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谈产品,最离不开的不是性能和数据,而是场景。
场景,恐怕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区别于传统互联网时代最深刻的认知印记,用户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产品,却有完美的场景,人的行为需要场景来解释,产品的功能则需要场景作为实际输出的背景和注脚。离开场景去谈一个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只能得到一个偏离参考价值的结果。
这个结论,对电动汽车格外重要。
身处汽车行业转身的关键时刻,又代表了整个行业对核心机能——能源的选择,电动汽车的备受瞩目和饱受争议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电动汽车才是一款合格甚至优秀的产品?
——看场景。
电动汽车经常为人诟病的续航里程、设计理念以及性能特点,其实都必须在相应的场景下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答案,对于行业和用户,都是如此。
不管是产品完成度高如特斯拉,还是我国市场上有些你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电动汽车,在不同的场景下总有甚至能够被你称为判若两人的表现,而这些最后都成了键盘车手们的饭后谈资。
现在,先让我们进一段测试场景:
测试地点:
成都,2019年2月底,室外气温8度,阴天。
测试环境:
成都绕城高速,完整一圈的实际行驶里约为87公里。
测试条件:
测试两次:第一次,不开暖风,保持时速92km/h-95km/h;第二次,打开暖风,其余条件一致。
我们收获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在不开暖风的情况下,在跑完一圈绕城高速之后,系统的理论续航里程会损耗120公里;而在打开暖风的情况下,同等条件下,系统的续航里程会损耗133公里。按照每次充满电后表显的完整续航里程360km,两种工况下对应的续航里程分别为262公里和236公里。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批数据,在经历了三次在城市日常通勤场景下从满电使用至6%—8%再充至满电后,被测试对象分别交出了323公里(无暖风)、301公里(全程暖风)和337公里(无暖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