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被世人称为千古一帝,他在位的六十一年间,文治武功做到了极致,平定三藩、台湾,使百姓安居乐业,使大清进入了一个空间的盛世。但一代帝王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众多的臣子对他进行辅佐。我们就来点评下康熙时期的十五位名臣。
- 索尼:四大辅臣之首,康熙首位太国丈,大清的“外交官”
索尼家族通晓满、蒙、汉三种语言,对招抚蒙古各部,以及明军做出了巨大贡献。皇太极死后,与鳌拜等人拥立顺治继位,顺治驾崩后被任命为康熙四大辅臣之首。清廷为了制衡鳌拜一党独大,册封索尼孙女为康熙第一位皇后,对清朝前期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对鳌拜飞扬跋扈的纵容也颇受世人痛恨。
- 鳌拜:后金开国元勋之后,作战神勇,是忠臣又是权臣
鳌拜是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第九子卫齐的第三子。他继承了祖辈的神勇,在大清初见屡立战功,被称为“满州第一勇士”。因与索尼等人拥立顺治为帝,受到多尔衮对忌恨,多年来抑郁不得志。多尔衮死后,逐渐被赋予重权,并列为康熙四大辅臣。康熙初年大力清算多尔衮余党,排除异己,诛*忠良,圈地害民,最终被圈禁致死。
- 苏克萨哈:为自保揭发多尔衮,受排挤久不得志残被绞*
苏克萨哈与多尔衮同为正白旗,本是多尔衮近侍,常年追对其左右。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为自保,带家人首先揭发多尔衮阴谋篡逆,以此受到顺治赏识,不断提拔。顺治驾崩后,位列四辅臣第二位。苏克萨哈作为多尔衮余党,与鳌拜争斗八年,而索尼、遏必隆从中挑拨离间。鳌拜权倾朝野后,反动换地运动报复多尔衮,苏克萨哈势单力薄,残被绞*。
- 遏必隆:后金开国元勋之后,屡立战功;康熙第二位国丈,明哲保身获善终
遏必隆说后金开国元勋鄂亦都第十六子,早年随军征战,屡立战功,深受皇太极、顺治帝赏识,而其又是镶黄旗大臣,顺治驾崩前赋予康熙四大辅臣之位,列第四位。遏必隆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不同,在鳌拜争权夺利时,他选择明哲保身,实际则是站在鳌拜一边,所以鳌拜倒台后,他一度被判为死罪,但最终被康熙饶恕,获得善终,并且多年后,其女还成为了康熙帝的第二位皇后。
- 吴三桂:明朝罪人,清朝反贼;一度称帝,身败名裂
吴三桂本是明末重臣,出身将门世家,是祖大寿外甥。载明朝末年,曾一度被崇祯赋予重任,镇守辽东。识时务者为俊杰,吴三桂虽然曾经两次率兵进京勤王,但最终还是投靠了日益强大的清廷,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南下中原,他也成了清朝的功臣,被加官晋爵。多年征战后,擒获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封为藩王镇守云南。尾大不掉的吴三桂终究成为清廷卸磨*驴的对象,吴三桂只好起兵抗清,晚年曾一度称帝,但最终起义失败。吴三桂也成为一生多次反叛的令人满汉各族人民唾弃的历史罪人。
- 索额图:名臣之后,是能臣又是权臣,党争的失败者,大清第一罪人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因为是庶子出身,索额图早年颇为用功,帮助康熙智擒鳌拜,受到康熙的大力提拔。他同时又是孝昭仁皇后的叔父,因此不断被赋予重任,索额图也不负康熙所望,在平三藩、征讨噶尔丹、与沙俄谈判《尼布楚条约》时显现出了他的过人才能。他也因此权倾一时,广结党羽与明珠互相倾轧,甚至怂恿皇太子胤礽谋逆篡位。康熙其称为大清第一罪人,被囚禁宗人府活活饿死。
- 明珠:叶赫贵族出身,虽为权臣才,但才能卓著,仍获善终
明珠的祖父是叶赫部首领金台吉,其父尼雅哈投降努尔哈赤后,被授予佐领,明珠的姑母孟古哲哲还是努尔哈赤的妃子,而明珠更是娶了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为妻。显赫的身世,使明珠不断得到重用,而明珠也确实有过人的才识,在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噶尔丹,与沙俄谈判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得势后的明珠广结党羽,卖官鬻爵,与索额图互相倾轧,残害忠良,最终被革职查办,虽然后期官复原职,实际上已经被康熙抛弃,不过明珠最后还是寿终正寝,未受牢狱之灾。
- 李光地:康熙视其为知己,雍正称其一代完人,却三大诟病缠身
李光地是进士出身,因为在三藩之乱时平定耿精忠所部有功,受到康熙器重,在收台湾时,与姚启圣举荐施琅为水师提督,再度受到康熙重用。李光地曾先后出任顺天学政、直隶巡抚,在任时治理永定河颇为成功,其为官清廉,升任吏部尚书,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康熙一生三次为其赐匾表彰他的功绩,并且视其为知己,雍正帝甚至称他为一代完人。但是其早年卖友求荣、中年夺情、晚年私生子来归,三大诟病也成为他政治生涯的污点。
- 施琅:南明旧将,两度降清,两任水师提督,收台、保台、治台功臣
施琅本是南明旧将,早年追随叔叔施福在郑芝龙麾下抗清,后一同降清。降清后,随李成栋入粤作战,作为南方兵的他常常受到李成栋排挤,施琅一气之下投靠了郑成功。很快被郑成功赋予重任,但其飞扬跋扈,随后被郑成抛弃,不久二人决裂,施琅的父亲和弟弟被*,与郑成功结下*父之仇的施琅只好再度投降清廷。很快施琅被清廷任命为水师提督,但其主战的策略却受到了朝廷保守派的反对,不久被调往京城。三藩平定后,施琅在李光地等人的举荐下再度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在收复台湾后,又极力建议朝廷在台湾开牙建府,并对台湾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得不提对是,施琅在治台期间大肆盘剥百姓,也是其政治生涯的一大败笔。
- 高士奇:才学过人,虽未任高管,却倍受宠幸
高士奇出身贫寒,而且不是科举出生,他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逐渐成为康熙近臣,入直上书房。高士奇学识渊博,在诗文、书法、鉴赏方面都有着颇高的造诣。这对于求知*强烈的康熙帝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所以,高士奇一生虽然未曾担任过高的职位,却倍受康熙的器重,对其招抚有加,在著名的张汧贪腐案时,高士奇曾受到牵连,被郭琇弹劾,但是康熙并没有处罚他,尔高士奇只好自动离职,晚年康熙还升他为翰林学士,可惜他未能赴任便去世了。
- 靳辅:一代治水名臣,屡遭诬陷,却执着如故
靳辅的出身平平,可以说是靠着自己的才干从笔帖式一步步熬到了武英殿大学士,而后出任安徽巡抚六年,在治理安徽做出了一定贡献,三藩之乱时,他督军镇压当地反清势力,并大力节省驿站费用,因此得到康熙的提拔,加赏兵部尚书衔。而后开始了他多年的河道总督任期,靳辅的治河功绩显而易见,但其治河方式侵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遭到了郭琇、于成龙(于振甲)等人的诬陷,而靳辅却固守己见,因此两次被革职。多年后,康熙发现冤枉了靳辅,并再次出任河道总督一职,但不久后,一代治水名臣靳辅就在任去世了。
- 于成龙:前明贡生,非科举出生的封疆大吏,却是大清第一廉吏
于成龙是明朝的贡生,清军入关后,他屡试不中,后因家庭变故,于成龙放弃科考,国子监学满后当上了知县,这时候的于成龙已经年过四十。因其治理有方不断受到上司的赏识和提拔,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官至两江总督。于成龙的为官清廉受到康熙的大力褒奖,曾称其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不仅为官清廉而且生活十分简朴,人称“于青菜”,死后甚至无钱下葬,在小于成龙的帮助下,才得以安葬。
- 郭琇:秉直纳谏,忠义之臣,人称“郭三本”,因谏得祸,郁郁而终
郭琇与李光地、徐乾学是同年进士,中进士后不久父亲病逝,郭琇只好回家守制。等他真正出仕后,已经已经41岁,在吴江县令任上干了八年,其为官清廉受到时任江南巡抚汤斌的推荐升为江南道御史,接下来的三道奏疏《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参靳臣疏》让郭琇一举成名,虽然回来证明弹劾靳辅不实,但是其搬到了权臣明珠、及康熙身边一大批不法的近臣,有力打击了权臣贪腐结党之风,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出大贡献,但也因此受到了明珠余党等人的陷害,晚年被革职,郁郁而终。
- 陈廷敬:惩贪腐、肃吏治,为官清廉,“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出生于书香门第,陈家人才辈出,时称“进士九出、翰林六鸣”。他继承了家族学识,中进士后非常受康熙器重,为官五十三年,厉二十八次升迁,官拜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之所以在康熙朝久盛不衰,是因为他十分注重个人休养,宅心仁厚,提倡节俭为官,并且改革币制,整顿吏治时不乏铁腕手段,沉重打击了官员贪污腐败之风。所以,他去世后,被康熙称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 张廷玉:子承父业,才思敏捷,恪与职守,汉臣配享太庙唯一之人
张廷玉自由受父亲熏陶,继承了父亲的学识和为人处事原则。父亲致仕后,张廷玉凭借自己的过人能力受到康熙的提拔,入直南书房,成为康熙的近臣。张廷玉为官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并且恪守内廷机密。因此在康熙驾崩后,他得到了雍正的器重,位列军机,入阁拜相。雍正在位十三年,张廷玉做出了巨大贡献,辅佐雍正设立军机处、并确立奏章制度,安抚流民,整顿刑狱。所以雍正临终时,遗诏其配享太庙,并为。乾隆帝辅政大臣,但晚年的张廷玉,在乾隆朝却十分凄凉,不断被排挤打压,被削去伯爵,历经坎坷,最终配享太庙。
当然,康熙一朝能臣良将辈出,远远不止以上所列这些。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尽力辅佐,为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也使康熙被称为千古圣君。