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珐琅花卉三足熏炉,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得一提的是,熏笼出现在诗词中,总是和后宫闺怨有关。
手炉 冬日暖手宝最著名的应该是白居易的“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王昌龄在《长信怨》中有“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的诗句。
清代女词人顾太清也曾作《南乡子·云林嘱题薰笼美人图》,其中上阙写道:“窗外雪昏昏。人倚薰笼昼掩门。寒恋重衾眠不起,氤氲。一瓣心香谁与焚。”
虽说火盆、炭炉、薰笼等比地龙、暖阁方便许多,搬着或抬着便可移动,但比起手炉来,依旧远远不及。
手炉,最大的特点便是小巧灵便,可以捧在手里,抱在怀中,或放入衣袖,因此也称捧炉、袖炉。
铜手炉,袖珍小巧,图源网络。
手炉通常为两层,内胆要放置炭火,多为耐高温的铜质,且镂空;外层则没有诸多限制,选材很多,多用鎏金、錾花、画珐琅、描金漆等技法装饰,极尽精美。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其外层为朱漆地,描金龙凤纹各一对。
手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当然也有方形、八角、梅花、瓜棱、龟背、海棠等,不一而足。
嵌珐琅花卉纹手炉,图源网络。
明清宫廷手炉名目繁多,工艺精美,寓意吉祥。
乾隆十六年(1751),逢皇太后60大寿,进献物品中就有“暖律回春铜手炉九件”。
十年后,在皇太后的七十大寿上,同样也是连日进献,其中就有“兰幄春温漆手炉”“温室春调铜手炉”“阳和回律广珐琅手炉”各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