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天台】
济公传说 • 木鱼山和利济桥
赵达枢
在天台山国清寺前面的赭溪边,有一座扁扁、圆圆酷似木鱼的山,人们都叫它“木鱼山”。
在天台县城小西门外有一座横跨东西、高高弯弯的石拱桥,人们叫它“利济桥”。
提起木鱼山和利济桥,有它们的一段来历呢。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天台有个姓杜的知县,上任不久就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他身为父母官,却只知道四个字一吃喝玩乐。
老百姓对他恨之人骨,却又无可奈何。
那时,始丰溪、赭溪两条溪流绕城流过,城乡交通受其阻隔,出行十分不便,百姓们纷纷上书,请求修桥筑路。
可是,杜知县置若罔闻,顾自吃喝玩乐。
当时,要数西门外的乡村最多,人口最密。乡民进城,来来往往,只得涉水过河,到了寒冬腊月,更是忍受不了。
看到知县不理,只得又上书台州府台,请府台督促杜知县造桥铺路。
谁知,那台州知府原是和杜知县一鼻孔出气的,也置之不理。
百姓们气极了,议论纷纷。
事情传到在国清寺当和尚的济公耳里。他早就恨透了杜知县这狗官,一听这件事, 更是恨上添恨,下了决心,要为万民百姓出气解恨。
这年夏末的一天,杜知县带着家眷侍从从天台山避暑回城,路过国清寺。
杜知县进了国清寺,寺院就遭殃,他不但白吃白喝,还要住持长老把佛宝金木鱼献出来。
济公得知此事,冒火啦,心想,今日非收拾这个畜生不可。
他穿着一套破衣破裤,脚着一双破蒲鞋, 手捏一把破芭蕉扇,一阵风跑到寺外。
一会儿, 杜知县来了。
一对对“肃静”、“回避”的旗、锣、伞、扇在前,坐着大轿,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济公看到了,牙齿咬得咯咯响,说道:“为民除奸,乃是我的天职!阿弥陀佛!”说罢,就去勘察地形。平日里,国清寺前面那条溪水乱闯乱撞,每年总要吞噬大片良田, 济公曾经想过要在这儿移山筑坝治恶水。
今日值此良机,岂不妙战!他想着良计,站在构想筑坝堵水那地方的路上,等着杜知县。
“嘡嘡嘡……”几声官锣,把济公从思索中惊醒,大班人马已在眼前。
济公一步跨到路中央,挡住鸣锣开道的。
衙役一看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和尚挡住去路,大为恼火,呵斥道:“小秃驴如此大胆,瞎了眼!杜老爷驾临,快快让路!”
济公道:“杜老爷难得来此,小僧有话跟他讲,请禀告。”
衙役一听这小和尚语出不凡,只得上去禀告。
杜知县一看,是一个十五六岁,穿一身破衣裳,着双破蒲鞋,手捏破芭蕉扇的小和尚,十分恼火,心想:我堂堂七品官,一县之主,岂能和这个不伦不类的小僧搭讪。
一怒之下,喝令左右衙役棒打济公。
衙役们一齐扑上,挥起水火棍蒙头盖脑打了下来。
济公连避过几棒,见衙役们还不肯歇,不禁怒从心起,我忍到现在,不能再忍了。
济公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忍是心头一把刀,我若不忍必先绞。管他的。”说完,就用那把芭蕉扇扇了几下。
顿时,烈日当头的天空,随即彤云密布,迅雷霹地,倾盆大雨直泻下来,顷刻之间,洪水猛涨,怒吼奔腾。杜知县和太太、小姐、衙役们措手不及,被狂风暴雨吹打得七 零八落,纷纷掉到溪里。
那只金木鱼,济公早就拿回来啦。
济公又用扇轻轻一掸,把杜知县这班王八收拾到一起,然后,朝金木鱼轻轻一扇,那木鱼渐渐变大,越来越大。
济公把这些王八塞到木鱼里头,塞上土,推到他要筑坝截水的地方。
这金木鱼,随着济公呼唤的风和雨继续升高变大,成了一座小山,挡住了恶水。杜知县也已命归西天了。
却说那一杆木鱼柄,一直随水流到城外行人众多的小西门。
这时,济公停了扇,风静雨止啦!木鱼柄也不再流啦。
济公朝木鱼柄轻轻吹了一口气,那柄立即变成了一座弯弯的石拱桥。
后来,人们为纪念济公为民除害造福,就将金木鱼变的山起名为“木 鱼山”,那座石拱桥呢,因为济公本姓李,百姓们就叫他“李济桥”。
又后来,因年代久远,人们叫着叫着,叫谐了音,就叫成了现在的“利济桥”。
天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济公传说》
附记:
“木鱼山”今尚在。但“利济桥”古桥因桥高,拱陡,坡度大,桥西厂矿单位汽车难进,于一九七八年拆去,在原桥址重建平拱桥,桥栏镌刻“小西门桥一九七九年元旦 建造”。但人们还称其为“利济桥”。
转自:天台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