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解读: 冬季最适合用膏方来调理的疾病是什么?进补误区有哪些?如何食补?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豕膏、马膏的记载。中医主张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冬令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食补和药补。食补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为食补安全,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但食补补益力缓,虽也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药补的需要辨证施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 冬季最适合用膏方来调理脾胃疾病
肠胃健康是基本。冬季天气转寒—受冷空气刺激—胃酸分泌增多—食欲大开—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增多——胃黏膜不断受到刺激加重胃负担——出现胃胀、胃痛、嗳气、反酸。加上冬季运动少,胃肠蠕动减慢,也会造成食欲不振,胃胀、腹胀等症状。慢性胃炎有实证和虚证两种。一般实证患者会出现口苦、上腹部刺痛,这类人是不适宜进补的;而虚证的人则表现为上腹隐痛,受凉的时候加重,手脚冰凉、纳差、嗳气,这类患者可以用膏方来滋补。不过要选用清补的方式,药方中选偏温的药材。比如党参、黄芪、白竹等。
实例一 62岁的王阿姨人偏瘦,非常怕冷,胃口也不好,慢性腹泻三年,每天大便 5-6 次,晚上也要起夜,觉都睡不好。四处就诊,药也吃了不少,就是迟迟不见好。
医生辨证:舌淡苔白、边尖有齿痕,脉象弱,从中医病机看,王阿姨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所以容易腹泻。医生辨证施治,先用汤剂调理3 周,之后服用膏方。王阿姨服用膏方一个半月后,慢性腹泻的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的人,冬季更要注意保养。慢性腹泻主要与患者脾虚湿盛有关。脾虚则水液运化失常,体内容易积聚水湿、化生痰湿,主要是通过补气和驱湿的方法来调理。膏方具有滋补性强、服用方便、吸收迅速、疗效确切、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冬季最适合用膏方来调理脾胃疾病。
2 进补误区
儿童进补要谨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体质虚弱,适当适量“进补”可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小孩生理机能旺盛,不宜“进补”。尤其是甘温、 温热之物, 如羊肉、 狗肉、 鹿肉等, 这些只适宜于成年人,儿童即使体质弱,也应忌食或少食,反之则有损无益。
私自进补反受害:张阿姨长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认为自己体质差,自己买了人参、参芪大补膏,结果出现兴奋、 烦躁, 失眠更厉害了。这是典型的 “乱补”,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3 药补不如食补
为使冬季 “进补” 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中医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平补、温补和清补等类。
平补食物: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须的食物;如:枸杞:阴阳双补,对于肝肾皆有不错的调理的作用。银耳:滋阴益气,既可以补脾开胃,又可以润肺清肠。山药:能益气养阴,具有健脾益胃、补肺润肠、养肝补肾等多种功效。黑豆:能补虚损,养血滋阴,具有补肾、养肝、润肠、益胃等作用。蜂蜜:能养阴补血,具有润肺、养肝、健脾和胃等功效。玉米:能抗衰补虚,具有健脾开胃、益肺宁心等作用。豌豆:豌豆能补益虚损,具有养心、清肠、护肾等功效。蚕豆:能补中益气,具有健脾开胃、润肠、护肾等作用。茯苓:能改善身体虚弱,具有健脾养胃、宁心益肺等功效。苹果:能养血生津,具有益胃、清肠、益肺等功效。
温补食物:温阳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症状,从而增强体质。草鱼:补脾虚、促进消化。鲶鱼益气、养胃、泽肤。鲟龙鱼:活血通络、养血。鳝鱼:清肝火益气养血、通阳益脾。牛羊肉:益气补血,治精气血两虚亏,牛血行气柔肝。鸡脯肉:补血补气、温补脾胃。莲藕:能消淤清热解毒、补心升血、健脾养胃、活血锁精。但阴虚内热的体质,多食则加重阳热升火,出现咽干、齿痛、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
清补食物:偏凉,可清火。干贝:滋阴补肾的功效。桑葚:性寒,味甘,有滋阴补血之功,最能补肝肾之阴。蛤蜊:蛤蜊性寒,味咸,能滋阴、化痰、软坚。但阳虚偏寒体质,多食反而使体寒更甚,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
因此,即使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和食物, 药证不符,不但无效无益,反而有副作用。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身体虚弱、消瘦、脾胃不好的人可以吃一点山药和粳米粥,如果一味地大鱼大肉进补反而会消化不良。消瘦却能吃能喝脾胃佳的人可以多吃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患有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要益气养阴,高血脂的人则要采取清补,如吃一些核桃仁、芝麻等。
如果是长期药补,还需注意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土三七、苍耳子、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蓖麻子、番泻叶、苦参、山豆根、野百合、虎杖、生何首乌、黄药子、粉防己、绵马贯众、夏枯草、川楝子、苦楝皮、马钱子、鸦胆子、罂粟壳、白及、土茯苓、青黛、大黄、泽泻、半夏、蒲黄等可能肝损的药物,定期检测肝功能。
喜欢本内容可以关注我,也欢迎留言询问,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