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个构件是怎么发明的?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这个钩子叫詹氏车钩,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构件,号称是一项用了100多年的“黑科技”。
在没有詹氏车钩之前,火车车厢是靠一种插销式车钩连接的。插销式车钩的车钩两侧向内陷,其中一侧设有一个连接环,挂车时需要将连接环插进另一侧,再插上插销。解挂和连挂都需要人工操作,非常的不安全。且车厢前进时是连接环在受力,插销太笨重就会断裂。这就导致了火车的牵引质量低,最多只能拉几千吨。
有一天美国铁路工程师伊利·汉尔顿·詹内,在公园漫步时见到孩子们玩游戏,将手与手钩在一起,便从中获得灵感,开始尝试新型火车挂钩的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最终发明了“詹氏车钩”,并在1868年获得发明专利。后来,詹天佑把詹式车钩引进到中国,直到今天 詹式车钩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很多列车还在使用这种车钩。那它到底神奇在哪呢?
从外观上看,詹氏车钩像两只铁手,它由钩头、钩身、钩尾组成。钩头内部有两个十分重要的零件,钩舌和锁帖。当两个车钩靠近时,从斜面产生挤压力挤开弹簧,钩舌受到撞击而转动,对口就会打开,挂钩进入后弹簧反弹,里面的锁帖自动落下就会将车钩锁住。就这样,两节车厢就被紧紧的连在一起了。
不仅如此,由于钩身连接着钩尾,在固定车尾的同时,也可以让车辆之间传递一定的牵引力和制动力,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可以轻松拉动几吨的重量。而解挂时,只需要向上拉一下锁帖就可以了。
虽然詹氏车钩很实用,但它并不是完美的。詹氏车钩连接的车厢之间有很大的间隙,在列车高速行驶时,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平稳性,因此更适用于火车。而高铁车厢连接用的则是一种新型车钩,柴田车钩。
柴田车钩是日本设计制造的,最早应用在日本1964年运营的新干线上。它是一种密接式车钩,由钩头、钩舌、解钩杆、弹簧、解钩风缸组成。使用时只需要把一边的凸锥,插进对方相应的凹锥孔中,然后将钩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0度,这样车钩就像磁铁一样吸附在了一起。连接处没有了间隙,列车运行更加平稳,也减少了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和噪音,我国早期的高铁使用的就是柴田车钩。
但是目前,中车四方所自主研究出了,属于我国自己的全自动车钩,四方所自动车钩。且已投入使用,打破了日本车钩的垄断。2020年10月25日,装有四方所自动车钩的巴基斯坦拉合尔市,轨道交通首发列车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巴基斯坦正式驶入“地铁时代”,也向世界输出了车钩的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