太简单了:两个馒头一瓶水,连包榨菜都没有。
在这个物质丰裕的年代,还有谁会吃这么简单的饭?不知道记者当初路上偶遇采访他的初衷是不是看他像一个贫困生,想挖掘一个“贫困学生人穷志不穷,努力考入北大”的典型。
北大一堂堂的老师、助理教授,还是一位世界级别的数学天才,却在饮食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上,这个反差确实太大。
有网友心疼“韦神”:“就水和馒头能供上韦神大脑的营养吗?哪怕加两个鸡蛋也行啊,韦妈妈赶紧给儿子找个好媳妇来照顾他好吧”
按理说,从事他这样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足够的能量才能够维持吧?可是,人家这样的饮食并没有影响他攻克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也没影响他成为博士后,更没影响他在国际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之所以想到韦东奕是因为昨天晚上听说同事的娃又又又考了全市第一名。
高中的期末考试成绩刚出来,而同事的娃又是全市第一名。一次全市第一还不足为奇,关键是人家娃从初二到高二这几年,每次大考、小考,难考、易考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名,你说厉害不厉害吧。我们这个小城市的第一不知道明年能否上得了北大、清华之类的,估计问题不大。
我就很纳闷:人家这娃从小就吃剩饭剩菜怎么一点儿也没影响智力发育?我觉得,高中的考试成绩还这么好,除了娃本身认真努力之外肯定离不开高智商啊。
我这同事的老公酒局特别多,10年前还比较铺张浪费那几年,她老公几乎每天晚上都出去应酬,饭桌上最后上的菜基本不动筷子,她老公就带回家给她娘俩吃。
人家娃经常吃剩菜,一点儿没影响生长发育,个头不矮,学习也很优秀。
当然,我同事两口子智商都比较高。
反而我的一个大力伺候娃的邻居,有时晚上8点多回家遇到他在走廊上剁整只鸡,打算炖了给他10点才下晚自习的娃补营养,听说最终高考才考了400多分。
所以,我觉得吧,娃的智商高不高,有没有上进心,学习成绩好不好,真的跟吃啥喝啥没太大的关系,即使有关系,也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微量元素。
前段时间因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火了的黄国平博士,更是从小缺乏营养。他本就家庭贫穷,12岁没有了母亲,父亲不在身边,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学费全靠自己“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所得,冬天连件棉衣都没有,17岁成为孤儿,家徒四壁的他连饭都吃不饱,又何谈营养?但他却一路从大学,到研究生,到博士,现在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
还有一个在求学期间吃不饱的科学家——我的偶像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时,为了节省支出,早一年修完课程,她夜以继日地学习,没有时间做饭,当然,她的经济条件太窘迫,也没有多余的钱吃饱。她经常“一连几个星期,她只吃了抹了黄油的面包,喝茶。”能够吃两个鸡蛋就是打牙祭,终于,有一天她因为严重缺乏营养和贫血而昏过去了。昏过去之前的那几天,她只吃过一把萝卜和半磅樱桃。
过着如此贫苦的生活,居里夫人——当时她叫玛丽,在期末考试中还是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看看,身体因为缺乏营养和睡眠倒下了,脑细胞并没有“贫血”。
用这几个例子来证明“高营养的食物不能决定娃的智商高低或者说学习成绩的好坏”,可能会让有些特别注重给娃提供高营养食物的家长不服气。
我不是营养学家,也不是神经心理学家,但这个结论不仅是我的直觉,也不仅是我从归纳出来的经验,我其实搜索过类似“营养与孩子智商发育关系”之类的书籍和论文,真的并没有找到一本高度相关的可靠的依据。那些宣称“补充XXX提升孩子智力”多数是某产品商家打出来的广告而已,反正我觉得毫不可靠。
所以,家长若要想养育一个高智商的孩子,食物中的营养并不是关键因素,正常饮食即可。
孩子的智商到底与什么有关系?
我近两天在看西班牙权威神经心理学家阿尔瓦罗.毕尔巴鄂写的书《孩子的大脑:智商与情商的真相》,阿尔瓦罗不仅是神经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书中从大脑科学的角度帮助家长们了解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神经元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大脑是如何发育的,发育到什么程度,这个时候家长能做些什么。
他的观点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是孩子有机会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群中进行探索。
具体书中有哪些内容,等哪一天我读完了会分享给大家。
作者:婉秋聊育儿,两娃妈妈,喜欢读书、育儿,欢迎关注,一起吐槽养娃的鸡飞狗跳,分享养娃的幸福快乐,总结养娃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